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道路建设迎来一系列好消息:

7月17日,泺北大道正式通车;

7月22日,黄河大道二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7月23日,凤凰新街综合管廊及配套工程开工建设;

7月24日,黄岗路穿黄隧道盾构机“山河号”刀盘下井组装,即将迎来盾构机始发;

7月24日,G104京岚线济南黄河公路大桥主线主体完成工程建设。

不到10天时间,起步区这些重大道路建设项目密集推进。为什么在新城建设初期,道路建设就能取得如此迅速进展?

从起步区发展脉络不难看出,这是规划先行、区域发展、社会需求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01

道路作为城市发展的“血脉”,不仅是连接城市各个角落的物理通道,更是推动新城崛起的关键要素。

新城崛起,交通先行。在起步区“交通优先”发展理念中,“跨黄河、拉骨架、织脉络、畅血管”是其主要的建设思路。

正是源于这样的前瞻规划与深远考量,新城建设者们将道路建设作为激活城市生命力的核心引擎。当前,城市副中心正在加快构建“六横五纵”骨干路网,具备通车条件的道路28条、42.5公里,正在全力完善附属设施,陆续放开交通;在建32条、32公里道路及3处跨河通道。下半年,还启动包括黄河大道二期、凤凰新街在内的34条、45公里道路建设。

这些道路不仅优化了全区路网结构,也将有效缓解因交通瓶颈导致的拥堵问题,大幅提升居民出行效率和企业物流效率。建成后,也将促使全区交通循环更加顺畅。

值得一提的是,“沿黄发展”的道路也是贯通济南全域的交通动脉。起步区整体规划的21处跨河通道,建成后跨河通道平均间距将缩小到2公里。

这些跨河通道在纳入“全市交通一张网”、融入“全市发展一盘棋”的同时,也巧妙地将自然景观、文化元素等融为一体,形成了兼具功能性的城市轴线。

02

纵观城市发展轨迹,道路不仅是城市交通的脉络,更是产业发展的纽带,能够在深层次上实现交通与产业的良性互动。

从规划之初,起步区的道路建设就承载着人流和车流,更承载着信息流、资金流和人才流的重任,而这些要素都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催化剂。

以黄河大道二期工程为例,该道路是起步区“三横七纵”快速路网的重要一环。建成后,将串联起黄河北岸各功能组团、衔接多条跨黄通道和高速公路,成为起步区交通组织的“交通轴”、新区发展的“功能轴”“经济轴”和“景观轴”,这些重要功能也是产业聚集的重要支撑。可以说,建成后的黄河大道将是起步区进一步延伸经济走廊的强劲引擎。

与此同时,已经正式通车的泺北大道,作为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成果,在为安置西区、总部经济区、污水处理厂等开发建设的重点项目提供交通保障及水电燃气供应保障的同时,也夯实了产业发展、产业聚集的根基。

在强大的交通网支撑下,起步区的产业要素沿着“经济轴”高效流动与配置,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催生,全区产业布局得以优化。

03

如果说交通网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动脉,那么智慧交通则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当前,起步区正聚力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智慧交通的发展已然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融入多种智能感知技术,起步区实现了对交通流、路面状态等的实时感知与监测,有效提高了交通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作为横跨东西的城市主干道,济太路全线铺设了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并在地下安装了土压力计、沉降监测计,道路东段还配备了路侧激光雷达智能感知系统;萃清路等路段建设了地下综合管廊,将给水、中水、热力、通信等多类管线纳入其中,有效消除了城市上空的“蜘蛛网”,避免了“马路拉链效应”,为智慧交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除了通过智慧交通管理系统实现对交通信息的实时采集、处理、分析和发布以外,起步区还整合了经济发展、民生服务、城市管理、视频监控等资源,构建起新型智慧城市运营指挥中心平台。

这个犹如“城市大脑”的智慧化平台,如今也推动着一系列智能化场景应用的落地,切实实现着将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的。

由路开始,起步区在新城建设中绘就了一幅快速、高效、智慧的现代化新画卷,引领着区域腾飞发展。(来源:黄河观澜微信公众号)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