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讨论秦军战斗力惊人的时候,都会将其归功于秦国独特的军功爵制度。这的确这是一种既可以强化社会等级、又可以打破阶级壁垒的方式!其作用正如商君书中所说“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 而在这里,阳Sir想借助秦始皇兵马俑、以及黑夫和惊木简家书这两个小点,来透析秦军功爵制度。 一、兵马俑所见秦国军阶 众所周知,秦国军功爵定型为二十等爵,如下图

这种金字塔式的二十等爵制度,可以大致分为四个基本阶层:士——大夫——卿——侯。而能够用来区分秦始皇兵马俑军阶的,主要依靠其发饰、冠巾、甲胄来实现。 第①等级——[公士] 这是整个军功爵制度最低等级的爵位,反映在秦始皇兵马俑中,那些不穿铠甲、仅着布衣、无冠无头巾梳着锥髻的弩兵就是这一爵位。

这个立射俑的姿势,正符合《吴越春秋》记载的“射之道,左足纵,右足横,左手若扶枝,右手若抱儿,此正持弩之道也”,同时这一级别的公士,可分得田一顷(100亩),宅基地一宅(30步见方)。 第②等级——[上造] 这是高于公士的一级爵位,反映在兵马俑中,那些着盔甲,并且头上戴红色或黑色麻布的步兵,就是这一等级的爵位。在兵马俑中,公士和上造占绝大多数,正是这些普通士兵构成了秦军的主体。

第③等级——[簪袅zanniao] 这一等爵显然与车马有关,因为其名称之中,“袅,以组带马也。”——《说文》,段玉裁注“《百官志》注曰:“秦爵二十等…三曰簪袅,御驷马者””

这一级爵位与前两者有很大不同,能够驾驭战车作战的并非普通人能胜任,相当于军士长,可获田三顷,宅基地三宅。 而一般战车之上分配有车士三人:车左、车右和御手。这里的簪袅正是居中的御手,其防护也更加严密,头戴单板长冠。 第④等级——[不更] 之所以叫“不更”,正是由于从这一级别开始,可以享受“不必服更”也就是免除更役的特权。

这一爵位,同为车士三人之一,一般担任战车右侧负责手持长柄器如戈、矛等长柄器作战的“车右”。兵马俑出土的这个“车右”,正是真实写照,其左手扶车,右手则持一杆长兵器。 第⑤等级——[大夫] 这一级别爵位之人,也是三车士之一,担任战车左侧持弓箭进行远程射击的“车左”。

但是,在兵马俑中发现的“车左”很是独特,其造型与“车右”完全相反,而且并不是持弓箭,反而与车右同样手持长兵器。 第⑥等级——[官大夫] 这一级别的爵位可以得田七顷,宅基地七“宅”,统兵地位相当于千夫长。 第⑦等级——[公大夫] 这一爵位相当于军侯,级别与县丞相当,故见面可不拜而只行揖礼。

在兵马俑中,有中级军吏俑,其主要特征是头戴双板长冠,身穿长袍,外批铠甲。应该就是对应公大夫这个爵位。 第⑧等级——[公乘] 所谓“公乘”就是出入可以乘坐公车,而这一爵位高于军侯为部校尉,其地位则仅次于将军。 第⑨等级——[五大夫] 五大夫爵位是一个分水岭,此级之上可以享受卿的待遇,拥有这一爵位的基本上就是将军了。

而兵马俑中的高级军吏俑,俗称“将军俑”,这在秦俑坑中出土的数量极少,也是目前俑坑中级别最高者。其共同特点是:身材高大、头戴鹖冠、服饰也极具特色,在其前胸、后背、双肩共有八朵彩色花结。 五大夫之上的爵位,在兵马俑中并未表现出来,也有可能目前发掘的兵马俑坑,只是冰山一角,秦国肯定具备极为完善的军阶制度。 而这种等级森严而又井然有序的体制,可能正是其作战效率高于东方六国的特殊之处。那么这种斩首计功的军功爵究竟如何施行? 一般来说,分为两种: 对于低级士兵来说,是按照斩首数目来定; 而对于军官来说,其爵位是按照集体功劳来定。 如此上下勠力同心,下级战士不畏死战,中上级军官安心指挥,什伍连坐。秦军仿佛是一个由颗颗咬合紧密齿轮所推动的战争机器,成为虎狼之师横扫六国。 二、来自黑夫和惊的家书 如果说,这些兵马俑都是冷冰冰的,没有一丝感情。那么这一封来自秦军最下层普通士兵的家书,可能会让2200年以前的关陇亲情扑面而来: 他在信中会反复探问家人尤其是老母亲的身体可曾安好?他焦急地希望母亲能送点钱和新衣服过来;而且由于欠债很多,恐有生命危险,一连写了三个急急急!他也想念媳妇儿,希望婆媳能够相处融洽……

纸短而情长!最重要的是,家信里还念念不忘提到了军功爵的事! 他询问家里人官府给自己家授予爵位的文书有没有收到,如果没有收到一定要告诉一声,因为大王说了,只要有官府文件就不会耽搁…… 这,就是所有底层士兵的终极愿望:斩获首级—授予爵位—出人头地! 因为即便是自己战死也无所谓,其爵位也完全可以由自己家人继承! 所以,军功爵制度之下的人人拼命死战,不是心无畏惧,反而正是因为——心有牵挂!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