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中国会重新采购美国大豆吗
4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特朗普终于松口,他表示可以对华减免关税,但前提条件是中国得采购美国大豆。那么,美国为什么此时突然释放关税松绑的信号?中国会不会为了“关税优惠”重新打开美国大豆市场?
当地时间10月19日,特朗普对记者说,“可以对华减关税,但希望中国像之前一样购买美国大豆,不希望中国和美国玩‘稀土游戏’。”这句话背后,其实是美国农业经济的压力,也是特朗普重返白宫后,面临的国内政治考验。
过去几个月,美国政府对中国接连出手,宣布加征关税、扩大“实体清单”、限制高科技出口,逼中国让步。但结果是,中国没有退缩,反而强化了稀土出口管制。美国原本想用关税“换平衡”,现在却反被供应链反制。尤其是稀土新规一出,美国不少企业感受到切肤之痛,芯片、能源、军工都受到了波及。特朗普说他“不希望中国玩稀土游戏”,其实是心虚。因为他知道,美国没有替代来源。
不过,特朗普不是那种轻易服软的人。就像这次他释放“减关税”信号时,也在暗示一个条件:中国得买大豆。这看似简单的农产品交易,其实是中美贸易关系的缩影。大豆代表了农业、选票和出口。对中国来说,大豆是饲料和食用油的原料;对美国而言,大豆是中西部的命脉。失去中国市场,美国农民就是最大的输家。
相关数据显示,自今年5月以来,中国几乎停止进口美国大豆。到10月,美国对华出口量降至零。与此同时,巴西、阿根廷的大豆船一艘接一艘驶入中国港口。根据码头统计,今年1月至9月,美国粮船靠岸次数从72艘降到32艘,跌幅超过一半。而南美方向的货船则暴增,中国对南美大豆的依赖达到90%。这意味着,美国在大豆市场上的主导地位被彻底撕开。
对中国来说,这种转向不是临时应对,而是结构性调整。自从2018年中美贸易战爆发,中国就开始多元化大豆来源,巴西、阿根廷、乌拉圭都成了新的稳定供应国。即使美国主动降低关税,中国也不会轻易回头。因为大豆贸易不只是经济问题,它是一种战略杠杆。中国已经习惯在稳定供应中掌握主动,而不是把关键农产品绑在一个不稳定的政治环境上。
特朗普此时松口,不仅是出于经济考量,更是政治需要。美国大豆主产区是共和党的票仓,伊利诺伊州、艾奥瓦州的农民向来是他的重要支持者。但现在,他们正在经历最艰难的收成季。大豆滞销、仓库爆满、价格下跌,而政府的补贴又因为联邦停摆迟迟无法发放。农民本来寄希望于补贴政策,却被官僚和政治斗争耽搁。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美国农场破产数量达到了2021年以来的新高。
特朗普当然知道,这些人是他的“铁票”。如果农业带翻盘,他的执政基础将被动摇。所以他必须做点什么,哪怕只是放出“愿意减关税”的口风。可是,这种姿态更多是出于被动。因为真正的主动权,已经不在他手上。
更何况,中国不会轻易点头。过去几年,中美谈判的经验已经证明,盲目让步只会换来新的要求。中国更倾向于在平等、互利的框架下重新对话,而不是在压力之下重启进口。毕竟,大豆这件事早就不是单纯的贸易商品。它成了中美之间的“心理博弈”,美国用它测试中国的态度,中国则用它观察美国的诚意。
从更大的角度看,中美经贸关系的走向,已不再取决于一两项商品。过去,美国以关税为武器,如今却发现自己受困于供应链的脆弱。特朗普的“贸易杠杆”越来越短,而中国的战略布局越来越稳。中方有足够的粮食储备和进口渠道,不会被轻易掐脖子。美国若想真正重启农产品出口,只能通过诚意和信任重新建立合作。可以预见,接下来的中美经贸谈判,不会是以“买大豆”换“减关税”的旧模式,而是基于更广阔的战略互信。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