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6月15日,为期三天的七国集团(G7)峰会在意大利南部普利亚大区法萨诺市落下帷幕。新华社派出近十人的多语种文、图、视队伍参加报道。

“中国不是G7,你们为什么要来?”回忆起日本记者的提问,新华社记者李京、孟鼎博为我们讲述了这次报道幕后的故事。

六月的意大利,艳阳高照,海水湛蓝。

在距离首都罗马425公里的博尔戈·埃尼亚齐亚度假村,新修剪的高尔夫球场草坪像一张绿色绒布,将圆形的“G7 ITALIA”白色标志衬得格外醒目。

一条麻绳警戒线后,各国记者被警察团团围住,大家暗中较劲又不失礼貌——我们刚刚坐了70分钟的大巴车,被“闭环”护送到这处警备森严的豪华度假村,等待七国集团领导人的到来。

前不久在欧洲议会选举中大获全胜的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在这里为参会的领导人们精心安排了一场跳伞表演。

环顾周围,在场的记者们都跃跃欲试,希望能在这种非正式的场合中捕捉到政客们放松状态下的互动瞬间和微表情。

G7领导人观看跳伞表演。

除了新华社与日本每日新闻的两名记者,现场看不到其他亚洲面孔。

几日采访下来,我们能够感受到日本记者在七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采访中的“自豪感”。当拘谨的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带着翻译与欧美大国领导人站在一起“谈笑风生”时,日本记者用英语问我:“中国不是G7,你们为什么要来这里?”

答案可能会让他吃惊——新华社此次派出近十人的多语种文、图、视队伍,全程现场报道了峰会各个重要环节,克服“圈外人”的重重困难,只为带读者从更客观、深入的角度,“冷眼旁观”这场“小圈子”的盛宴。

(一)

一年一度的七国集团峰会由成员国轮流举办,程序大同小异。

各国领导人聚集、入场、合影,然后开始“小范围”的“闭门”会谈与分主题论坛,中间穿插具有当地特色的“小节目”,最后由主办国领导人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会谈“成果”。

作为世界上安保规格最高的会议之一,峰会对媒体采访的各项要求和限制十分严苛,非代表团成员国媒体和G7国家媒体的待遇更是千差万别。在往届峰会上,中国媒体很难拿到重要会议场次的采访资格。

即便是在做事风格相对宽松的意大利,也没有例外——主办方只将G7国家媒体“拉群”,并单向发送邮件。在主办方的设想中,媒体只需要接收日程,采用官方提供的影像资料和会议纪要即可。

但在新闻中心,我们得到了截然不同的答案——会议资料近似于“断头线索”。由于现场多数工作人员的英语水平停留在“I don’t know”和“Coffee this way”,被动地采用官方提供的影像资料和会议纪要,并不利于我们获知会议的全貌。

G7新闻中心的场地布置。

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看来他们只想邀请“内定名单”上的记者进入。

借助以往积累的当地媒体人脉,经过多方询问,我们终于找到意方总理府顾问作为突破口。在表明来意并不断劝说后,对方网开一面,提供了一个联系邮箱。

在峰会开始前七个小时,我们才收到进入现场的许可。

这也是我们在意大利学到的生动一课:规则的红灯,是人为设置的路障,但只要肯费心、用心,都能找到突破的办法。

后来,在他们标榜的“重要的、必须限制进场人数”的场合,我们遇到了大量意大利本地“媒体”。他们有的只是一个单人工作室,有的没有正规证件,有的是没有粉丝的“网红”,作为媒体在业界毫无影响力,他们也不是为了出报道、出作品,来这里只是为了“搞关系”“加好友”……

看着谈笑风生的他们,再想想我们坎坷的申请经历,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二)

