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许多游戏玩家来说,“按键延迟”可能是一个并不陌生的概念。

如果你是一位年龄较大的玩家,提到这个话题可能还会马上想到,“PS/2键盘的按键延迟,要比USB键盘更小”这个事实。尽管PS/2键盘实际上已经是几十年前的技术,而且USB键盘最近这十年来在按键延迟的改进上已经有了相当大的努力,但依然有不少玩家相信,使用PS/2键盘打游戏的时候,就是能比对手要快上那么一点点“出招”。

PS/2键盘为何更快?这是原理所致

首先要承认,PS/2键盘比USB键盘更快、延迟更低,这确实是事实。但在这个事实背后,是两者截然不同的工作原理所致。

先来看USB键盘,很多朋友可能都知道,USB键鼠都有所谓“报告率”这个概念。也就是说,在按下键盘上的按键(或者移动鼠标)后,这种操作信号并不是立刻被直接发送给电脑的。相反,操作信号首先会被识别、存储在键鼠内部的寄存器上,然后再按照预设的报告率(比如100Hz、也就是每秒100次)发送给CPU。

很显然,这样的设计“天生”就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延迟。相比之下,PS/2接口的键鼠工作原理就要“简单粗暴”得多,因为它们的信号直通CPU。也就是说,只要在PS/2键盘上按下一个键,那么这个按键信号不需要经过键盘的内部寄存器、也没有任何报告延迟,而是会立刻“插队”进当前的CPU指令序列进行处理。

在过去的老电脑上,当CPU主频很低很低的时候,PS/2键鼠的这种“抢断式指令”特征,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CPU的性能。所以这就是它后来会被USB键鼠淘汰的原因之一。

但对于现代CPU来说,由于它们每秒运算的周期实在是太高,以至于PS/2接口导致的指令延迟问题变得完全微不足道,大大小于USB接口的定时报告延迟,所以反过来也就有了“古董PS/2键盘比大多数USB键盘更快”的说法。

除了硬件之外,软件本身其实也会拖键盘的后腿

那么这是不是说只要用了一块老键盘、或者那种报告率奇高无比的USB键盘去操作电脑、打游戏,就一定可以带来显著的输入延迟优势呢?其实也不一定,因为软件本身也会给键盘“拖后腿”。

要解释这一点,大家只需要设想一个很简单的例子,那就是现代操作系统和许多软件里的“组合键”。

举例而言,在现代的Windows操作系统里,只要同时按下Ctrl、Alt、Del这三个按键,结果就是一定会呼出“任务管理器”界面。但是问题就来了,大家记得前文提到的键盘报告率设计吗?从理论上来说,如果想要“精确地”按出这套组合键,就必须要在1/100秒(甚至是1/8000秒,键盘越好这个窗口时间越小)内,同时按下这三个键才行。

但很显然在实际的操作中,很多时候即便按下“组合键”的时机稍有差池,最后的操作也能够成立。这也就说明除了键盘的硬件之外,操作系统、乃至很多软件(和游戏)本身也会识别那些时间上特别靠近的按键操作,并“自动”地将它们作为组合键、而不是顺序按下的单一按键进行处理。

在绝大多数时候,这种自动识别组合键的软件设计对于用户来说都是好的,但在极少数的情况下,它们也可能会帮倒忙。比如在一些游戏里,如果用极短的间隙输入“左”和“右”,那么游戏可能就会“智能”地判断你出现了按键冲突,从而操作的人物什么也不会做(而不是先往左再往右)。

全新的游戏键盘技术,是进步、还是作弊

很显然,这样的软件设计对“小白”用户来说或许是友好的,却反而不利于高手的发挥。正因如此,就在最近我们看到了一些有争议性的变化。

引领这些变化的,是部分“游戏键盘”厂商、比如Wooting和雷蛇,在他们的一些最新产品里提供了一种可以开关的“低延迟多按键输入”模式。

举例而言,假设你现在在游戏里要先输入A键、再输入D键。那么在传统的键盘上由于组合键机制的存在,玩家必须要先按下A、然后松开它再去按D,否则就会被判定为是按下了“A+D”这个组合键。

但是在这些最新的键盘里,它们可以通过软件屏蔽“组合键”的识别机制,强行允许用户在不松开第一个键的情况下,直接去按第二个键,而且这种操作还可以逆向反复进行。比如先按下A、不松开它然后去按D,之后不松开D、直接快速松开A键再按一次,在传统的键盘上这样的操作会被认为是按了两次“A+D”,但在这种新型键盘上,则会被识别为先后按下“A、D、A”三个按键。

这样一来,对于“手熟”的玩家来说,就可以借助这个机制强行打出一些常规键盘上不可能实现的重复性指令,从而实现某些特定游戏里堪称“鬼畜”的操作。以至于类似的技术仅仅才刚刚出现不久,就已经在玩家群体里引发了“它是否属于按键宏”、甚至“使用此类键盘是否等于作弊”的讨论。

至少在我们三易生活看来,这种新的键盘输入优化技术,确实不能算是一种“技术进步”。因为它不是一种硬件或者系统层面的真正底层改进,而是基于一种破坏原本系统机制的“外挂算法”,所实现的、特化的游戏功能而已。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