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周学津 石梦竹)2018年广东省广州市就开始进行DIP试点。六年过去,作为DIP先行地区和示范点城市的广州在完善医保支付体系、实现病种库迭代升级有哪些经验?8月4日,广东省广州市医保局副局长林立在国家医保局DRG/DIP2.0版分组方案第三场解读会上(插入直播链接)上进行分享。

“2023年,广州纳入DIP付费的病例共有165.3万例,总体清算支付率101.7%,医保基金支付住院的费用超过医疗机构实际记账费用;全市住院次均费用、次均自负费用下降超过10%。”林立说。

广东省广州市医保局副局长林立。石梦竹 摄

DIP付费病例超165万例,总体清算支付率达101.7%,广州是如何做到的?

林立介绍,一是病种分值引导合理施治。广州基于国家DIP病种库,通过本地区医保大数据,形成7867个本地病种。建立特殊病例、辅助分型病例、特殊项目加成等分值校正机制,对长期保守治疗且费用稳定的病例采取床日结算,实施343个基层病种、169个中医优势病种。将DIP拓展应用于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的付费,引导本地异地住院患者同病同治。

二是费用支付体现激励机制。优化结余留用机制,避免人为冲高费用获取结余,并对合理超支费用予以补偿,通过激励和风险分担,激发医疗机构合理诊疗内生动力。在客观反映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收治病例费用差异的基础上,设定收治病例难度、老年患者比例、儿童患者比例等加成系数指标,最高可加成10个百分点,激励医疗机构合理定位,保障特殊群体和危重病人就医。

三是总额预算支持正常增长。建立全市医保住院总额预算增长机制,考虑住院就医人数增长、医疗保健消费价格增长等因素,确定当年度支出总额,保障住院患者合理就医需求,支持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

四是智能监控,加强过程管理。基于DIP特点建立清单质控规则和数据监控指标,监测病种例数分布、医院病种收治特征等运行数据,加强疑点数据的挖掘。构建“线上深度挖掘+线下重点核查”的监控模式,推动医保支付与监管一体化管理。

五是协同推进实现改革合力。建立医保支付制度评议组织,以共建共享、协同发展取代相互博弈,将沟通协商融入医保政策制定全过程,多渠道收集意见建议,形成改革合力。

林立介绍,随着DIP付费的有序推进,群众就医负担逐步减轻,医院病例评审分数逐年提高。经过持续的优化完善,广州DIP运行平稳,较好地实现了DIP的改革任务和目标。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