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记者 郭丁然
日产汽车和本田汽车传言合并消息刚传出不久,迎来传言鸿海集团插足此事的波澜。
这将对全球汽车制造格局影响几何?
日本汽车两大巨头寻求合并
全球或迎来第三大汽车集团
据新华社消息,日本有关知情人士12月18日披露,日本汽车制造巨头本田汽车和日产汽车有意合并,正在就经营整合进行磋商。
双方商议成立一家控股公司并将各自公司纳入旗下,未来也考虑将日产持股24%的三菱汽车纳入控股公司旗下。
如果商谈成功,日产和本田或将成立全球第三大汽车集团,以应对全球电动汽车市场激烈竞争。
新华社援引日本媒体消息称,这个新集团的总销量将达800万辆,规模上可以与日本丰田汽车、德国大众汽车相匹敌。
若此次二者合并成功,将成为自2021年1月菲亚特克莱斯勒与法国标致雪铁龙集团合并组建Stellantis以来汽车行业最大的并购案。
顶端新闻记者注意到,本田和日产的合并早有端倪。
(11月5日在第七届进博会汽车展区丰田汽车展台。图源新华社)
顶端新闻记者查看梳理日产汽车官网信息了解到,在2024年3月份,日产汽车和本田汽车签署谅解备忘录,就电动汽车业务展开全面合作,包含联合采购、共同开发动力平台、零配件通用化等,双方计划通过资源整合实现降本,提升电动车产品竞争力。
与日产组成企业联盟的三菱汽车也于2024年7月加入相关合作,三家公司计划将控制汽车的车载软件标准化。
其背后逻辑是,由于车载软件研发耗资巨大,日本车企希望通过合并等方式保持经营规模,使巨额投资能够见效,同时加快研发速度。
与此同时,伴随着全球新能源市场的迅速崛起,本田、日产也不得不加快“转型步伐”。
本田在24年5月宣布,计划到2030年对电动汽车的投资翻倍至650亿美元。本田三年前制定的目标包括到2040年实现所有销售车型均为电动汽车。日产汽车则表示,今后三年将推出30款新车型,其中16款是电动车。
净利润下滑超90%
全球汽车巨头风光不再
双方探寻合并原因,和日产汽车正在经历着被新能源浪潮裹挟中受挫有关。
从经营数据来看,本田和日产是仅次于丰田的日本第二和第三大汽车制造商,在汽车产业电动化的浪潮中,都遭遇了严峻挑战。
据乘联会数据显示,11月本田在华终端汽车销量为76773辆,同比下滑28.02%。日产汽车中国区含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两大事业板块在内销量为63545辆,同比下滑15.14%。
顶端新闻查看日产汽车财报注意到,近期日产汽车的净利润下滑幅度惊人,2024财年上半年(今年4月至9月)营业利润为329.08亿日元,大幅下滑90.2%;净利润为192.23亿日元,同比下滑93.5%。
为了应对挑战,日产汽车曾宣布采取紧急措施扭转业绩,包括将降低20%的全球产能,并在全球范围内裁员9000人。今年6月,日产汽车就已经关闭了一家位于江苏常州的,年产能13万辆的乘用车工厂。这也是日产在中国首次关闭乘用车工厂。
同时,日产汽车首席执行官内田诚宣布,从2024年11月起自愿放弃50%的月薪,其他执行委员会成员也将自愿相应减薪。此外,日产汽车还将把对三菱汽车持股比例从目前的34%下调至24%左右。
传鸿海集团有意收购
本田能否成为白衣骑士暂成谜
此次双方寻求合作的背后,除了内忧也有外部因素。
据观察者网报道,传言富士康科技集团的母公司鸿海集团试图接洽日产汽车并收购其控股权,成为日产的白衣骑士。鸿海集团不仅希望收购日产的工厂和设备,还计划收购日产的全部业务,涉及车型包括Pathfinder、Sentra轿车和GTR超跑。
为收购日产控股权,鸿海集团瞄准了雷诺汽车存放在信托银行的日产股票。
业内人士告诉顶端新闻记者,鸿海集团对日产的兴趣与其相关业务高管从业背景也有关联。
鸿海集团电动车执行长关润,曾在日产汽车长达33年,曾任日产汽车执行董事、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总裁、雷诺-日产-三菱联盟高级副总裁等职。
(日产汽车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内田诚(Makoto Uchida)在2024年北京国际车展发布针对中国市场的定制化战略。据日产官网)
新能源转型的挑战中
传统车企船大难掉头
为何曾经的行业龙头,面临“轰然倒塌”的局面?
“目前,全球的汽车行业正在面临着新能源转型带来的挑战。传统国际车企在燃油汽车领域耕耘多年,拥有核心技术,在世界各地都拥有他们自己的工厂和销售网络。他们的主要的产品也都是燃油汽车,对于他们来说转型更为困难。”汽车行业分析师、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告诉顶端新闻记者。
本田和日产等汽车制造商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也都遭遇下滑,全球汽车行业的一体化加剧了竞争,促使他们探索合作与整合以降低成本、共享技术、优化供应链。
张翔认为,本田和日产的合作可能性比较大。类似的合作此前也有案例,例如最近两年欧洲新成立的Stellantis汽车集团就是由法国的标致雪铁龙集团和意大利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合并的成功案例。
在他看来,中国汽车行业内部目前也存在重复竞争问题,也需通过合并重组,优化市场结构,提升整体实力,增强国际竞争力。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