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图图妈

来源丨微信公众号“三个妈妈六个娃”

ID:pkumum

上个月,我和前央视记者/主持人老师,进行了几次深度沟通,同样都是妈妈,每一次和张泉灵老师聊天,都有醍醐灌顶的感觉。

张泉灵老师去年在一档综艺节目里当飞行嘉宾,因为直击灵魂的发言圈粉无数,大家都说她的眼睛是把尺,一眼就能看到人和事的本质。

28年前,张泉灵进入了央视做一线新闻节目的主持人,很多年来都是央视的台柱子,主持节目的同时去各种重大新闻的现场当一线记者。

因为看得多、走得远,张泉灵老师在事业和生活上一直都是个非常通透的人。

从央视离开之后,张泉灵老师就进入了教育事业成为了投资人,一直到现在她都已经在教育行业里深耕了很多年,现在也是少年得到的董事长。

上次和张泉灵老师一起聊了女性、婚姻、家庭、育儿很多个话题,我自己一直觉得不够过瘾,而且出于私心,我更想以妈妈的身份和张泉灵老师专注的聊聊怎么去教育孩子。

所以,明天1月17日(周五)上午8:20我再次把张泉灵老师邀请到了直播间,和大家聊聊她的育儿观念,以及怎么培养出一个有竞争力同时有持续获得幸福能力的孩子

开播就能收到提醒

张泉灵老师形容自己是一个靠谱又可爱的妈妈。

她说自己也会因为孩子的成绩、升学感到焦虑,但平时大部分的相处和教育,她都忍了下来,因为搞钱可以,搞娃不行,搞娃会失望

她认为亲子关系里妈妈的角色,就像园丁一样,园丁可以浇水施肥,但控制不了让这盆花开成什么样,开出几片叶子。

现在很多妈妈培养孩子,但把主角当成了自己,陪伴孩子学习,提要求定目标,最后还是控制不了孩子考第几,进什么学校, 结果就是学业没搞好,亲子关系还破坏了。

所以在教育孩子上,比起当下的成绩,张泉灵老师一直更加看重作为一个“人”,孩子要生存在这个社会上,需要有的长远能力。

她说未来50年不是线形的,而是一片混沌的,别说孩子,当父母的在职业上都是不确定。

孩子怎么去面对一直变化的时代,用巴菲特的一个理念就是外面的世界一直在变,你能投的就是那些尽量不变的。

所以教育孩子也是一样,孩子的世界和学习能力都是有限的,面对不停变化的未来,所以要学的是长期不变,人需要的东西。

在张泉灵老师看来,这个不变的能力,完全和成绩升学不沾边,而是孩子的底层能力,是长久的竞争能力,有了这个能力就能比别人过的好一点。

我们在生活里就会发现,有的人干什么都能成,就是因为他的底层能力强,一个心灵丰满,头脑充裕的孩子,过自己的一生才有后劲。

孩子的底层能力有什么,怎么培养,明天1月17日(周五)上午8:20,张泉灵老师会在直播间和大家面对面聊,这次的直播含金量极高,特别值得所有妈妈都来听一听。

开播就能收到提醒

目前教育薄弱但很刚需的

三个长久能力

在和张泉灵老师聊天的过程里,我提出了我自己很重视的三个能力,没想到和张泉灵老师的观念非常契合。

这三个能力就是:与钱相处的能力, 与人相处的能力,与自己相处的能力。

这几个能力学校是完全不教的,甚至可以说是我们目前教育里比较薄弱的地方。

就拿与人相处的能力来说,孩子本来在学校可见的时间才是学习与人相处的机会,可以聊天、做游戏,竞争,甚至产生矛盾处理问题。

现在的课间时间基本不能自由活动,孩子只能和同桌交流,其实也是与人相处能力被剥夺。

与自己相处更可怕,现在孩子的业余时间基本都被排的满满都,而这个时间是孩子不能自己做主的,TA没有时间和自己相处。

与钱相处也是一样的道理,一种情况是孩子不用思考,怎么花怎么买,另一种情况是压根没有支配权。

其实,这三个能力是要给孩子一定空间,才能够学会的事情,但是大部分家长都没有给孩子这个时间,而是希望孩子“天然会”。

但事实并不如此,这几种能力教给孩子和教给成人完全不一样,而且这些思维的种子,埋得晚都是纠正,埋的早他天然就会这么认为,就会别的孩子幸福感要高得多。

张泉灵老师举了一个例子,经济学教授薛兆丰老师在少年经济学里,有一个话题是:

如果你去问一个孩子你要弟弟妹妹吗?

