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苏轼所写的古今绝唱,其中“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诗中的周郎少年得志,英姿卓越,在最风度翩翩神采照人的时候,娶了乔国老的小女儿小乔为妻后,更是容光焕发,神采奕奕。 那时的周瑜又跟着孙权刚刚打下赤壁之战,不知羡煞了多少旁人。

说到小乔,更是没有人不知晓的,她和大乔素以美貌闻名于世,而最能体现二乔之美的,便是这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可周瑜与小乔的初次相遇相识其实算不得上和美,《三国志·吴志·周瑜传》书载:“顷之,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 此段文言文翻译过来就是,不久后,孙策便打算攻打荆州,由此任命周瑜为中护军,同时委任周瑜兼领江夏太守职位。 后来,周瑜跟随着孙策打进了皖城,并将此城攻打下来。当时得到乔公的两个女儿,都有倾国倾城之貌。孙策自己便娶了大乔,周瑜就娶了小乔。 而《江表传》同样载到:“策从容戏瑜曰:‘桥公二女虽流离,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

短短的一句话中就可以看出,乔公的二个女儿虽姿色甚荣,可我们给他做女婿,也该他高兴了。 从中可以看出周瑜和小乔二人的初遇算不得上完美,在战争中相遇的爱情,也受的住战火的锤炼。 大婚过后,周瑜仍披坚执锐,统率三军,虽久经战火,可也时刻带着小乔,即使在行军打仗中也领着小乔,周瑜他辅助东吴,平江东,御江北,打荆州,赤壁破曹那一个成就不称得上功绩千秋。 可这些成就的背后都有一个小乔在无微不至的照顾着属于小乔的周郎。 而周瑜同样没有辜负小乔的感情,他这一生只娶了小乔一人为妻。在外他是江东大都督,在内他只是小乔的夫君。 可自古红颜多薄命,即使是周瑜与小乔这对让人艳羡的才子佳人,最终却落了个英雄早逝的结局,周瑜在整装夺取蜀地的时候于巴丘染病去世,时年仅三十六岁。

不过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周瑜虽功绩累累,却因心胸狭小,被诸葛亮活活气死,但正史上的周瑜不但身材高大,容貌俊美,而且还性度恢廓、雅量高致,不然貌美的小乔又那能真正的倾心于周瑜。 周瑜去世后,小乔朝朝日日啼哭,夜夜孤枕难眠,而她之后的生活,说出来相信很多人都不会相信。 因为在周瑜死后,小乔也从没有想过再嫁,那个风雨飘零的朝代,三国之中,战火纷飞,一位年轻貌美还失去自己依靠的女子,在哪里都是弱势的象征。 好在孙权看在往日和周瑜的情分上以及她与大乔的姐妹关系上,保护了她和孩子们免受战火侵扰,衣食无忧,以及她夫君祖上的蒙荫,这才让她和孩子们生存下来。 孩子们也很争气,承继父亲遗风,各个最后都成为了人才,周瑜长子周循娶了孙权最宠爱的大女儿孙鲁班公主为妻,孙权并封周循为骑都尉;周瑜二子周胤,孙权同样将自己的侄女许嫁给了他,并封其为最高爵位都乡侯兴业都尉。

周彻——周瑜最疼爱的小女儿,孙权将其立为太子妃,嫁与他的长子孙登。 由此可见,孙权十分器重周瑜,只可惜周瑜英年早逝,不然周瑜的功绩只能更多,孩子都各自成家立业后,小乔就伴在周瑜的墓旁,那里都不去,只在他的墓前住下,日日陪伴在她的爱人身边,也算今朝与他共一生了。 小乔最后是在周瑜的墓旁离世的,她是去寻那个对她温柔宠爱的周瑜去了,这也算是小乔陪伴了周瑜一世吧。即使活的凄苦,可小乔从没有想过改嫁,因她的年轻容貌,追求她的人有很多,其中也不乏人中龙凤。 可小乔从没有接受过他们的追求,她只是一个柔弱的女子,但她在周瑜死后,却以自己柔弱的肩膀撑起了一个家,如此惊人的魄力和毅力来自于一位殊色至极的女子。 即使是孙权这样身居高位的男子也心生敬佩,虽也看在周瑜的功绩照顾他的遗孀和遗子,可这样一位有毅力的女子同样也让人觉得他们的保护是值得的。

而这段坚贞不渝的感情即使在那样战乱的时候,更让人感到感动,毕竟小乔明明有更好的选择和生活,即使到了后来,孩子出人头地了,小乔也没有选择跟着孩子过荣华富贵的生活,而是决定在周瑜墓边了了一生。 吴黄武二年小乔病逝,终年四十七岁。明人曾有诗曰:“凄凄两冢依城廓,一为周郎一小乔。” 小乔墓地一带,传为三国周瑜军府,可能葬在这里是小乔的遗愿,在她的回忆中,最快乐的时间可能都是在这里和周瑜一起度过的,小乔死后葬在城西,与城东的周瑜墓地遥遥相望,就好似小乔还在世时,伴在周瑜墓旁时的场景,直到小乔死前仍伴于周瑜侧。 这段美好的爱情故事,传至今日,仍让人泪流,夫妻虽隔着生死,但今朝仍能共相伴,周瑜和小乔之间的情感是一段历史佳话,也是古时最盛行的英雄佳人的故事。 二人相濡以沫度过了寥寥几年,可小乔却为周瑜守寡了她自己的下半生,这么长的时间里,小乔是凭着对周瑜的感情与思念,咬着牙坚持下去的,这份爱可以让她坚守了那么久。

小乔虽然孤独,但又说不上孤独,只因她守在她夫君的身边,虽然只是一座坟墓,这样的爱情可能真的不是美满的,一个身埋黄土,一个守在墓边。 或许不能活着耳鬓厮磨,一生厮守,可厮守不看生死,只看相依,生虽不能同老,可死亦能共相守。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