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京报报道,当地时间7月27日晚,也门胡塞武装发言人叶海亚・萨雷亚的一则声明,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全球范围内引发轩然大波。声明中称,胡塞武装将升级其海上封锁行动,进入“第四阶段”,而这一阶段的核心便是,所有与以色列港口有往来的船只,无论来自哪个国家,无论身处何地,都将被列入打击目标。
自2023年10月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胡塞武装就已表明了自己坚定支持加沙地带巴勒斯坦人的立场。在红海及亚丁湾水域,他们多次对关联以色列的船只发动袭击,甚至使用导弹和无人机袭击以色列境内目标,而以色列也毫不示弱,对胡塞武装控制区进行了多次空袭。双方你来我往,冲突不断升级。
胡塞武装发言人(资料图)
起初,胡塞武装的行动还相对有限,主要集中在对以色列相关目标的直接打击上。但随着巴以冲突的持续恶化,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愈发激烈,造成了大量平民伤亡,这进一步激怒了胡塞武装。于是,他们开始扩大行动范围,对红海航道上与以色列有贸易往来的商船展开攻击。据不完全统计,仅在2024年上半年,就有多艘商船在红海遭到胡塞武装的袭击,导致全球航运业风声鹤唳,许多商船不得不绕道而行,航运成本大幅攀升。
海法港实施“海上封锁”,明确警告所有已到达或准备前往海法港的船只及相关航运企业,该港口已被列入打击目标。而此次进入“第四阶段”的海上封锁行动,更是将打击范围扩大到了所有与以色列港口有业务往来的企业下属船只,无论其注册地或航行目的地属于哪个国家或地区。这意味着,只要与以色列有一丝航运合作关系,就可能成为胡塞武装的攻击对象。
一直以来,中国与以色列在多个领域都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在经济方面,中国是以色列全球第二大贸易伙伴,2024年双边贸易额达240亿美元,电动汽车、农业科技、医疗设备等领域的合作成果丰硕。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中资参与的以色列港口项目,如海法新港、阿什杜德港,承担了以色列60%的货物吞吐,对以色列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然而,随着胡塞武装海上封锁行动的升级,中以合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首先,悬挂五星红旗的商船在红海的航行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此前,由于胡塞武装曾与中俄达成协议,承诺不对两国船只发动攻击,中国商船在红海一度享有“豁免权”。但这也导致了一些非中国籍船只非法悬挂五星红旗蒙混过关,仅2025年上半年,国际海事组织就查获了17起冒用中国国旗的案例。这一现象最终激怒了胡塞武装,此次“第四阶段”封锁升级,直接打破了对中国船只的“特殊待遇”。
其次,中以合作项目也受到波及。一些原本计划在以色列开展的投资项目,由于担心安全风险和航运受阻,投资方开始重新评估项目的可行性。例如,某中资企业原计划在以色列建设一座大型工业园区,项目涉及大量设备和原材料的运输,如今因红海局势紧张,运输成本大幅增加,且运输时间难以保证,该企业不得不暂停项目推进,等待局势明朗。
此外,政治层面的互信也出现了裂痕。当地时间7月24日,多名以色列议员联名签署声明,公然支持中国台湾省加入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民航组织(ICAO)等主权国家机构,严重违反了中以建交时达成的“一个中国”共识。此前,7月9日,还有以色列议员擅自窜访中国台湾省,与“台独”势力勾连。中国外交部对此向以方提出严正交涉,指出这些行为严重破坏两国关系政治基础,但以色列政府却以“个别议员行为”为由推诿责任,其在中美博弈中的投机心态暴露无遗。这种政治上的不尊重,无疑也给中以合作蒙上了一层阴影。
胡塞武装袭击船只(资料图)
面对胡塞武装的最新表态和中以合作的困境,中国外交展现出了坚定的原则性和高度的灵活性。在国际舞台上,中国一直坚定地站在公平正义的一边,呼吁各方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巴以冲突,推动“两国方案”的落实。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中方期待也门冲突各方展现政治意愿,尊重国际法,停止对商船的攻击,维护红海水域的航道安全。
在处理与胡塞武装的关系上,中国一方面通过外交渠道与胡塞武装进行沟通,明确表达中国在红海问题上的立场,即反对任何一方对商船的袭击,维护国际航运秩序;另一方面,也向胡塞武装阐明中以合作的本质和目的,强调中以合作不针对第三方,希望胡塞武装能够理性看待,避免将中国牵扯进巴以冲突的漩涡。
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中,中国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外交立场,努力在维护国际规则、保障自身利益和推动地区和平之间寻求平衡。中国深知,在这样的全球性挑战面前,任何冲动和片面的决策都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后果,因此,通过外交斡旋、对话协商来化解矛盾,才是实现长期和平与稳定的关键。
货轮(资料图)
胡塞武装的最新表态,无疑给本就复杂的中东局势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对于中国而言,这既是一次严峻的挑战,也是一个展现大国担当、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合理国际秩序的机遇。
从短期来看,中国需要加强对红海海域商船的护航力度,保障中国船员和商船的安全。同时,要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推动胡塞武装与以色列之间的对话与谈判,缓解红海紧张局势。在中以合作方面,需要与以色列政府进行深入沟通,促使其纠正错误行为,重回尊重“一个中国”原则的正轨,维护中以合作的政治基础。
从长期来看,中国应进一步深化与中东地区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东地区的高质量发展。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往来和人文交流,增进与中东国家的互信与合作,为地区和平与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例如,可以在能源合作、绿色发展、数字经济等领域,与中东国家开展更多务实合作项目,实现互利共赢。
在这个充满变数的国际舞台上,中国将继续秉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坚定的步伐应对各种挑战,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为推动全球和平与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而关于中国的“面子”,其实并不在于其他国家是否给予表面的尊重,而在于我们能否始终坚守正义,维护国家主权和世界和平,以实际行动赢得国际社会的真正认可与尊重。让我们拭目以待,看中国如何在这场复杂的国际博弈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