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敢说,现代人,对月饼真有点爱不起来了。

广式的,京味的,流心的,冰皮的;

自己买的,亲朋送的,客户发的。

月饼,从七月十五吃到九月十五。 一吃就是两个月,最后打嗝都是莲蓉味;

中秋第一网红月饼到底有多土

网红月饼,味道更是一口比一口奇怪,榴莲、螺蛳粉、佛跳墙。

一块月饼里包的不是馅,是劳动人民无穷尽的想象力。

但味道却像主理人餐厅的创意融合菜,吃完只想报警。

中秋第一网红月饼到底有多土

眼看着,就要陷入每年一次的月饼焦虑的时候。

一种由简单的油纸包装,朴素的酥皮馅料组成,售价仅15块钱4个、来自黄庄这个地方的月饼。

忽然一夜之间,变成了打工人新宠:

“5、60块钱一个的美心半岛都尝过了,这四块一个的我必须炫一包!”

中秋第一网红月饼到底有多土

虽然无论是包装还是口味,酥皮还是馅料。

黄庄月饼,都里里外外透露着一种不怎么精致的感觉。

中秋第一网红月饼到底有多土

但是从CBD到回龙观,从五道口到宋家庄,每个人都几乎完成了一口黄庄月饼的kpi。

一夜之间,北京的月亮,快要换成15块4个的了。

Bur,这土感老派月饼,凭什么突然成为中秋第一网红?

中秋第一网红月饼到底有多土

黄庄月饼,月饼界的蜜雪冰城?

首先,众所周知,这个时代的“土”,是一种十分珍贵的优点:

真诚憨厚、淳朴大方的性格,叫土狗型人格;

气色红润、温柔婉约的长相,叫土纯型美貌;

靠谱、低调、踏实的人,都叫土象星座……

这黄庄月饼的“土”,就土在它的朴素、接地气、不带一点装的。

中秋第一网红月饼到底有多土

京爷老G,混迹月饼江湖多年,吃过的礼盒不比他写过的石墨文档少。

前两天,他朋友圈配图,是一大包黄庄月饼。

随意摊在工位的键盘旁,油纸包装皱巴巴,像学校门口八块一个的饭团,散发着朴素气质——

中秋第一网红月饼到底有多土

底下一群人地铁老头看手机:

“像仓库里发的员工福利面包。”“这月饼,看着就顶饱。”

然而,当老G打出这一包黄庄月饼不到15块的价格时,大家的想法就像上班骂老板一样整齐划一,

“啥啊!啥月饼这么便宜啊!我也要吃一口!”

中秋第一网红月饼到底有多土

毕竟,这几年市面上的月饼,总给人一种华而不实的感觉。

动不动就礼盒装,一盒四个饼,售价却动不动就大几百;

打开来,外壳是烫金硬盒,内托是丝绒绒布,看起来很高级,好吃么,一般般。

懂得都都懂,那么贵的纸盒里,装的不只是月饼,那么是啥呢?

中秋第一网红月饼到底有多土

〓 我们9块9的断亲月饼礼盒,也有这个作用!

贵只是第一宗,甜则更让人受不了的“死罪”。

吃一口,一直从嗓子齁到心里,吞一口脖子要伸二里地,还要担心一口下去,第二天胖成安禄山。

所以,当黄庄月饼端出来的时候,打工人就像冷宫里疯掉的妃子突然 被宣召,一边掉眼泪一边喊,

“这真不是梦吗?臣妾好久都没见到皇上了。”

中秋第一网红月饼到底有多土

直到,这个土味月饼出现,恢复了月饼的原教旨主义的用途:

月饼,就是用来吃的!

黄庄月饼,就像老家地里朴实的庄稼汉,它没礼盒、没明星、没噱头,甚至没什么广告。

它的第二“土”,就是味道,朴素厚重。

咬下一口,皮是酥的,像云南鲜花饼一样,渣子满天飞,桌子乱七八糟,

但网友一句话总结得好,“掉渣才是酥皮的尊严。”

中秋第一网红月饼到底有多土

馅料也很老派,五仁、红豆、绿豆,一键梦回童年商店的食品玻璃柜。

关键是不腻,对中国人来说,“不甜”就是对甜品的至高赞美,哪怕再普通,也能立刻加分。

中秋第一网红月饼到底有多土

当然,黄庄月饼也不是真的停留在“复古款”。

它其实也在跟着市场做花活:椒盐、椰子、榴莲、脆巧这种创意口味全都有,满足部分年轻人的猎奇心理。

中秋第一网红月饼到底有多土

但是卖的最好的,还是传统的糕点经典口味。

什么红豆薏仁茯苓、五红枸杞、山药参苓,光看就给打工人一键回血的诱惑。

和冰皮、广式月饼一对比,这种差距就更为明显。

冰皮月饼外表精致,像朋友圈滤镜,凉凉甜甜,一口就腻;

