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第十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举行分论坛——全球挑战下的文明交流互鉴,来自中国、新加坡、韩国、美国、希腊等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专家学者展开无间对话,碰撞出一场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和谐乐章。

文明交流和饮食一样

体现中国文化包容性

论坛上,专家学者们纷纷从哲学、饮食、科技等自身研究领域出发,畅所欲言,在观点碰撞中探寻文明交流互鉴的真谛。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杜博思是一位中国通,近几年从事饮食生产及其文化反应等领域的研究,他说他是一个“美国山东人”。“我曾在济南生活过两年,特别喜欢当地芝麻酱的搭配方式。虽然已离开多年,但一想到济南的麻汁凉面,那股味道就会在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他说,食物是文化沟通的桥梁,也是了解文明差别的“钥匙”。

“煎、炖、炒、烹,酸甜苦辣咸,即使对同一种食物,中国有很多不同的搭配方式、烹饪方式,这体现着中国文化的包容性。中国的饮食从不保守,尤其是山东的大蒜、番茄、洋葱,听名字就知道并非产自中国本土,但中国饮食把一众食物、香料都吸收进来,料理得很好、为己所用,折射出兼收并蓄的心态。”杜博思补充说,文明交流和饮食一样,要想清楚为什么推广、怎么推广,以及推广什么。

在陈述观点时,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劳悦强说,不同文明文化之间当然需要开展交流互鉴。“《大学》的‘大’,正好能对应今天的情况,要求我们有一个豁达的心情、开阔我们的心胸。孔子讲,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即使已有现成的道,也需要我们继续开拓,让道越来越大,让不同的文明一起走下去。”

劳悦强说,文明交流互鉴不应只停留在宏观角度,而是要找到凝聚共识、加强合作的具体方法。“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指引出一条可操作、可落实的道路。这跟种族、文化、信仰并无关系,只要你是人,就应做好修身、促进家庭和谐,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条件和环境,用实际行动实现‘个人的成其大’,最终才能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他补充说,本次论坛让他有机会从不同角度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复杂性,这是对文明交流是有益的。

要坚定文化自信

但切忌走向文化本位主义

“‘能看见多远的过去,才有可能看见多远的未来。’孔子好古尊古,他继承了上古三代中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案,进行了深刻的提炼和总结,因此成就了孔子思想的博大和强劲生命力。”山东大学特聘教授杨朝明对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进行了诠释,孔子之“登”是中华文化不断追求卓越、提升格局的象征;登“泰山”而小天下,隐喻了中国思想泰山般的稳重与博厚;“小天下”是中国文化天下观念与人类情怀的最佳表述。

杨朝明表示,中国从家庭的孝悌出发、培养爱与敬,这是人的“至德要道”,在此基础上不断超越,彻底信奉爱与正义。“当一个民族能够思考人类共同命运的时候,也就找到了符合人类整体利益的最佳路径。”杨朝明说。

尼山世界儒学研究中心研究员路则权发出了一个提醒: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当然要破除西方中心论,坚定文化自信,但切忌走向文化本位主义,以文化自大的心态看待其他民族文化,势必会加强双方的互不认同。“文化交流互鉴应始终保持平等的、包容的、交流的心态。”

浙江大学哲学学院教授陈越骅表示,“我们比较了中国文化与韩国文化、希腊文化等不同文化方面的同和异,做到了把共性和差异讲清楚。”在此基础上文明交流互鉴还应互相补足、互相渗透,努力超越双方的局限性,超越双方已有框架,提出一个更高等级的、更新的思想和框架,既能包容原有传统的智慧,又能应对双方未来所要面对的挑战。

“对待历史最好的方式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待文明最好的方式就是创造文明的新形态。”陈越骅说。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 陈丹)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