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特朗普对部分产品关税的无奈妥协
714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特朗普周五宣布,从全球国别关税中豁免石墨、钨、铀、金条等金属产品,但对硅胶产品征收关税。从表面看,豁免石墨、钨、铀等关键金属关税,反映了美国在供应链安全与产业战略上的现实考量。这些矿物是新能源电池、国防工业、高科技领域的核心原材料,而美国国内产能严重不足,长期依赖进口(尤其是中国、俄罗斯等国)。在库存告急的背景下,继续加征关税只会推高本国制造业成本,反而削弱产业竞争力。特朗普此举实为“不得已而为之”,甚至可视为一种隐形的妥协。
然而,为何单独对硅胶产品加征关税?硅胶作为电子、医疗、消费品等领域的基础材料,同样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这一动作看似突兀,实则充满政治象征意义:一方面,硅胶并非美国当前最紧缺的物资,加征关税的短期经济冲击相对可控;另一方面,此举可被包装成“对华强硬”的姿态,试图平衡此前豁免关税带来的“对华让步”质疑。这种“拆东墙补西墙”式的政策操作,本质上是以政治叙事优先,而非经济理性主导。
更值得深思的是,美国贸易逆差持续扩大的趋势并未因关税战而扭转。据美国经济分析局数据,7月贸易逆差骤增至约750亿美元,其中对华商品逆差占比显著。这再次证明,单边关税工具无法解决深层次的贸易结构问题——美国储蓄率低下、美元霸权下的资本回流、制造业空心化以及全球供应链的不可替代性,才是逆差根源。关税成本实际上由美国进口商和消费者承担,相当于变相的消费税,进一步加剧国内通胀压力。
历史经验表明,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往往陷入“自我反噬”的循环:短期或许能安抚部分选民情绪,长期却会削弱经济效率、推高生活成本、加速盟友离心。特朗普的关税策略看似咄咄逼人,实则暴露了美国在全球化分工中的被动地位——既无法脱离国际供应链,又难以通过行政手段强行重塑贸易格局。
见微知著,一场石墨、钨、铀、硅胶的关税博弈,折射出的不仅是美国库存危机下的战术调整,更是其经济治理中“政治表演重于实质改革”的致命伤。若不能正视国内产业政策、财政纪律与全球协作的根本问题,任何关税手段都只会是扬汤止沸,甚至引火烧身。
视频转自朋友无人机拍摄的福州平潭风车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