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70年,秦赵两国爆发“阏与之战”,这一战让强秦遭到重大打击,此后多年对赵国都不敢轻举妄动,也让赵奢在赵国一时之间风头无两,留下“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典故。 看起来胜利天平完全倒向赵国的一战,有人却说,赵国“得不偿失”,这是为何呢? 公元前269年,赵国提议与秦国各自换回对方攻占的本国城池,秦国同意归还。 然而,赵惠文王在得到秦国归还的城池后,却临时反悔,以“归还的城池距离都城太远”和“他不知晓此事”等理由,拒绝归还秦国的城池。

秦王没想到赵国开始“耍无赖”,便派出大军,想教训一下赵国。 秦赵两国交界的地方很多,所以,可以进攻的地方也很多。然而,选择阏与,却是一招险棋。因为,这个地方对赵国来说至关重要。 为更好发展,赵国将都城从晋阳迁到了邯郸,而这两地的往来,阏与都是必经之路。 所以,对于赵国来说,阏与一旦被攻占,那么赵国的领土就会被一分为二,离亡国也不远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关于“迎不迎战”这一问题,赵国国内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后在赵奢的“两军相逢勇者胜”一言下,赵国决定派他出战。 但赵奢率军出发离邯郸三十里时,便下令休整队伍,原地扎营,在未来的大半个月里,不与秦军硬碰硬,而是修建防御工事。 还下令不准有将士对他的决定有异,甚至秦军马上打到邯郸了,赵奢仍然不为所动,等待机会。而秦军看到赵奢这样,也松了口气。 就这样过了将近一个月,秦军将领大喜过望,认为赵军不敢出战,于是对他们也放松了警惕。

却没想到的是,赵奢突然下令全军轻装前进,绕过武安,迅速占领了高地。而这时,秦军才大梦初醒,急忙调集大军增援。 但此时的秦军仓促应战,攻山不下,凭借地形优势,赵军将秦军打得落花流水,葬送秦国十万军队。这一战让赵奢声名鹊起,地位与廉、蔺二人相当。 只是,阏与之战虽然赵国完胜,但也为之后赵国的发展埋下隐患,引发两大恶果。 一、赵国的军事力量过早暴露给秦国 阏与之战前,赵国对秦国的主要战略是“躲”,两军的主力很少相遇。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十多年,因此,秦国始终无法了解赵国的实际情况。 长期以来,秦国对赵国军队的实力不太重视,所以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解决齐、楚两国上。 然而,秦军在阏与之战中的惨败,让秦王意识到,赵军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弱小,而是一支不可小觑的强大力量。

因此,实力的暴露导致了秦国对赵国的警惕和防御,从而改变了秦国的外交政策。秦国开始以赵国为主要敌人,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战略部署。秦国把赵国作为前进路上的“障碍”,列入了“黑名单”,到处针对赵国。 二、赵国悄然改变对秦的作战策略 阏与之战前,赵国对秦国的作战策略是“以不变应万变”,不管后者对赵如何挑衅,赵国都不理会。 但这一场战争的胜利,却让赵国“被冲昏头脑”,认为秦国经过多年的战争导致国力消耗,而赵国蛰伏多年,羽翼渐长,军事实力能够和秦国碰一碰。 当然,赵国国内也有头脑清醒的人,如廉颇、蔺相如等,他们对赵国和秦国的实力对比有正确的认识,也能大概预见到挑战秦国的后果,试图阻止赵国陷入泥潭。 然而,赵国上下被一时的胜利所迷惑,最终选择了错误的道路。这个错误的决定也导致了后来长平之战的灾难性后果,把赵国推向了崩溃和灭亡的边缘。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