广式月饼双黄白莲,甜到发齁,吃一小块就像交了一次血糖税。

中秋第一网红月饼到底有多土

黄庄月饼则完全反着走:直男型,皮酥、馅实,体贴。

老G调侃:“冰皮月饼是朋友圈照骗,黄庄月饼是身份证照片——丑是真丑,但能过安检。”

说白了,花样再多,它的本质没变:

还是那一口掉渣的酥皮,那一份不腻的馅料,那一张让钱包心安的价签。

中秋第一网红月饼到底有多土

当然,这个世界千人千味,有人尝了一口蛋黄味,觉得还是太齁,需要拿三杯酽茶压一压;

虽然有人好不容易买回来,发现“也就一般般,和普通点心一个味”。

但是。这种争议,往往在看到价格的时候,一切化为“尊重理解和祝福”:

“还行还行,我和解了。”

不过真正让它刷屏的原因,还是价格的接地气。

人可以和什么都过不去,唯独不会和钱过不去。

中秋第一网红月饼到底有多土

在这里,你不用担心被礼盒背刺,一包不到15块,掰开算下来一块月饼比地铁票还便宜。

当一 些人在一边艰难服用198元一盒的“低糖轻奢月饼”,268的“黑松露礼盒月饼”时。

黄庄月饼,已经用零头价格,给了我们“庄门人”一点点安慰:

十几块的节日氛围,也是很不错的嘛!

因此,黄庄月饼,被评为今年月饼界的蜜雪冰城。

毕竟,黄庄的,才是不装的!

中秋第一网红月饼到底有多土

黄庄月饼,横扫中秋

要说黄庄月饼为什么能好吃?秘诀其实很简单——

月饼,是黄庄的老本行。

黄庄村是个地名,地处石家庄市藁城区,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当地就有手工制作月饼的传统。

原本,它只是村民们在中秋佳节自制自食的传统美食;

但因为实在好吃,口口相传,黄庄月饼的传奇开始流行。

中秋第一网红月饼到底有多土

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月饼制作的行列中,黄庄月饼的产业规模也逐渐扩大。

以至于现在,别的地方村口是麻将馆,勤劳致富的黄庄村口则是月饼厂。

规模大到有人笑称,“宫廷玉液酒是中国人的暗号,月饼就是黄庄人的摩斯密码。”

中秋第一网红月饼到底有多土

这种“全村产业化”奇景带来的好处则是,黄庄人的嘴早就被养刁了。

黄庄月饼之于黄庄人,就像胡辣汤之于河南人,热干面之于武汉人,早已成为一种日常。

当地人都是吃月饼长大的,中秋只是多吃两口的借口。

而黄庄月饼的风味,也已内化为一种“庄子味”。

皮要够酥,馅要够足,甜度得恰到好处,各种馅料配比合理,最好是现做。

这种口味标准没写在说明书上,都写在村民的嘴上。

中秋第一网红月饼到底有多土

现在,黄庄月饼早就是“谁家中秋不买一袋”的必备品。

老一辈人说,这东西就是“柴米油盐之外的第五样”。

在她们心中,黄庄月饼的口碑很简单,不花哨,不骗人,量大管饱,就俩字——

实在。

没有广告投放,没有明星代言,更没有联名包装,唯一的传播方式就是,“我家/我对门/我们小区那谁谁买了说好吃”。

中秋第一网红月饼到底有多土

可真正让它“出圈”的契机,并不是黄庄自己,而是互联网和贪吃的大学生。

众所周知,大学生的嘴最刁,没有发现不了的美味。

大概几年前,有大学生被河北室友带的黄庄月饼惊艳了味蕾,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从联系人到朋友圈再到微博抖音小红书,有人直呼“终于找到中秋节和我有关系的月饼。”

中秋第一网红月饼到底有多土

从那以后,黄庄月饼的扩散速度简直惊人。

这里从本地人的家常点心,一下子变成了打工人、大学生的节日奶嘴。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的理由又多了一个,有的人慕名而来,前往黄庄本地,直接把一小村庄买成第五大道。

中秋第一网红月饼到底有多土

月饼店门口,长长的人龙从大门口蜿蜒到马路对面,月饼被抢成labubu。

本地人奉命出门买月饼,看了下店门口的人潮长吁一口气,“算了,中秋节月饼就让给你们外地人吧。”

甚至县城里的商超、批发市场也能看到整箱批发的黄庄月饼,成了节前必囤的爆款货。

看的本地人哭笑不得,“这玩意我们村人平时拿来当甜点吃,咋还被抢限购了?”

