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的铁拳砸到第三年,全球中小企业主发现订单越来越少、集装箱运费越来越贵。

特朗普7月31日签署的关税新政,把69个国家拉进漩涡中心,却在中美博弈里踩了刹车。

特朗普签了,1周内生效,惹不起中国,美国对多国下“最后通牒”

这场景就像菜市场里拎着杀猪刀的摊贩,遇上同样攥着剔骨刀的买家——双方都清楚,真砍下去血溅的是两条街的生意。

观察三年来中美关税拉锯会发现个诡异规律:每逢美债兑付高峰期,华盛顿的关税威胁就会特别密集。

2020年9月美债规模突破27万亿时,特朗普突然宣布对越南加征456%反倾销税;这次关税新政出台前两周,美国财政部刚预警10年期美债收益率可能突破5%警戒线。

特朗普签了,1周内生效,惹不起中国,美国对多国下“最后通牒”

用关税胁迫他国购买美债的操作,本质上和收保护费的逻辑没区别。

日本今年被迫增持796亿美债,恰与其对美投资承诺金额形成微妙吻合。

但中国手里的筹码不是美元而是产业链。

特朗普签了,1周内生效,惹不起中国,美国对多国下“最后通牒”

美国芯片企业财报显示,失去华为订单后德州仪器库存周转天数从92天暴增到147天,美光科技无锡工厂停工直接导致国内存储芯片价格单日跳涨12%。

当中国海关突然严查镓、锗出口时,ASML总裁连夜飞往华盛顿游说——制造DUV光刻机的21种稀有金属里,17种需要中国出口许可。

历史总在押韵却不会重复。

特朗普签了,1周内生效,惹不起中国,美国对多国下“最后通牒”

2008年美国伸手要钱,中国买美债救市;2023年同样面临债务危机,中国选择在新能源、大飞机领域投入4.6万亿人民币硬核突围。

特斯拉上海工厂交付量占其全球产能52%的现实,让马斯克不得不公开反对对华脱钩。

这或许解释了为何美国加征25%关税的1600种商品里,光伏组件、锂电池始终不在清单。

特朗普签了,1周内生效,惹不起中国,美国对多国下“最后通牒”

真正值得警惕的是美元武器化的连锁反应。

巴西和阿根廷开始用人民币结算大宗交易,东盟十国启动本币结算框架,全球央行的黄金储备达到1980年以来最高水平。

当特朗普还在用上世纪80年代的关税剧本威胁世界时,国际贸易的底层规则已悄然改变。

下次白宫再挥关税大棒,其他国家或许会集体举起防弹盾——用本币结算的防弹盾。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