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未盈
今年国庆档总共上映了10部电影,截止到10月7号,总票房刚破17亿,票房预测不会超过20亿,整体票房比去年国庆档少了5亿左右,比前年少了10亿左右。
从票房上来说,今年国庆档又是一个平平无奇、日益冷清的档期,但相比于往年,却在题材和内容上呈现出了一种“大牌失效,新血登场”的趋势,黄金时代的电影导演、大牌明星阵容票房遇冷,反而是新人导演和新晋电影生靠口碑出围。
这意味着观众看电影,不再是盲从市场宣传,追求视觉奇观,而是更期待看到一个“和我有关”的好故事,追求情感体验。
这也是为何《刺杀小说家2》等电影的票房和口碑未达预期,而《震耳欲聋》能凭借与观众共情成为档期黑马的重要原因。
高概念和老牌明星阵容失灵,观众期待落空
国庆档上映的7部商业片中,从类型分类上,有一部战争片《志愿军:浴血和平》,一部喜剧片《浪浪人生》,一部奇幻动作片《刺杀小说家2》,一部港产犯罪片《风林火山》,两部现实题材犯罪片《震耳欲聋》《毕正明的证明》,一部历史动画片《三国的星空》。
在档期开始前,观众们普遍抱有期待的是《志愿军:浴血和平》《刺杀小说家2》《浪浪人生》这三部电影,事实上它们也成为了这个档期的票房前三,但是这三部电影的品质却未能达到观众的预期。
《志愿军:浴血和平》作为《志愿军》系列的终章,除了战争戏,还刻画出了中美双方剑拔弩张的谈判戏,并且以黄继光等英雄的行为,烘托出了强烈的爱国情怀。但因为情节过于流水账,只能算是一部质量合格、平平无奇的主旋律电影。
档期唯一的喜剧片《浪浪人生》改编自蔡崇达的《皮囊》,主打的卖点是“合家欢喜剧”,讲述了一个生病的父亲黄荣发(黄渤 饰)绝望想要自杀,家人鼓励他走出逆境的故事。但一盘散沙的剧情撑不起来励志的主题,刻意营造的笑点让观众脚趾抠地,鸡汤式的金句堆砌更是无病呻吟,很多观众都吐槽自己买票买亏了。这部电影票房之所以能冲上前三,纯粹是吃到了合家欢的喜剧红利。
而《刺杀小说家2》可以说是最令人失望的一部电影。《刺杀小说家1》作为2021年春节档的黑马,以高概念的“小说影响现实”的奇幻世界观,创造了一个理想主义的小说家用幻想来击败残酷现实的故事。而《刺杀小说家2》则摒弃了前作的主题,开始探讨起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关系,讲述了小说家路空文(董子健 饰)被心魔赤发鬼(本我)诱惑,在名利中迷失自我,最终被小说世界里的空文(超我)拯救,重新找回自我,并改写小说世界命运的故事。
这个故事看似有哲学隐喻,但在实操层面上太过于概念先行,反而失去了落地的情感链接。比如前半段路空文被名利迷惑给骗子当枪手,导致众叛亲离,这段剧情显得主角毫无智商,让观众难以代入,即便后面有反转,也已经失去了和观众链接的最好机会。所以这个故事纵然充满视觉奇观,世界观足够高概念,哲学思辨高深,但对观众来说,也不过是包了一盘赛博朋克馅的饺子,寡淡无味,吃起来还磕牙。
而《风林火山》更是票房扑街(将近7000万)、口碑崩盘,这部集结了金城武、高圆圆、刘青云、古天乐、梁家辉等港片明星阵容的电影,更像是一个强调氛围感的末世时装秀,而非一个逻辑清晰、富有张力的完整故事,因此大多数观众的观感是没头没尾、故弄玄虚。