资格到手,“媒体大战”即将拉开序幕。

“媒体大战”的第一枪是各国领导人亮相、合影。

各国记者们于清晨六点从新闻中心出发,由大巴车转运至70公里外的法萨诺镇。持续两个小时的繁复安检与烈日“拷问”,让本就有抢位压力的摄影记者们更显焦躁。

警戒绳卸下,如同发令枪,身着局促正装的记者们扛着大大小小的背包、梯子、架子,在便衣军警的身后争相奔走,一时尘土飞扬。

这场比赛既没有规则,也没有奖牌。在狭窄的赛道上,各种语言的咒骂声此起彼伏。一名日本记者想抄近道从“赛道”最外侧挤过去,却遭到意大利人的“抱团作战”。几轮“对抗赛”后,他跌坐在路边的花坛里,又惨遭仙人掌的“熊抱”。

都说意大利南部热情似火,日本记者的遭遇只是冰山一角。

主场作战的东道主意大利记者火力全开,先是家族式“军团”作战,将最好的位于前排中央的“黄金位置”直接锁死,而后用经典的“玉兰花”手势,将姗姗来迟后准备强势插入的白宫摄影师赶到一边。

容不得一刻犹豫,我们提前预判各方动向,第一时间跑向最后一排正中的位置。在拆了记者台的简易台阶垫在脚下后,我们成功站到了位于正中间的最高点。

意大利总理梅洛尼与媒体记者自拍。

拍完了寒暄与大合影环节,记者们又像羊群一般被撵回车上。

看向窗外时,我们突然发现有几个人正被带着“抄小路”向会场内部走去,当机立断,决定跟上去碰碰运气。

在安全人员面前“虚晃一枪”,我们飞速钻进会议厅。

这次拍到的小范围会谈,是中国媒体多年未有的独家画面。

记者的想象力与执行力,不应被死板的规则和无序的人情框住。特别是在实际报道中,没路,我们就寻路、闯路。再不成,便摸爬滚打自己开路。

小范围会谈上的马克龙和梅洛尼。

(三)

本次G7峰会,我们首先面临的“难题”竟然是寻找会场位置。

博尔戈·埃尼亚齐亚度假村所属的市镇名为法萨诺,位于意大利南部的普利亚大区——在地图上看,这里是意大利版图“鞋跟”位置,背靠大海,具备“易守难攻”的特点。

另一方面,进出法萨诺的道路非常单一,在路上设置两个哨卡,就可以将自驾车辆完全堵截。

更令人震惊的是,当我们到达距离市中心约9公里的法萨诺火车站时,出站便看到成群结队的警车“封锁”现场。本地所有的公共交通都已停运,便基本断绝了自行接近会场的路径。

法萨诺火车站附近警备森严。

这样铁桶般的防守,已经超出基础安保需求。这一举措的目的不言而喻——最大程度防止抗议人群接近现场。记者在普利亚大区首府巴里机场,目睹了荷枪实弹的安全人员踏上飞机,径直走向两位旅客说:“我们怀疑你们是专业的抗议人士,请交出护照,跟我们走。”

如此完备的防御,依然挡不住人们表达愤怒、抗议峰会的高涨情绪。心怀不满的人们通过各种方法在法萨诺市区和周边市镇聚集、抗议,表达各自的诉求。

媒体记者的镜头,不能只为高官“特写”,必须“广角”覆盖广大民众心声,努力呈现平衡、多元的“全景”。因此,好不容易“挤进去”的我们,又“跳出来”,为了赶赴抗议现场绞尽脑汁地重新安排行程,尽量保证每一个现场都不“缺席”。

我们来到距新闻中心所在地巴里120公里、距法萨诺镇60公里的布林迪西镇,抗议活动正在此进行。

这里的居民准备了一场“穷人的盛宴”,表达对“奢侈豪华”的G7峰会的抗议与不满之情。一道道菜肴用简易的餐具分发给在场人群,大家也纷纷掏出几欧、几十欧来支持这场活动。

布林迪西“穷人的盛宴”现场。

突然,旁边传来一阵“叮叮咚咚”的敲打声。原来是来自欧洲各国的学生们,正在用木板搭建颇具讽刺意味的“特洛伊木马”。

抗议活动中的特洛伊木马。

现场还拉起横幅——“不要战争,不要G7”,各路代表慷慨激昂的抗议发言引得围观人群掌声不断。

抗议者在集会上演讲。

与此同时,博尔戈·埃尼亚齐亚度假村上空乌云密布,精心安排的跳伞表演面临“泡汤”的风险。但经过漫长的等待,夕阳最终将天空撕开一道口子。紧接着,各国领导人坐着豪华小车登场。

