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视剧《特赦1959》里,"刘安国"轻描淡写的几句话就把杜聿明和王耀武吓得魂不守舍,这让观众都以为这两位黄埔名将是老蒋最痛恨的战犯。但翻看历史档案才发现,真正让老蒋恨得牙痒痒的,其实是另一个带着罗盘打仗的中将兵团司令。

要是这家伙当年跟着逃到台湾,恐怕下场比白崇禧还惨——军统杀手谷正文在回忆录里明说,老蒋对付不听话的桂系将领从不含糊。

蒋介石最恨的功德林学员不是王耀武、杜聿明,而是另一个中将司令

1956年早春,山东禹城解放军官训练团的院子里,王耀武正蹲在井边洗碗。这位曾经的山东省政府主席,自从济南战役被俘后,每天雷打不动负责"高级组"的厨房卫生。当文强告诉他"老蒋听了你的广播讲话当场砸了收音机"时,铝制水桶"哐当"一声掉进井里,水花溅了他满脸。

但王耀武实在冤得慌。在《济南战役的回忆》里他写道,守济南时手里能用的兵,除了吴化文的杂牌军,就是些"地痞流氓编成的保安团"。他跟杜聿明哭着要两个整编师,结果徐州"剿总"一兵一卒都没给。老蒋在电话里拍胸脯说"派空运支援",最后只来了几架运输机象征性投了些弹药。

蒋介石最恨的功德林学员不是王耀武、杜聿明,而是另一个中将司令

杜聿明更像个被推到火坑里的苦劳力。辽沈战役时他是卫立煌的副手,淮海战役又成了刘峙的"实际指挥官"。几个兵团司令根本不听调遣,黄百韬磨蹭着不肯撤退,黄维带着十二兵团一头扎进包围圈。这位黄埔一期生在回忆录里苦笑:"我这个副总司令,连军长都指挥不动。"

真正要了老蒋半条命的,是那个整天抱着罗盘看风水的张淦。这位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第三兵团司令,在淮海战役期间上演了教科书级别的"见死不救"。

蒋介石最恨的功德林学员不是王耀武、杜聿明,而是另一个中将司令

黄维十二兵团被围双堆集时,老蒋急得在南京总统府直跺脚。当时华中"剿总"还有张淦兵团四个主力军,这可是桂系最精锐的部队。老蒋一天三道电报催白崇禧调兵,白崇禧却让张淦带着部队在武汉"按兵不动"。作战处长覃戈鸣后来回忆,张淦整天拿着罗盘推演"吉凶方位",说"东北方杀气太重,出兵必败"。

更要命的是,本该划归黄维的八十五军,被白崇禧硬塞给了张淦。这个军后来跟着罗盘将军在广水"休整",眼睁睁看着黄维兵团在双堆集全军覆没。宋希濂在回忆录里气得直骂:"张淦就是白崇禧的看门狗,蒋介石的命令在他眼里不如罗盘指针管用!"

蒋介石最恨的功德林学员不是王耀武、杜聿明,而是另一个中将司令

张淦敢这么嚣张,全因他是白崇禧的心腹。淮海战役打响时,桂系早就打好了算盘:让老蒋的嫡系部队拼光,然后逼他下野。当时张淦兵团卡住武汉到蚌埠的要道,既不让宋希濂的部队东援,也不肯自己出兵。白崇禧在电话里跟张淦交底:"保存实力最重要,等老蒋撑不住了,咱们推李德邻(李宗仁)出来收拾局面。"

这手操作把老蒋坑得底裤都不剩。杜聿明三个兵团被围陈官庄时,胡宗南的部队远在西北,唯一能指望的就是张淦兵团。结果罗盘将军每天带着参谋班子"看风水选营地",硬是拖到杜聿明部弹尽粮绝。后来老蒋在日记里咬牙切齿地写:"桂逆用心险恶,张淦助纣为虐,此仇必报!"

1949年12月,张淦在广西博白被俘时,还死死抱着那个黄铜罗盘。这个迷信到极点的将军没想到,进了功德林倒捡了条命。要是他跟着白崇禧去了台湾,恐怕难逃毒手——1966年白崇禧暴毙后,谷正文在《蒋总统秘录》里透露,老蒋早就放话"桂系余孽一个不留"。

蒋介石最恨的功德林学员不是王耀武、杜聿明,而是另一个中将司令

在功德林战犯管理所,这位罗盘将军依然每天摆弄他的宝贝。邱行湘回忆说,张淦总在院子里用罗盘测方位,嘴里念叨"此地坐北朝南,主贵不可言"。管教干部问他测什么,他一本正经回答:"给委员长选块风水宝地,等他来投降时用。"这话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

现在看来,老蒋当年砸收音机骂王耀武"软骨头",其实是找错了撒气对象。济南失守、徐蚌大败,根子都在他自己越级指挥和派系倾轧。倒是张淦这个躲在幕后的"罗盘将军",用封建迷信的操作,给了蒋家王朝最致命的一击。要是老蒋泉下有知,恐怕肠子都得悔青——恨错了人,才丢了江山。

资料来源:

1. 《"功德林""秦城"记事》,《纵横》杂志2000年第十二期

2. 《济南战役的回忆》,全国政协《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3. 《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黄济人著,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4. 《第十二兵团被歼纪要》,黄维,全国政协《文史资料选辑》第二十一辑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