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接到通知,高市早苗求罢战,中国四张王炸见效,外资撤离日本。11月17日,日本外务省金井正彰访问中国,就高市早苗的不当言论跟中方进行协商,从整体形势来说,这次高市早苗大肆渲染安全风险的做法,已经到了不得不为后果买单的时候。
作为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此次的越线言论并非无心之失,而是公然触碰中国核心利益的挑衅,她在国会答辩中首次将“台湾有事”与日本集体自卫权挂钩,明确表达武装介入的野心,这是1945年日本战败以来,日本领导人首次对中国发出如此直接的武力威胁,彻底打破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底线。
这种将台湾问题工具化、试图转移国内矛盾的做法,最终引发的连锁反应,远超其最初的预期。
高市早苗之所以急着通过外交渠道“求罢战”,核心原因在于中国迅速出台的四项反制措施已精准击中日本经济的“七寸”。
中国文旅部发布的赴日旅游提示如同精准落子,直接动摇了日本旅游产业的根基。日本政府观光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1月至9月,中国大陆赴日游客达748万人,不仅是所有国家和地区中最多的,其创造的1.6443万亿日元消费额更占赴日游客消费总额的四分之一。
旅游提示发布后,日本旅游产业链立刻陷入恐慌,11月17日当天,资生堂、三越伊势丹等依赖中国游客的消费类个股跌幅均达10%左右,日本航空盘中跌幅更是超过5.8%。
野村综合研究所的测算更给出了惊人结论:中国赴日游客若持续减少,将直接拉低日本GDP 0.36%,造成约2.2万亿日元的经济损失,这对于2024年前三季度实际GDP增长率仅为1.2%的日本而言,无疑是沉重打击。
与旅游提示同步出台的,还有教育部的赴日留学预警,这让本就面临人才缺口的日本教育产业雪上加霜。日本学生支援机构的数据显示,2024年在日中国留学生达12.8万人,占外国留学生总数的38%,不仅为日本高校带来稳定的学费收入,更成为日本科技企业重要的人才储备池。
预警发布后,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等知名高校已接到数十份中国学生的留学申请撤回通知,某私立大学国际交流部负责人坦言,若这种趋势持续,学校明年的国际生源可能减少40%。
而中方暂缓日本进口影片上映的举措,则让日本内容产业的出口通道遇阻——2024年日本影视内容对华出口额达187亿日元,占其海外出口总额的22%,此次暂停直接导致《铃芽之旅》续作等三部影片的上映计划搁置,相关发行方预估损失超30亿日元。
第四项措施则体现在主权维护上,中国海警1307舰艇编队在钓鱼岛领海的常态化巡航,用实际行动回应了高市早苗的安全挑衅,也让日本安保部门陷入疲于应对的状态。
内外交困之下,外资撤离日本的趋势愈发明显,这与中国市场的吸引力形成鲜明对比。日本经济产业省的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外资对日本制造业的直接投资同比下降23%,其中汽车零部件、电子设备等关键领域的撤资最为突出。
全球汽车零部件巨头博世集团宣布将位于名古屋的传感器工厂迁至中国苏州,理由是“中国市场的稳定性和产业链完整性更符合长期发展需求”;韩国三星则关闭了在大阪的半导体封装厂,将产能转移至西安。
反观中国市场,在2024年11月的第七届进博会上,日本企业参展总数达300多家,占外资企业参展规模的首位,多家企业还提前签约第八届进博会。
即便在2024年中日贸易总额同比下降4%的背景下,上海临港新片区的中日氢能合作示范区仍吸引了12家日企入驻,这种“用脚投票”的选择,本质上是对高市早苗激进政策的否定。
金井正彰访华时的凝重神色,恰是日本被动处境的真实写照,在与中国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刘劲松的磋商中,他反复强调“日方立场未变”,试图淡化高市言论的负面影响,但中方明确提出“收回错误言论、停止制造事端”的严正要求。
更让高市政府压力倍增的是日本国内的反对声浪,东京市民在首相官邸前集会高喊“高市下台”的口号,《社会新报》的社论直言“高市作为首相的存在本身才是日本的存亡危机”,龙谷大学教授松岛泰胜更公开呼吁其辞职道歉。
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完全是高市早苗咎由自取,她忽视了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坚定立场,低估了中国维护核心利益的能力,更误判了经济全球化下中日利益交融的深度。
中国连续15年保持日本最大贸易伙伴地位,日本对华实际投资累计超1334亿美元,这种紧密的经济联系本应是合作基础,却被其政治投机所破坏。
如今,金井正彰的“求情之旅”能否挽回局面尚未可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任何试图以牺牲中国核心利益为代价的政治博弈,最终都只会让自己吞下苦果。#上头条 聊热点#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