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办的乒乓球学校里有个叫许昕的学生,打法在当时快没人用了,大家都不看好他。但他跟别的孩子不一样,他说他喜欢打比赛。曹燕华看到了他这一点,就给了他最大的信任和空间。


这个孩子的劲儿,很像她自己。曹燕华小时候其实想去弹钢琴,因为音乐老师说她手指长。她也想穿个纱裙坐在钢琴前面。但这事没成,她爸爸让她去打球。


那个时候居民区里都打乒乓球,她家里人,堂哥姐姐,个个都上球台。她要是不打,好像就不是这家人。她2岁开始在旁边捡球,5岁正式上台训练。

她进国家队的路子很野,不是科班出身,就是靠在弄堂里跟家人瞎打练出来的。所以刚进去的时候,基本功很差,失误特别多,训练强度一大,人就受不了。


有好几次,她在训练时直接累得倒在地上,心率都测不到了,把周围人吓得不轻。她自己后来说,在国家队那一年,差不多每个月都要穿坏一双运动鞋,鞋底直接磨穿。


可就是这种野路子,让她在一场“大循环”比赛里出了名。24个人互相打,每个人打23场,一般都是老队员能赢。她一个新人,最后只输了一场,靠小分拿了冠军。


这种不按规矩来的性格,也体现在她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那个管理严格的国家队,队里要求女运动员扎马尾,穿得规规矩矩。她偏不,毛衣自己织,头发自己剪。


最离谱的一次,她因为画了眉毛被领导批评。训练间隙别人都安安静静,她敢搞生日派对。别人交训练总结,她交的是检讨信。


她想恋爱了,就直接去谈,在那个年代,女运动员谈恋爱是需要勇气的。她和施之皓的感情一点也不藏着掖着,非常坦荡。队里为了管她,直接把施之皓调走了。


但这没用。她拿了世界冠军,第二天就交了一封信,说自己不干了,然后打包行李回了上海。那年她才22岁,手里已经有59块金牌了。她退役,就是因为她想结婚,当一个普通女人。


她退役前已经是乒乓球界的天花板。那时候乒乓球还没进奥运会,世乒赛就是最高荣誉。她在1983年和1985年的世乒赛上,凑齐了女单、女双、混双、女团四块金牌。


有一届比赛打决赛前,她竟然在场馆后面睡觉。原因是前一天晚上看录像看到了天亮,下午又打了半决赛,实在太困了。主教练看到不但没骂她,还跟领导说她状态很好。她睡醒后上场,照样3:0赢了比赛。


她也听过话。1981年,队里安排她在决赛把金牌“让给”队友童玲,她没吵没闹,照做了。两年后,两人又在决赛遇到,她用技术把童玲打败,把冠军拿了回来。


结婚后,她和施之皓去了德国。在那里买了别墅,养了狗,还开了中餐馆,做起了生意。日子过得很舒服,也很自由。但她慢慢觉得,这种一眼就能看到头的生活,不适合她。


1996年,她回了上海。所有人都以为她是要回来享受世界冠军的荣誉,过清闲日子。结果她决定自己开一所乒乓球学校,从零开始。


学校刚开始在一个400平米的简陋场馆里,第一批学生只有8个,还是从别的地方被放弃的孩子。当时有记者去拍,18张球台上只站着8个学生,场馆显得空荡荡的,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她想做的,不只是教孩子打球,还想让他们能好好读书。后来,许昕就是从这个学校里走出来的,进了国家队,拿了奥运冠军。

曹燕华说起许昕的时候,比说自己拿冠军还骄傲。她说,那59枚金牌不是她最自豪的事,能让孩子们在球场上打球,在课堂上学习,才是她真正想做的事。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