大多数的孩子是不要。

因为这个问题本身是带着观点的,当你问孩子要弟弟妹妹吗,潜藏的一个问题是此刻我给予你的我将分给别人,所以你再讲一个零和游戏,如果弟弟妹妹有了你就没有了。

*零和游戏定律:源于博弈论,又被称为游戏理论或零和博弈,指一项游戏中,游戏者有输有赢,一方所赢正是另一方所输,而游戏的总成绩永远为零。



但是这个世界上更多的是一个会增量的正和游戏。当你把问题变成 你多一个弟弟妹妹会和你玩,你们俩会玩的特别开心,孩子的答案可能立马就会不一样。

*正和游戏:参与者利益相互一致,一方获利不会减少另一方的收益。合作与协商是正和游戏的挂件,能实现所有参与者的共同利益。‌

孩子脑子里一旦有了这个概念,未来他到社会上遇到任何事情,他都是求正和游戏的。在社会上 竞争力就比别人强,比别人更受欢迎,有更多的朋友。

所以关于前面的这三个能力,每一个孩子都是需要去有人点他一下,不是父母讲的道理,很有可能就是一个很有意思话题的讨论。

哪怕只聊了5分钟,这5分钟就是埋在孩子脑海里的种子。 这些能力才是孩子 有持续竞争力,以及他获得长久的幸福的刚需能力。

怎么通过专业的方法去培养孩子这些生存的刚需能力,明天大家来直播间和张泉灵老师亲自取取经,张泉灵老师也准备了非常多育儿经验和大家分享。

开播就能收到提醒

牛人的最大特点

和孩子当下要关注的4件事

张泉灵老师说这几年她越来越发现,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非常清楚自己要什么。

非常清楚自己要什么,就会把力气花在那里,聚焦了才能成功,越早知道自己要什么就越厉害。

但这个问题很多人其实并不知道答案,不知道在亲子关系里要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张泉灵说,怎么知道自己要什么,首先就是看得多,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就像逛商场一样,逛的多了你就知道自己要什么了。

而现在的孩子看动画,看电视,玩游戏,都是虚拟的世界,看外面世界的机会太少了。

所以她的方法就是让孩子看新闻。

新闻其实是孩子去链接真实世界一个极佳的通道,呈现前沿科技,发现当下有意思的途径。多看正在发生的事情,正在发生的事情构成了这个世界,多看才知道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张泉灵老师说,她自己在这件事上特别受益,她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在饭桌上聊新闻,餐桌上的话题 是建立共同价值观、相互认可、展现自己思维的一种场景。

而且新闻要分三个层次去看:看事实、看观点、看态度

比如她会和孩子讨论黄石公园明星熊被撞死的新闻,这就涉及到野生动物和人都在争夺地盘,怎么去平衡这件事。

张泉灵就会和孩子讨论是封闭公路或者公园,还是让更多人徒步,徒步的风险是熊靠近人类还是会用qiang杀死熊类。

399和它的四胞胎

很多人觉得答案觉得不是a就是b,但事实上很多孩子都能说出答案c,c是既不伤人也不伤熊,比如曾经的北极熊监狱案例。

看新闻对孩子来说,不是为了掌握单一知识点,也是在培养 发现当下生活有意思 ,在当下生活找乐趣的能力。

比如她还和孩子讨论的一个新闻: 有个 孩子跟爸爸在下雨天穿着雨衣举个牌子“滋我”,所有过去的车一加油一片水,爸爸和孩子都很高兴嘎嘎笑。

新闻之所以能引发共鸣,因为我们老觉得得规规矩矩生活才是对的,但其实 你觉得不可能的事情,只要不伤害谁我们就可以去寻找这个快乐, 而且快乐没有所谓的对和错,高低贵贱。

这就是能和孩子探讨起来的东西,也是 可以滋养孩子的内容。

新闻是看世界发生了什么,除此之外,张泉灵老师认为孩子从小还需要接触的三方面内容是:

  • 经济学, 是看世界运行的规律;

  • 心理学, 是认识真实自我;

  • 地理历史, 是认识真实世界。

张泉灵老师说,她讲的这几个板块内容,和我们想象的学科不一样,而是从多种角度去认识世界,解决生活里的问题。

比如经济学和心理学去看一个问题,期末考试复习时间是用在优势学科还是弱势学科上?

经济学的答案是应该放在弱势学科上。

比如你英语成绩好,花大量时间也只是从95分提到97分,但如果把时间放在弱势学科上,很容易就能提高10分以上,总排名会上升,这就是经济学说的边际成本会上升,但边际效益会下降。

而心理学的答案是复习10分钟优势学科,再去复习半小时弱势学科。

因为心理学上一定要让孩子有注意力集中的能力,而注意力集中一定从不可能失败或者不感兴趣的的地方开始,所以从优势学科开始才能把复习持续进行下去。

孩子学的经济和心理,最后的话题都应该落到当下,身边会发生的事情上,而不是让孩子去学这个定理,那个定论。

小学阶段为什么还要学地理历史,因为它也是和这几个板块内容是相通的。就拿历史上为什么会有大运河来说。

大运河在古代是为了备战,古代最难的不是征兵,而是物资补给,以前都是牛马运送,因为路途遥远,送到目的地的时候物资都吃的差不多了,代价成本非常高。

所以有了大运河之后,用船送物资就可以节省成本和时间,而现在大运河在北方很多地方都堵上了,就可以和孩子去探讨要不要去重新疏浚,以及现代有了铁路运输后,大运河现在的价值是什么。

这就是让孩子认识真实世界,发现世界变化的过程,最后也能回到看得多看得远,才能让孩子知道自己人生想要什么的途径。

像这样的话题,张泉灵老师有非常多能讲的经验,明天1月17日(周五)上午8:20,欢迎大家来直播间和张泉灵老师面对面交流。

明天我们还会给大家带来少年得到的亲子共学课程,前面说的几个板块内容都会涉及,大家明天可以来直播间详细了解:

1门全年新闻课+3门专家通识课 ,包括张泉灵老师亲策的《少年闻天下》、薛兆丰老师的《少年经济学》、陈丹阳老师的《中国地理故事课》、曾旻老师的《给孩子的心理成长课》,以及少年得到博物系列课程。

所有有远见的家庭,都应该让孩子提前接触这些影响一生的知识和能力。

*本文含商业内容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