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到底价值是多少?这是许多已购房者深切关注的问题。根据央行调查组公布的数据,我国城镇家庭的户均总资产高达317.9万元,且居民财产分化现象显著。分析数据后不难发现,当前我国城镇家庭的财富主要以实物形态存在,其中房产类固定资产占比超过七成。在城镇家庭中,高达96.86%的家庭拥有住房,平均每户超过1.5套,更有41.5%的家庭拥有两套及以上房产。相比之下,我国城镇家庭的金融资产占比仅为20.4%,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这凸显了房子在我国人民心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居住之所,还与福利待遇紧密相连,更是家庭财富的重要象征。

 

显然,在当前阶段,房子对我国民众而言至关重要。然而,购房并非易事。过去二十多年间,我国房价总体呈上涨趋势,平均房价从2000年的2000元/平方米攀升至如今的万元左右,涨幅超过四倍。具体到各城市,房价涨幅更为惊人,一二线城市房价增长二三十倍,就连小县城也普遍上涨了十几倍。随着房价飙升,早期购房者财富增值显著,部分人甚至通过房产投资实现了财富自由。此外,鉴于我国民众投资渠道有限,房产成为资金的主要流向,吸引了更多人投身房产投资领域。

房价的持续攀升,使得购房者的财富不断增长,但对于尚未拥有房产的人来说,购房门槛却日益提高。截至2024年6月末,我国平均房价虽已回落至9300元/平方米,较2021年的峰值11030元/平方米有所下降,但对普通民众而言,这一价格依旧高昂。以此计算,购买一套房产往往需要百万乃至更高的基础资金,而在一线城市或热门二线城市,房价更是动辄数百万乃至上千万元。与此同时,民众的收入水平普遍不高,月收入超过7000元已属高收入范畴,这令工薪阶层在面对购房时倍感压力,只能望房兴叹。

 

对于大多数刚性需求购房者而言,即便倾尽“六个钱包”之力,也仅能勉强凑齐首付,随后还需承担长达二三十年的沉重房贷负担。他们购房的初衷虽多为自住,但也不乏投资考量,毕竟房产已成为家庭财富的主要载体。尽管购房之路充满艰辛,但看到房价上涨带来的财富增值,许多购房者仍感欣慰。反之,那些错过购房时机的人则懊悔不已,即便是已购房者中,也有人后悔当初未能多买几套。

在此背景下,“有钱就买房,没钱借钱也要买房”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笔者身边不乏此类人士,他们手握多套房产,且对购房持乐观态度,只要资金充裕、机会合适,便会继续投资房产。他们坚信房价将持续上涨,对房价下跌的可能性持怀疑态度。

房价的持续上涨确实为房产赋予了增值潜力,也为人们带来了财富积累的机会。然而,房价不可能永远处于上升通道,市场的波动性和周期性决定了房价终将迎来下跌的时刻。近年来,房价走势已显露出疲态,多个城市和地区的房价出现下滑,特别是进入2024年后,新建商品房和二手房的成交量持续下滑,进一步加剧了房价的下行压力。

 

面对这一现状,社会各界对房价未来走势的猜测与担忧日益增多。投资者开始谨慎对待房产市场,刚需购房者也因担心房价进一步下跌而持币观望。那么,房价是否还会再次上涨?购房是否仍然是实现财富增值和人生逆袭的有效途径?对于这些问题,业界专家如孙宏斌和王健林等持有较为一致的观点。

①融创集团创始人孙宏斌在业绩发布会上直言不讳,指出过去几年三四线城市房价已翻倍,并预测未来三至八线城市将面临销售重压。他坦言,若市场波动,这些城市的房价可能从8000元调整至5000元,而此情况在一二线城市则较为罕见。同时,孙宏斌警告称,若房价整体降幅达30%,所有开发商都将面临生存危机。

②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万达向文化产业转型是出于长远发展的深思熟虑。他基于研究指出,房地产行业的繁荣周期在全球范围内普遍难以超过50年。他特别强调,虽然城市化进程将继续推动一二线城市房价上涨,但在人口持续净流出的三四线城市,特别是县城,房价上涨空间有限。

 

在未来十年或八年,价值180万的房子究竟会如何变化,确实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问题。从王健林和孙宏斌的见解中,我们可以获得一些有价值的线索。

孙宏斌的观点明确指出,房价虽可能波动,但大幅下跌的情况并不被看好,且这种潜在的跌幅更多可能出现在三四线城市,而非一二线热点城市。同样,王健林也对一二线城市的楼市充满信心,而对三四线城市的未来持谨慎态度。他们这种判断的核心依据,正是人口流动的趋势。

人口流动是影响房价的重要因素。在一二线热点城市,由于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吸引力,人口持续流入,导致住房需求不断增加,进而推动了房价的上涨。相反,在三四线城市,特别是那些人口持续外流的地方,随着需求的减少,房价上涨的动力自然减弱,甚至可能面临下跌的压力。

 

 


因此,对于价值180万的房子在2030年的价值预测,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首先,房子所在的城市和地段至关重要,这决定了其潜在的市场需求和价值增长空间。其次,房子的品质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高品质的房子往往具有更强的保值和增值能力。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