中秋第一网红月饼到底有多土

而以至于这两年中秋,黄庄人的厨房不是厨房,是一种“月饼战场”。

中秋节前夕,几乎整个村子都在加班,灯火通明,空气里弥漫着烤饼的香气。

从“一个村的点心”到“全国的爆款”,黄庄月饼只用了短短一两年。

有人感慨:“以前是全村人吃黄庄,现在是全国人都在抢黄庄。”

全国人民,快把黄庄的中秋节吃成劳动节了。

中秋第一网红月饼到底有多土

让月饼回到月饼

当然,作为“行业风口”的黄庄月饼,也伴随着“ 人设崩塌”的可能性。

由于火的是品类而非品牌,自然会有品质的差异。

各家生产能力、原料来源、工艺差异都可能露出裂痕。

中秋第一网红月饼到底有多土

不少本地人指出,“黄庄月饼好吃的是黄庄的某一家月饼,而非黄庄月饼。”

虽然整个村遍地都是月饼厂和月饼品牌,但老字号的几家,在当地人心中更有稳定信誉。

相比之下,那些更便宜的小厂,口味不那么稳定。

有人在网上吐槽,“买了三袋,第一袋挺香,第二袋先馅薄了,第三袋干脆只剩脆皮。”

中秋第一网红月饼到底有多土

虽说“各花入各眼”,但“吃完就那样”也是不少的反馈。

毕竟月饼这一品类,不管怎么做,似乎都逃不过“还是甜”、“不健康”的评价。

一枚标准分量的月饼就可能带来几百大卡, 等于下班跑一小时白跑。

中秋第一网红月饼到底有多土

于是,大家一方面表示“这个价位不错”,另一方面又说“只吃一块就够了”。

毕竟,甲之砒霜乙之蜜糖,黄庄月饼作为中式糕点,本就难以满足“众口难调”这道关。

中秋第一网红月饼到底有多土

更何况月饼界,本身就众口难调。

云腿月饼能不能上桌还在商榷,黄庄月饼能不能一统江湖更是两说。

有人在尝试过冰皮月饼后,会觉得黄庄这种“北方直男式”酥皮+干噎的馅料有些粗糙。

而习惯广式双黄白莲的南方朋友一口下去也会直摇头,“这不是月饼,这是面点。”

中秋第一网红月饼到底有多土

也就是说,黄庄月饼受到的是“性价比心理”的支撑,并非惊艳,而是“在这个价格区间里面还不错”。

就像蜜雪冰城的冰淇淋和柠檬水,“这个价位,解解馋得了。”

而黄庄月饼的火,反应的其实是一种社会现象:

对月饼这种品类,人们其实已经倦了。

传统月饼太甜,创新月饼太癫,不光大家觉得中秋节没什么吃,连我们也觉得月饼消费好像真没什么新活可写。

中秋第一网红月饼到底有多土

这几年月饼市场,基本可以说是“销量跳水、礼盒崩盘”。

2024 年中秋,主要门市的月饼销售额直接同比下滑 45%+,礼盒销量干脆跌掉一半。

星巴克前段时间的礼盒月饼风波,更是让人心梗,“这礼盒月饼就非出不可是吗?”

中秋第一网红月饼到底有多土

而这种趋势其实 2023 年就有苗头了,销售额先掉一成,礼盒件数也缩水;

更惨的是高价礼盒,动不动 500、800 的月饼礼盒,过去是送礼标配,现在直接被消费者用脚,销量比 2019 年少了2/3。

剩下还卖得动的,是一二百的“亲民款”,居然还能逆势涨一成多。

换句话说,没人再愿意当买盒子的冤种了。

中秋第一网红月饼到底有多土

地方市场的情况更直观,重庆市场的调查显示,2025 年中秋,盒装礼盒销量一路下滑,大家更愿意买散装的回家自己吃。

毕竟礼盒再花哨,中秋一过就是废纸一摞;真要图个节日气氛,不如散装来得实在。

中秋第一网红月饼到底有多土

另一方面,其实并不是市场没了。

2025 年的行业白皮书数据显示,整个中国月饼市场规模还能到 325 亿元,总供需量大约 41.7 万吨。

不过,现在的消费者更聪明了,谁都不想再被割韭菜。

佑禾出的三四十一块的散装月饼,被网友造梗讥讽,高端酒店出的月饼礼盒,干脆没人捧。

中秋第一网红月饼到底有多土

〓 面包刺客,要来赚月饼钱了?

更关键的是,年轻人对月饼的“口味审美”已经完全变了。

京东的 2025 年报告显示,七成以上的消费者挑月饼第一眼看的是成分,“低糖”“无添加”“健康”成了关键词。

传统广式双黄白莲?甜得发齁,直接出局。

冰皮?好看拍照一流,但冷链麻烦,吃两口就腻。

中秋节逐渐回归家庭小团圆,大家 更倾向于买水果、点心、蛋糕来代替。

中秋第一网红月饼到底有多土

当年轻一代的消费观是 “不被割韭菜”, 月饼就从“必买的仪式品”变成“可买可不买的小零食”。

人们需要的,本质也不是月饼,而是和家人团聚、举头望月之时,有一个能承载记忆的实物。

它可以是甜的,也可以是咸的,但本质是温暖的。

毕竟,月亮是嫦娥的,月饼应该是所有人的。

祝大家中秋快乐,团圆幸福❤️

中秋第一网红月饼到底有多土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