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端大众消费市场成科大讯飞主战场

科技,明确来说,是人工智能,目前是既有政策支持,又有基本面支撑,市场情绪还很高的一个赛道。

科技兴国的宏大蓝图,这次就真的是落实到了民间。日前,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目的也是让各行各业得到人工智能的赋能与滋养。

比如,用人工智能来拓展服务消费新场景,推进工业全要素智能化发展,加快农业数智化转型升级,创造更加智能的工作方式,推行更富成效的学习方式。

总之就是,人工智能会像互联网那样,普及渗透到人们生活场景的各个层面。

C端大众消费市场成科大讯飞主战场

挣到钱了吗?

这是一个长期需要加速探索的领域,但先前的入局者,已经享受到了这轮人工智能浅浅普及市场的甜头。

科大讯飞最新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109.11亿元,同比增长17.01%,半年度营收首次突破百亿大关;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虽仍为亏损2.39亿元,但同比改善40.37%;毛利达43.89亿元,同比增长17.10%。

虽说作为科技公司,不赚钱是常态,但一年比一年亏得多,难免让人从感情层面很难接受。

科大讯飞尽管这次还没挣钱,但发展模式和业务上,至少让人们看到了其在不远的将来盈利的可能性。此次来看,公司的前期大量资金投入,还是有较好收入回报的。

C端大众消费市场成科大讯飞主战场

如何做好人工智能+?

大家畅想未来人工智能给百业赋能,重塑生活、工作方式的美好图景很容易,但这些隐含的终局思维,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以目前的科技水平来说,还远远不够。

科大讯飞AI研究院副院长李鑫认为目前仍有三方面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要加快构建国产算力平台上的自主可控大模型及产业生态,对于高度依赖进口算力进行训练的国产大模型,如果不能加快解决国产自主可控人工智能产业生态薄弱、适配困难等问题,就相当于“在别人地基上建高楼”。

二是数据治理问题。要保证人工智能发展的“源头活水”,就必须做好数据要素的供给。

三是场景问题,要先把场景摊开,再把问题解开。

如果说技术是目前最大的阻碍,那么,技术之外的伦理与治理问题,同样能够决定人工智能是否能够快速发展。

比如,AI系统若基于有偏见的数据训练,可能将历史歧视固化为决策逻辑。医疗机构接入AI时,怎样明确算法开发者、医院和医生的责任边界问题,现在也并没有明确的答案,这些都是制约人工智能发展的绊脚石。

C端大众消费市场成科大讯飞主战场

终极是大众消费市场

人工智能的终局是希望其能在大众市场上大放异彩,也就是实现该有的商业价值。

不过,由于人工智能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企业在商业化上存在不小的难题。

MIT报告显示,仅5%的企业AI项目能创造百万美元级价值,95%的项目因工具僵化、缺乏学习能力而失败。问题根源在于企业级AI系统与实际工作流脱节。

在大众消费和企业应用中,员工自发使用ChatGPT等消费级AI工具的普及率已达90%,远超企业级AI系统的40%采纳率。

回到科大讯飞身上,从这份财报里可以发现,很多企业都想啃下的C端大众消费市场成了科大讯飞的主战场。

今年上半年,科大讯飞的GBC(政府、企业、消费者)营收结构正持续优化。具体来看,C端业务营收同比增长38%,业务占比达32%;G端业务占比达26%;B端业务占比达42%。

C端业绩叫座背后主要是AI学习机上半年收入同比翻番。主要得益于:

第一,科大讯飞在此领域大力投入研发以及推广费用,优化功能。作为首个提出“因材施教”AI学习机概念的品牌,科大讯飞在教学理念和技术支撑上具备先发优势,构建了从答题、批改、精准推荐到因材施教辅学的完整AI核心链条。

第二,推广策略上,科大讯飞并非像其他厂商一样依赖效果广告或单纯买流量,而是将大量投入放在品牌广告上,例如电视节目或机场广告。

除了AI在学习领域的赋能之外,科大讯飞的大模型在智慧医疗、开放平台、移动互联网产品及服务等多个场景中也有应用。

据财报,上半年科大讯飞的大模型在智慧医疗、开放平台、移动互联网产品及服务、信息工程、数字政府行业应用、智慧汽车、企业AI解决方案的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23.47%、21.09%、16.18%、14.36%、7.32%、29.48%、13.31%和349.92%。

比如智慧医疗方面,科大讯飞面向基层的智医助理已覆盖超过7.5万个医疗机构;医疗大模型已在全国近20余家龙头医院落地应用。C端讯飞晓医APP接入医疗大模型X1,累计下载量已突破2400万次,累计完成超1.4亿次AI咨询量。

不过,公司在智能硬件、智慧政法行业应用和运营商业务营收分别同比下滑3.27%、10.42%和1.75%。可谓此起彼伏。

C端大众消费市场成科大讯飞主战场

结语

多年亏损的寒武纪,今年上半年营收28.81亿元,同比增长4347.82%;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38亿元,一举扭亏为盈。2025年第二季度,中芯国际的产能利用率92.5%,直到10月份的订单都明显高于产能。

高科技企业,在政策支持,产业发展趋势向好之下,呈现出明显的景气度。上游公司努力搞制造,下游公司努力研发应用场景,大家各司其职,科技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免责声明(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早餐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