这几部电影,从品质上都未能达到观众的预期,而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由成名导演、老牌演员组成的团队。成名导演或是已经习惯了套路化创作,或是想要任性地自我表达,但表达的内容和当下的观众距离较远,既无法用工业化的流水账取悦观众,也无法在情感内核上靠近普通大众的情绪。即便有再多的明星加持,也只能“骗”进来前几波观众,很难靠口碑发酵,持续扩大票房的长尾效应。
现实犯罪题材回春,新晋小生爆发力强
相比之下,今年国庆档口碑最好的两部电影——《震耳欲聋》和《毕正明的证明》,都是现实犯罪题材电影,而且都是由新人导演执导,电影圈的新晋流量小生(檀健次、王安宇)担任主演的,豆瓣口碑都超过7.4分,在很多社交媒体的讨论也很多。
相比起老牌明星的自我复制,新晋电影生反而用差异化的题材和人设,展现出了自己独特的演技魅力,在票房号召力上也有种生猛的冲劲。
《震耳欲聋》可以说是这些年难得一见的现实题材佳作,由新人导演万力执导,被很多观众赞为“又一部《我不是药神》”。故事改编自律师张淇的真实经历,讲述了出身于聋人家庭的灰度律师李淇(檀健次饰演),无意中被卷入一场聋人诈骗案中,经历了欲望与良心的抉择,最终选择放弃黑心资本家贿赂的名利,转而帮助聋人打赢官司。
本片的核心卖点有三个,第一个是“特殊群体的困境”,第二个是“反诈”,第三个是“爽文”,这三个卖点都是能让大众共情的点,即便部分观众对特殊群体困境不感兴趣,也会对反诈爽文的故事有好奇心,所以这个故事天然能够调动观众的情绪。
而李淇作为主角的复杂性,也是近些年来电影中罕见的立体而真实的角色塑造。他不是一个天生正义的理想主义者,而是一个利己主义的底层小人物,因此他最初会选择对恶事装聋作哑,“踩着聋人”往上爬。但他也在罪恶中饱受挣扎,在亲眼目睹了聋人社区的悲剧后,最终良心觉醒,选择为正义发声。这种在情与利之间的人性挣扎,是让许多普通人共鸣的地方。
这部电影之所以被称为档期黑马,是因为10月4日上映后,仅用3天就冲到了票房第四(1.61亿),甚至影响了影院的排片,改写了整个档期的生态。
而《毕正明的证明》则是国庆档口碑尚佳(豆瓣7.4分),但票房却很低的电影(将近5000万)。这部电影同样是由新人导演佟志坚执导,讲述了新人警察毕正明(王安宇饰演)被盗贼意外致残后,假装乞丐在盗贼团伙“荣门”卧底,摸清楚荣门的组织结构和小偷技巧,最终将盗贼团伙一网打尽的故事。
影片的核心卖点是90年代的盗贼江湖和权谋博弈,它呈现了一个帮派林立、奇技争霸、盗亦有道的小偷世界。而剧中最大反派花手的塑造令人印象深刻,他渴望用偷盗技术来证明自己,却被困在赢的执念中失去自己。这个新颖的列车反扒题材,让很多观众感到了一种久违的惊喜。
但《毕正明的证明》也是一部被名字耽误了的电影,单看这个名字,很难想象出故事的实际类型与内容。而王安宇作为电影圈新人,也缺少一定的票房号召力。所以这部片子尽管口碑过硬,却被局限在了小众范围里,并没有实现破圈传播。
通过对比往年可以看出,在题材趋势上,国庆档的题材越来越均衡。从2022年主旋律电影几乎霸榜国庆档,到最近三年主旋律电影在国庆档占比变少,现实犯罪题材逐渐占据上风,这意味着档期的定位已经逐渐“去节日化”,回归到了观众爱看的类型本身。今年主旋律电影更多集中在暑期档,并非在国庆档。
未来国庆档电影的趋势可能会在类型上更加均衡,主旋律、犯罪、喜剧、现实题材、动画片平分秋色。而冲出重围的黑马选手,必然不是再靠题材优势、前作光环,或是明星效应,而是靠自身的口碑,和与观众的情感共鸣,赢得票房。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