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们的思想认知中,男尊女卑根深蒂固。但不会有人可以想到,最终改变中国朝代进程的却是一位女人。这位后代对其评论为晚清罪人的女子——慈禧太后,她凭借自己对权力的野心成功上位,成为晚清实际权力的控制者。 慈禧太后她本人作为实际权力掌握者,对于她来说其所做的任何决策都是影响清朝的因素。作为女子,慈禧太后非常爱美,喜欢接受一切新鲜的事物,尤其是一开始被她厌恶的照相机。那为什么慈禧太后存世的照片中,为何照片都是全身照呢?

入宫选秀,成为太后 慈禧太后1835年出生于北京。1852年17岁的慈禧通过选秀进入皇宫成为咸丰帝的后妃之一,为兰贵人。慈禧在后宫中的晋升速度令人震惊。1854年她从兰贵人被晋升为懿嫔,咸丰六年时她生下了咸丰帝唯一的儿子,被晋升成为懿妃。 母凭子贵的慈禧在后宫中的地位突飞猛进,次年晋升成为懿贵妃。 慈禧聪慧伶俐长相也很出众,咸丰帝也很是喜爱。甚至有时咸丰帝在处理政务时都会让慈禧前去批奏折,这件事从暗中激起了慈禧对权力的私欲。

1861年咸丰帝在热河去世,他唯一的儿子继承其皇位,为同治帝。作为同治帝的生母,慈禧与当时的皇后一同成为太后。由于慈禧太后不满足与八大臣专政,她就与慈安太后联合发动政变。这件事情结束后,形成了两宫垂帘听政的局面。 1875年同治帝去世后,慈禧挑选其侄子为光绪帝,此时的权力主要集中于“两后”之间。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后,晚清所有的大权全部落到慈禧太后手中。

接受新鲜事物,迷恋上拍照 慈禧太后拥有大权后,一切生活都锦衣玉食十分奢靡。一直到现在,我们都可以通过晚清所拍摄下来的照片来了解慈禧太后的日常着装。 可照相机属于西方文明,为什么会出现在北京城呢?其次一向传统的老佛爷又怎么会愿意去照相呢?这一切的原因都要归结到慈禧太后身边的女官——裕德龄。 裕德龄的父亲是清政府派遣到西方的大使,所以年幼的裕德龄一直跟随父亲在国外生活,接受与学习许多西方的先进知识,同时裕德龄非常聪明她精通八国语言,对于时政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些都使得裕德龄对清政府的封建文化非常不满。

而晚清在慈禧太后的领导之下,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各国的大使经常要去慈禧太后见面,由于语言的差异慈禧太后急需要一位得力的翻译官,就这样17岁的裕德龄成为了慈禧太后的御前女官。 17岁的裕德龄受到西方的文化的熏陶,与性格保守的皇室女子相比性格开朗活泼,她陪伴在慈禧太后身边每天为她找来许多西方有趣的玩意了,逗慈禧太后开心。 因此,习惯了枯燥乏味生活的慈禧太后对行事作风与旁人格格不入的裕德龄很是喜爱。

不久之后,裕德龄就找来照相机来讨太后的欢心。当时的照相机只能进行最原始的黑白照片,慈禧太后之前并没有见过照相机,当她第一次拍照时看着照相机冒出的白烟,竟然不受控制的大叫起来。裕德龄仔细的为太后讲解照相机,这才让太后放心的拍照。 对于慈禧太后来说,她虽然接受了照相机的存在。可在拍摄时她非常呆板,没有活力。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慈禧太后拍照时会说“茄子”,这样拍摄出来的照片效果都比之前好很多。照片上展现了慈禧太后的美貌,让她对拍照愈发喜欢。

此后,不管去哪里游玩,慈禧太后都会让裕德龄带着照相机为她拍照。甚至还在宫中建立了一个专门拍照的摄影棚。 慈禧太后晚年留下来的照片无数,这些照片直到现在都是我们研究历史的一个重要依据。但仔细观察这些照片,我们会发现一些有意思的现象。 那就是在慈禧太后留下来的所有照片中,全部都是她的全身照,没有一张半身照的存在。这是为什么呢? 慈禧太后拍照只拍全身照 其实历史上慈禧太后一开始非常痛恨拍照。当时的珍妃在京城中拍照,慈禧太后直接摔烂了她的相机,之后在她死后将她的所有照片全部烧掉。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如此痛恨皮找的慈禧,最后竟然会迷恋上了拍照。

每次拍照前,慈禧太后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梳洗打扮再换上自己喜爱的衣服,甚至会挑选良辰吉日进行拍照。从这里我们不难发现,慈禧太后的内心是非常保守落后和迷信的。

这样的迷信在她的照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慈禧太后认为拍照只能拍全身照,如果拍半身照就非常的不吉利,这样展现出来的照片就会缺胳膊少腿,她认为这样非常不祥,对她的阳寿会有损伤。所以在拍摄照片时,慈禧太后每次都是端正的拍摄。 其次还有一个原因,慈禧太后认为拍照如果拍摄的不全面的话,就意味着大清王朝就会不完整。 她想要自己的王朝是完整的,可当时的清王朝在列强的侵略下,变得四分五裂,毫无任何完整性可言。所以为了大清王朝的完整性,她拍照也要选择全身照。看到这样的原因,也是让人哭笑不得。

总结: 慈禧太后作为女性,她的内心是极度爱美的。照相机在现代是家家户户都普及的东西,我们许多的重要的事件都会通过照相机来记录,可在当时的古代也只有慈禧太后这样位高权重的女性才能拍照。 慈禧太后的身边尽管有许多接受到西方新进知识的人,可他们从根本上不能改变她内心的腐朽和落后。她的内心是一个矛盾体,一方面她愿意接受西方的先进事物,另一方面她也将她的思想强加到这些西方文明中。这个矛盾的心理,最终使得清王朝走向了灭亡。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