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9月18日,

我省都会举行撞钟鸣警仪式,

拉响3分钟的防空警报。

但这警报声,

你真的能听懂是什么意思吗?

这其中,

除了有勿忘历史、警钟长鸣、

居安思危的深刻内涵之外,

还蕴含着许多国防知识。


防空警报中蕴含哪些国防知识


在沈阳市人防事务部服务中心防空预警部,工作人员陈晨向记者介绍:“防空警报信号严格遵循国家标准,共分为以下三种,每种都对应着不同的情况和意义。


第一种是预先警报,鸣响方式为鸣响36秒,停24秒,反复三遍为一个周期,时间为3分钟。当预先警报响起时,预示着空袭即将来袭,要利用好宝贵的三分钟时间,立即拉断电源,关闭燃气,熄灭炉火,携带好个人防护器材与必需的生活用品,按定人,定位,定路线的要求,迅速有序的进入人防工程或指定的隐蔽地域。


第二种则是空袭警报,空袭的警报声更加急促紧张,鸣响6秒,停6秒,反复15遍。这代表着空袭危险迫在眉睫,此时应采取就近进入人防工程隐蔽的疏救措施,如紧急情况无法进入人防工程时,要利用地形地物就近隐蔽。


第三种警报则是解除警报,鸣响方式为连续鸣响一长声,时间为3分钟,它是安全的信号,代表着人们可以撤出危险区域,进入安全地带,恢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


除进行防空警报外,警报系统平时也可以作为应急广播使用,具备临时喊话和广播功能。警报器大多设置在楼顶空旷处,外观酷似一个超大号的喇叭。它真正的学名叫做“多模通信智能终端”,是城市防空警报系统的神经末梢。“单个警报器的有效覆盖范围为500米,覆盖面积约为0.785公里”,陈晨介绍,“为让这些警报器能够正常的工作,相关工作人员则要定期对警报点的外部线路和设备箱体进行维护和检查,同时人防事务部也在逐步推进设备的淘汰与更新工作。每年四月和九月开展的全市范围内的试鸣,这是对警报设备最好的检验。”


陈晨从2019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参与警报器相关工作,他告诉记者,与往年一样,每到“九一八”,尖厉的警报声都会响起,这是历史的回声,也是和平的呼声。提醒我们要铭记历史,守卫和平。同时这也是进行全民国防教育的一次良好实践。


来源:辽宁日报·辽望客户端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