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起义失败的人通常都难以善终,但在元朝末年,却有一个例外,那就是方国珍,尽管他的起义以失败告终,却以善终收场,这着实算是个特例。《明史》对他的评价是:“国珍首乱,反复无信,然竟获良死。”这位起义领袖的结局让史官都为之惊叹。那么,为什么方国珍能够得到这样的结局呢?

明史提到,方国珍一开始以反复无信而生存,过得相当逍遥。他来自浙江黄岩,早在元末,他就开始反元,比红巾军的刘福通、徐寿辉等人早了两三年,比后来崛起的朱元璋的关键人物郭子兴早了整整四年。然而,方国珍并非心怀推翻元朝的志向,更像是梁山的宋江,只是希望通过造反被朝廷招安。他之所以被逼走上这条路,是因为有仇家陷害他,向官府告密称方国珍通匪。方国珍家族世代以贩私盐为生,难免结下仇怨。仇家告发方国珍,导致他被官府追捕。得知消息后,方国珍愤怒之下找到仇家并将其杀害,随后带着几个兄弟逃亡海上。在当地,方国珍是个颇有声望的人物。

此后,他转而成为海盗,劫掠海运漕粮。在元朝末年,由于政治黑暗、天灾连年,百姓生活困苦,饥饿肆虐。方国珍很快聚集了数千人的势力。朝廷派兵征讨,却被方国珍击败,甚至连主将都被俘。方国珍借助这个主将向元朝廷提出条件,要求成为定海尉。于是,他成了元朝的官员。

然而,方国珍并未满足于此,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反叛和招降之间反复变换。在一次次的反叛招安后,方国珍的势力逐渐壮大,官位一路上升,最终成为行省参政,掌握了庆元、温、台等地。当时还是元朝官员的刘基对招降方国珍感到非常不满,主张对其严肃处理,然而朝廷却因为缺乏精力和能力来对付方国珍而置之不理。方国珍因此得到了“海精”的绰号。

方国珍之所以能够善终,还因为他并没有争夺天下的雄心壮志。尽管格局较小,但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识时务、知天命。势力壮大后,方国珍身边的谋士多次劝说他趁乱图谋霸业,但方国珍只想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干脆地回应说:“我没有这么大的志向。”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方国珍在后来被朱元璋打败后保住了性命。 在与朱元璋对峙时,方国珍依然左右为难。看到朱元璋崛起,他试图与之和好,送了五十斤黄金和五十斤白金给朱元璋,并提出献出庆元、温、台三郡,将次子送为人质。然而,朱元璋拒绝了这番“假意”,明确要求方国珍归降。方国珍却仍旧当着元朝的官员,与朱元璋打着哈哈。最终,随着朱元璋攻克平江,朱亮祖攻下台州、温州,汤和率军抵达庆远,方国珍只能带着残兵败将逃入海上。在明军强大的攻势下,方国珍的部将相继投降,汤和也写信劝说方国珍投降。穷途末路的方国珍只好上表乞降,谢罪道:“我原是庸才,逢上多事之秋,兴兵于海岛,无父兄助力,也无建立帝业的野心。当主上率军到达婺州时,愚臣立即派儿子前去侍奉,就知道主上必定能有今天。……我打算立即自缚去朝廷请罪,又怕遭受刑罚之诛,如果后人不了解臣犯了多么深重的罪,会说主上不能容忍臣,这将会是对天地大德的连累。”朱元璋收到降表后,考虑到方国珍虽然左右摇摆,却并没有争夺天下之心,避免了落下滥杀无辜的口实,于是接受了他的投降,授予了广西行省左丞的官职,只领俸禄而不上任,留在南京。方国珍在南京老老实实地度过了余生,在洪武七年去世,享年55岁。朱元璋甚至亲自为他设祭,方国珍最终得以善终。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