伞兵们带着各国国旗从空中跳下,底下的人们笑声不断、拍手称赞。

领导人乘车登场。

人群之中,各国领导人神色各异——

4天前解散国民议会的法国总统马克龙神情并不轻松,在随后的简短发布会上更是“愁容满面”;

法国总统马克龙接受采访。

与前总统特朗普展开白热化“肉搏”的美国总统拜登又犯了糊涂,脱离大部队站在一旁发呆;

美国总统拜登又犯迷糊。

在本国选举中面临“稳输”局面的时任英国首相苏纳克尤为活跃,和同僚们大声谈论即将开赛的欧洲足球锦标赛,颇有强颜欢笑的味道;而刚刚率领右翼政党取得大胜的意大利总理梅洛尼,举手投足尽显扬眉吐气,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的互动难掩矛盾和暗战……

意大利总理梅洛尼神情得意。

作为摄影记者,看到在20米的近距离内上演的“真人秀”,我们固然会感叹见证历史的责任与幸运。但是,他们表演出来的言不由衷的政客语言,凭什么配得上新闻的焦点,又凭什么稳站镜头“C位”?想到会场外警戒森严、坚壁清野、有4万居民却空旷安静的法萨诺小镇,我们心中充满疑问。

我们在法萨诺小镇时结识了一位当地居民克劳蒂娜,她是一位身材瘦小的教师,听说我们要去市中心拍摄集会却无法抵达,主动提出开车接送。她抱怨自己的生活被G7弄得一团糟,当地居民们对全国各地调来的几千名警察感到恐惧不安。她一边说着,一边打开车窗,向堵在她住宅门口的警察怒吼:“你们不能不让我回家!”

相似的夕阳,不同的风景。

媒体记者的职责所在何处?镜头该朝向谁?答案不言而喻。

(四)

在经历了2天超过300公里转场的峰会报道后,疲惫不堪的记者们终于迎来了“收官之战”——总理新闻发布会。

神采奕奕的梅洛尼向在场几百名记者展示出高超的口才,滔滔不绝地介绍峰会的成果和成员国相互团结的信心。

问答环节体现着精密的布局,所有提问者都来自G7国家,话题也毫不“超纲”,基本是对梅洛尼发布陈述的补充。

令我们郁闷的是,并不在G7国家中的中国,却在这场问答中获得了一个特殊待遇——意大利本地记者专门设计了涉及中意、中欧关系的问题,向梅洛尼提问。同行的新华社文字记者一直举手,但没能获得提问机会。

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在新闻发布会上。

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你们为什么来?”

一个与我们无关的“小圈子”会议,为什么值得关注?

或许我们可以从峰会后外交部发言人的回应中寻找答案:“七国集团峰会公报再次操弄涉华议题,污蔑攻击中国,翻炒没有事实基础、缺乏法律依据、也没有任何道义可言的陈词滥调,充斥着傲慢、偏见与谎言。”

“威胁台海和平稳定”“变本加厉打压中国企业”“炒作中国所谓‘产能过剩’”……中国当然不是G7,但在G7的议题中处处在场,成为任何国家、组织都无法绕开忽视的存在。

我们相信,问出“你们为什么来?”的日本记者心中自有答案。他的好奇之下,也许还有一层担忧和危机感。

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在新闻发布会上。

在国际焦点事件中,中国从来不是“局外人”,中国媒体同样不能置身事外。

在重要的国际新闻现场,新华社不仅作为世界性通讯社履行报道责任,更是作为中国国家通讯社,对涉及我们的讨论、决策以及攻击,予以高度关注,深度剖析,自主发声,反击无事生非和偏见抹黑。

正是本着知行合一、行胜于言的精神,中国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而媒体的行动,恰恰在“言”——在全球舆论场最重要、最受关注的场合,站定位置,坚定发声。

文章来源于中国记协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