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公布了一组数据,说实话,这数据刚看的时候我都愣了一下。比亚迪7月在欧盟、英国还有欧洲自贸协会国家的新车注册量,直接冲到了13503辆。反观特斯拉,同期才8837辆,而且比亚迪这增长是同比翻了两倍多,特斯拉反而跌了不少。更关键的是,比亚迪在欧洲要交27.4%的惩罚性关税,特斯拉却只交9%。

仰望U9X破全球纪录!27.4%关税突围,不靠低价靠实力

这差距摆在这里,比亚迪还能反超,显然不是靠运气,很多人可能会想,比亚迪能在欧洲卖得好,肯定是靠低价冲量,本来我也有点这么觉得,但翻了翻具体车型的价格,发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比亚迪在欧洲卖的“海豹”后驱版,定价42990欧元,而特斯拉的Model3后驱标准续航版,才卖40970欧元。还有“海狮07”,起步价差不多5万欧元,比特斯拉ModelY后驱入门版的45990欧元还贵。这么看下来,比亚迪不仅没靠低价,反而敢跟特斯拉在中高端价位硬碰硬,这说明欧洲消费者认的是它的产品,不是单纯图便宜。

仰望U9X破全球纪录!27.4%关税突围,不靠低价靠实力

比亚迪的“性价比”不是“便宜”,是“值回票价”

要说比亚迪产品力的代表,去年9月发布的仰望U9X绝对得提,2025年9月20号晚上,这款车在郑州航空港区的比亚迪赛车场亮相,一出场就破了纪录。最高时速能到496.22公里,把之前布加迪ChironSS300+保持的490公里纪录给超了。而且在纽北赛道首测,成绩是6分59秒157,第一次把这个赛道的量产车成绩拉到了7分钟以内。

老实讲,超跑这东西以前离普通人太远了,布加迪那车,全球就30台,卖350万欧元,国内裸车价差不多4000万,想都不敢想。但仰望U9X才卖168万人民币,就算跟全球最快跑车里排第三的西尔贝SSCTuatara比,人家基础款卖160万美元,跟U9X也差不多价格。这性价比,我觉得真是把“物有所值”做到头了。

仰望U9X破全球纪录!27.4%关税突围,不靠低价靠实力

其实这种靠性价比打开市场的路子,日本车早用过,上世纪70年代日本车进欧美,就是靠可靠、省油还不贵。就算到现在,雷克萨斯在北美中高端市场,核心卖点还是性价比。跟宝马、奔驰同级车比,雷克萨斯更便宜、油耗更低,故障率还少。美国人工贵,去4S店修个车随便就几百上千美元,雷克萨斯的可靠性等于帮车主省了不少钱。

比亚迪在欧洲走的也是这个路子,虽然车卖得比特斯拉略贵,但故障率不高,还给不限首任车主的终身三电质保。这事儿看着是给车主保障,其实也是比亚迪对自己技术的信心。不然要是三电系统老出问题,这售后成本得多大?很显然,这种“买得放心、用得省心”的体验,比单纯便宜几百欧元管用多了。

仰望U9X破全球纪录!27.4%关税突围,不靠低价靠实力

欧洲的充电桩问题一直挺头疼的,总共大概100万个公共充电桩,但荷兰、德国、法国三个国家就占了一半以上,南欧、东欧那边少得可怜。搞不清他们为啥不把充电桩分布得均匀点,不过比亚迪倒是挺机灵,针对性地推插混车型。短途开用电,省钱还环保;长途开用油,不用到处找充电桩。这种解决用户“补能焦虑”的办法,太对症了。2025年7月,比亚迪插混车型在欧洲的注册量占了它总销量的一大半,这就说明选对了方向。

比亚迪能在欧洲成功,也不是突然爆发的,早在1998年,它就在荷兰开了首家海外分公司,一开始做的是电池业务。后来慢慢扩展到太阳能、储能这些领域,覆盖了欧洲20多个国家。直到2021年,才把汽车业务正式带入欧洲。如此看来,这二十多年的布局,为它后来的汽车出海打下了不少基础。

仰望U9X破全球纪录!27.4%关税突围,不靠低价靠实力

2024年欧洲杯期间,比亚迪搞了些赞助活动,效果还挺明显,咨询公司Horváth的报告显示,半年时间里,比亚迪在欧洲的品牌认知度从10%涨到了36%,在德国、挪威这些新能源渗透率高的国家,认知度甚至到了45%。

2024年10月,比亚迪的执行副总裁李柯在德国法兰克福说,已经跟当地几家大经销商合作,开了25家门店,计划到2025年底开到120家。同年7月,还跟Uber签了长期合作,要在全球多个市场投入10万辆比亚迪电动车。这些动作,都是在一步步扩大市场份额。

仰望U9X破全球纪录!27.4%关税突围,不靠低价靠实力

反超特斯拉不是终点,比亚迪想的是“一起把蛋糕做大”

很多人看到比亚迪反超特斯拉,就觉得是“打败了对手”,但比亚迪副总裁李柯在2025年3月说的话,格局还挺大。他说总有人问能不能取代特斯拉,其实大家都是做新能源汽车的,不是竞争对手,应该一起推动市场发展。说实话,现在很多行业都喜欢搞“零和博弈”,你多占点市场我就少占点,但新能源市场还没到饱和的时候。一起把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提上去,让更多人愿意放弃油车,这才是长久之计。总比互相内卷、打价格战强吧?

2025年8月,比亚迪还入选了“欧洲新能源汽车行业合作联盟”,成了第一个进这个联盟的中国车企。这说明欧洲行业也认可它的理念,愿意跟它一起推动行业发展。并非明智之举,毕竟要是只想着自己赚钱,很容易被市场孤立。

仰望U9X破全球纪录!27.4%关税突围,不靠低价靠实力

毫无疑问,比亚迪在欧洲反超特斯拉,靠的不只是销量数字,从顶住高关税压力,到打破“低价误区”,再到靠产品力、本土化策略和长期布局站稳脚跟,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实。这不仅给其他中国新能源车企出海打了个样,也证明了中国汽车品牌能在高端市场立足。

未来随着渠道越来越完善,产品越来越贴合用户需求,比亚迪在欧洲的表现可能会更好。而整个新能源行业,也会因为这种“共进”的氛围,发展得更快。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