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国庆日的官方宣传片里,镜头掠过一架歼-20。大家的第一反应很直白:这是在放风吗?沙特要买?片尾的制作单位明晃晃写着萨米·萨拉姆航空公司。名头不陌生,沙特军工体系里的“后勤大拿”,给军方做维护、备件、机库运维这类活儿。有说法是,它名下有三座宽体恒温机库,隐身机的维护环境讲究恒温恒湿,这类机库用来停放隐身战机,完全对口。更有意思的一点,这家公司贴着军方,却又不属于军方。这就给了外界无限想象空间:要是真想低调摸底、非正式接触、先谈不宣,这个壳,顺手得很。
沙特想要一款能稳住空优、又能穿透的高端平台。F-35迟迟拿不到,美国那边有自己的顾虑,中东地区的力量平衡,是根红线。欧洲的“台风”、飓风级改进能顶一阵,但面对新一轮隐身对抗,心里没底。卡塔尔引进了“阵风”,以色列手里有F-35。沙特要牌面,也要安全感。这点不用猜。
回到歼-20,卖不卖,绕不开三块考量。一块是技术安全。隐身材料、气动布局是一面,更关键的在于雷达、电子战套件、数据链、火控算法。这些是“看不见的贵”。真到了出口层面,技术降级、软硬件封装、敏感模块替换,是常规操作。有没有空间?从型号迭代来看,空间是有的。外界长期讨论过早期试飞架使用过AL-31系列发动机,后来逐步换装国产改进型,再到更进一步的高推比方案。具体哪一批、哪一版,官方从不细说。能确认的是,型号在跑,还在迭代。这就带来一个现实问题:早期批次、早期构型,满足国内最新战训需求的空间不大,但作为对外版本,可能性就出来了。这不是拍脑袋,是装备现代化的常见路径。
第二块是产业与产能。战机是体系工程。卖出去不等于把飞机推下生产线就完事了。后续的培训、备件、软件升级、生命周期保障,全都要有人接。萨米·萨拉姆这类公司,正是干这个的。沙特军队的装备体系美系占比高,法、英、德也有一摊。中国标准要插进去,接口怎么办,通信怎么办,地勤流程怎么适配,安全保密怎么划线,这些都得一条条啃。若是官方不便直接出面,第三方承包、合资运维、联合保障,是条路。这家公司既“够近”,又“够灵活”,适合干前期铺路的活儿。宣传片里把歼-20放进去,既像是致敬先进,也像是递个眼神:我们有这个能力接你来。
第三块是地缘博弈。美国对高端军售有一整套约束工具。ITAR条款、制裁清单、金融杠杆,动起来都不轻。沙特不是第一次走独立路线。1988年,从中国引进东风-3,绕开了美国审批,那次算是震撼时刻。三十多年过去,沙特的选择权更大,国际供应链也更分散,金融工具也更复杂。代价和收益要重新算账。一边是战略自主、议价权,一边是可能的阻力和制裁,这笔账,沙特一定在算,中国也会算。
有人会拿俄罗斯的苏-57说事。俄方对外推介很积极,国际展会上的资料从不缺位。关于对外出口,有过很多传闻,但公开可核的交付信息,至今不多见。这件事反而提醒我们,重型隐身机的对外落地,难度不在订购合同,而在长期保障和政治承受力。不是钱一给,飞机一交,完事。真要签,后面是一串二十年的绑定。
那帧画面像一个信号,但它不是合同。也有人提醒,宣传片常有象征意味,拿代表性装备当符号,并不等于现货就在门口排队。画面是真是假、是否采用了素材拼接、是不是创作团队的“彩蛋”,都需要进一步信息。公开层面,没有任何一方宣布采购谈判,更没到型号、批次、交付年限这类细节。这点要说清。
那中国这边会怎么想?有两个维度很关键。
其一,外贸版与自用版的边界。出口不是“把自用拆一半给你”,而是按出口标准重做一套。隐身外形能看见,隐身控制看不见。雷达口径能量有指标,信号处理、抗干扰、电子对抗的门道,全在“黑匣子”里。武器挂载、识别系统、数据链密钥,这些都可做区隔。按这个逻辑,卖不卖,取决于有没有一个让己方放心、又能让对方用得上的平衡点。这个平衡点一旦找着,不是单型号的生意,是全链路的长期合作。
其二,节奏与梯队。有观点说,中国在更高一代的验证上推进很快,行业里也常能见到各种“编号”版本的传闻。具体到所谓“六代机”代号、试飞节点、量产时间,公开渠道没有权威定论。但一个显见的事实摆在眼前:国产高端战机的家族已经拉开站位,多型号并行、分工清晰,这是趋势。在这种趋势下,早期批次的处置方式就会更灵活一些。外贸窗口,理论上更容易打开。
非军方平台出面,天然更灵活。谈,可以谈。试,可以试。合作可以先从低敏感度的维保、模拟训练、地面设备适配做起。你看不见,但它确实能把路铺平。宣传片露个脸,既像给国内受众打鸡血,也像对外抛出的橄榄枝。
会不会卖要看红线怎么划。比如,是否涉及敏感雷达体制的开放。比如,是否涉及对第三国的二次转让。比如,是否能保证长期不被逆向。再比如,是否会因此引来不成比例的外部压力,打乱更大棋盘。这些问号一个都少不了。卖的不是单机,是战略互信。沙特过去有东风-3的先例,说明它有政治决心去承担不确定。而今天的国际环境更复杂,动作要更稳。
也可能这只是一次公关层面的“图腾拼贴”。沙特在国庆片里向来喜欢把尖端科技、未来城市、先进武器放在一块儿。歼-20是当下全球范围内辨识度最高的隐身战机之一,拿它当画面符号,能瞬间拉满科技感。这种用法,在广告创作里太常见。真真假假,恰恰符合宣传片的气质。要判断趋势,不看一帧,看连续信号。接下来有没有代表团互访、有没有军贸展台的联动、有没有训练和地勤层面的合作落地,这些才是“硬信号”。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