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认为,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是必然的,运用于社会历史领域,则新的社会形态必将取代旧的社会形态。因为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符合历史前进的客观规律,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但新事物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过程是曲折的,甚至还会出现倒退。因为旧事物具有顽固性,会动用一切力量试图扼杀新事物。这便是所谓的“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虽然戊戌六君子对马克思不甚了解,更弗论唯物辩证法,但他们也知道,新社会取代旧社会是个艰难的过程,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谭嗣同曾经说过: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有之,请自嗣同始!” 流血牺牲,是新社会战胜旧社会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统治者异化儒家学说之后,将之改造成控制人民思想的武器,忠君爱国已经刻在每个寻常百姓的血液之中,根深而蒂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民众对于一切社会的变革麻木,故而谭嗣同等六君子的死,对于百姓而言,不过是朝廷处死反贼,正统消灭异端,这样的场景在两千多年的帝国时代中,每天都在发生,为何要感到奇怪呢?

而拍手称快者,真的都是百姓吗?未必尽然。谭嗣同等人虽然心怀报国之志,以一腔热血推动变法,但毕竟对西方了解有限,自身经验不足,致使变法存在诸多问题,如配套措施不足,操之过急,利益协调不当等。戊戌变法要求废除八股,殊不知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千千万万的读书人穷尽一生去研习八股,为的便是求一个功名,而维新派却直接堵死了他们这一飞黄腾达的通道,读书人自然对其恨之入骨;戊戌变法要求裁汰冗官和繁杂机构,但此措施造成数万官员直接失业而无处安置,失去了官员的支持。

对于利益受损者而言,戊戌六君子的结局,可谓大快人心,无比解恨。 清末的社会,存在着巨大的对变法的阻力,以至于变法根本无法成功,六君子的努力,并没有能够换得整个社会的觉醒,悲哉,哀哉。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