法国的大麻烦,不是今天才出现,但这次来得更急。法国议会在9月8日的一场不信任投票,194票对364票,直接推翻贝鲁政府。还没一年的政府,说没就没了。这是啥意思呢,就是法国已经在三年里换了四个总理了,这比时装周上新的速度还快,你说法国的政权能稳定到哪里去呢?其实,这次又是一个很法国的理由,那就是财政。法国赤字的财政已经连续好几年到达了危险线,欧盟都要求法国下降,可见法国财政的严重性。所以,贝鲁直接提出砍掉440亿欧元的开支,取消两个公共节假日,缩减对民众的福利。这样的做法明显是把债务危机推给下一代。听起来是负责任的做法,但法国议员们一致反对。理由也简单:假期不能动,福利不能削。于是,贝鲁成为新一任“短命总理”。法国的现实就是这样:军队入侵可以激起民族激情,债务危机只能催生更大规模的罢工。说到底,贝鲁只是背锅侠,真正的始作俑者还是马克龙。去年欧洲议会选举,极右翼大胜。结果,马克龙一时冲动,宣布提前举行法国议会选举。他的算盘是:法国人会在关键时刻和极右翼划清界限。结果呢?赌输了。执政党丢掉最大党地位,议会被撕裂成碎片。极左、极右、中间派,都对马克龙不买账。法国政坛从那一刻起,彻底陷入僵局。于是,我们看到一个怪象:马克龙在国际舞台上高谈阔论,要建欧洲军,要制裁俄罗斯,要支援乌克兰;可回到巴黎,他却连一个能干满一年的总理都找不到。这就像一个人,出门时西装革履、气场十足,但回家连把能坐稳的椅子都没有。美国《纽约时报》评论得很直白:法国政治陷入瘫痪,这是第五共和国以来前所未有的混乱。更深层的问题,是法国模式的困境。法国人喜欢高福利,这没错。但问题是,钱从哪来?法国的假期是全世界最多的之一,社会福利也优厚。可与此同时,赤字和债务年年高企。法国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110%。更惊人的是,自1974年以来,法国没有一年实现过财政平衡。这就是矛盾:人人都想要北欧的福利,却只愿意付出地中海的努力。结果就是财政失控,债务滚雪球。政治家明知道问题严重,却没人敢动福利。因为一动,街头就是几十万人、甚至上百万人的抗议。去年养老金改革就是典型:延迟退休两年,结果全国大罢工,铁路停运、垃圾堆积,巴黎差点瘫痪。所以有人调侃:法国政治就是“温柔的专制”——用未来的崩溃,换取当下的安稳。怎么看?我有三点感受。第一,马克龙正在变成跛脚鸭。他曾经是欧洲最年轻的领袖,意气风发。但现在,他的威信被严重消耗。议会里,他孤立无援;街头上,抗议此起彼伏;党内外,对他又气又恨。外界看到的,是一个在国际上大声疾呼的法国总统;法国人感受到的,却是一个越来越无能为力的领导人。第二,法国的乱,不只是法国的问题。法国是欧盟第二大经济体,是“欧洲引擎”的一部分。如果法国长期陷入政治瘫痪,整个欧盟的战略能力都会被削弱。偏偏现在是最敏感的时期:俄乌冲突胶着,美国政治摇摆。欧洲最需要稳定的时候,法国却成了拖后腿的那一个。第三,更糟糕的可能还在后面。贝鲁在辞职演讲里说得很动情:“如果你们假装看不到孩子们肩上的沉重负担,就不要告诉他们你爱他们。”可现实是,没有人愿意承担这个责任。大家都知道法国病了,但没有人愿意开刀。未来两年,马克龙很可能会“度日如年”。对外,他还会指点江山;可对内,他能不能睡得安稳,真不好说。法国的浪漫在于:即使暴风雨逼近,也要先喝完那杯红酒。可这一次,风暴可能真的要把桌子掀翻。参考文献:贝鲁政府倒台,法国何去何从? 人民网法国总理信任投票折戟将下台马克龙第二任期深陷泥淖 财新网

专家:马克龙正在变成“跛脚鸭”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