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末期的慈禧年间,有一桩大案震惊朝野上下,成了晚清的一桩奇案;两江总督光天化日之下被杀,如此朗朗乾坤之下,手中拥有全省管理大权的父母官被杀,在朝野上下和当地造成的恐慌影响巨大。 慈禧聞报后,无比震怒,下令刑部立即组成专查大吏,紧急彻查此案给满朝官员一个交代。审查几个月后,慈禧换了大臣再审,她让负责审案官员上朝,问他详细案情调查的怎么样了?调审官员忐忑回道:“回报佛爷,这案不能再查了,再查大清就完了。”

1821年出生于山东菏泽的马欣怡,26岁时中进士后仕途通畅。1868年,他接任曾国藩职位,成为手中握有实权的两江总督。一时他在朝中权势炽热,满朝文武见了他都会满脸欢笑点头奉迎。马欣怡能成为慈禧手中的重臣,和他的智慧文才,处事敏锐决伐刚断有关。 马欣怡早期追随曾国藩麾下征战南北,山东人耿直的性格使他做事果断、刚毅。他不仅得到曾国藩的器重,也因此秉性深得慈禧的欢心。在曾国藩调任直簶总督后,马欣怡就被任命为接替曾国藩两江总督的职位,他是继曾国藩后慈禧倚重的朝中数一数二的肱骨之臣。

马欣怡上映后,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为农民减轻税负;并且整治水路盐运专制的霸占势力,马心怡的这个政策,自然影响到很多原来官商勾结的人的垄断。马欣怡的政策让一些贪腐官员和商吏,恨得牙根痒痒。 第二把火,整治曾国藩的湘军势力。由于马欣怡是继任曾国藩的两江总督,其湘军的部署和势力,虽然撤军人员依然存在。1870年,上任将近两年的马欣怡到江宁府检阅检查士兵射击。他巡视后准备回到府衙休息,就见一个人飞步朝他走来,手里拿着告状的状纸嘴里喊冤。

马欣怡以为是申诉告状的民众,就站在原地等待。没想到这个人到了身边拿出匕首刺向他的腹部,马心怡倒地时嘴里喊着“找到了”,流血不止送到家里不久死亡。刺客刺杀马欣怡后,却没有落荒而逃,反而淡定的停在原地,亢奋喊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一人做事一人当。” 一众军将见总督被刺死,蜂拥上来缉拿住张汶祥。在戒备森严的军中行刺总督死于非命,慈禧聞报后气的“龙颜大怒,”自己的心腹大臣白天朗日下被刺杀,这歹徒的气焰也太嚣张了。她立即派张之万到两江调查此案。

张之万奉命火急赶往两江调查,已经缉拿归案的罪犯张汶祥,却已经成功越狱逃跑成为宁波一带的海匪。张之万查阅审讯资料,知道这个罪犯是原太平军的判匪,看起来一桩很简单的案子,事主跑了诸头无序,一拖再拖就有五个来月没有进展。 马欣怡原本是曾国藩的手下,后来却成为慈禧制约曾国藩势力的强有力助手。曾国藩率领的湘军曾是清朝的主力战队,按理说他提升为直隶总督,原两江总督的位置应该是接纳曾国藩推荐的人选,这样对两江的政策执行也相对好些。

慈禧却没有让曾国藩推选后备人员,抽派闽浙总督马欣怡到两将上任;这其中对曾国藩是有了嫌隙,这个嫌隙来自收缴太平天国的2000多万白银。湘军平定太平天国南京首府后,一把火烧了圣军的皇宫,曾国藩还留下三十万湘军在江南。 马欣怡到两江任职,李鸿章曾担心他的威势较轻压不住湘军将领,但慈禧没有更合适的人选,马欣怡做了多年闽浙总督,调任两江对于慈禧来讲还是放心的。马欣怡到两江其中有一项重要使命,就是查找“圣款”。当时朝廷库藏也没有两千万两,慈禧对这笔钱的可谓念念不忘。

结果还真让李鸿章说着了,马欣怡在两江用兵不畅,为了树立威信到军中巡视遇刺而亡。派张之万调查受阻不利,被慈禧抽回,重新派了两个大员:曾国藩和郑敦谨。重新审查马欣怡案件。郑敦谨在来两江的路上,反复琢磨这件案子,已经察觉其中蹊跷不一般。 马欣怡作为军中督统身边有侍卫随身,不可能让一个人顺利得手,他临死前喊的“找到了,”意指何事?马欣怡的儿子也向郑敦谨说道,父亲临死一再告诫“不要告状。”马欣怡不让儿子告状他在惧怕什么,只有对马家儿孙的身家性命安危有能力伤害的,才会让他恐惧后怕。

郑敦谨到了江宁,立即审讯张汶祥,陪审的曾国藩的态度让他很是怀疑,按说朝中大臣被杀,作为同僚必会身心同感,可是曾国藩一声不吭的举动,让他不得不怀疑刺杀马欣怡和曾国藩有关。曾国藩的湘军在江宁的势力被叫做“湘半城”,足以说明江宁一半的人口都是湘军。 这些湘军和海盗互有勾结,发生多次抢劫海上商户的事件,曾国藩离开两江等于是明升暗降,对于肥腴的两江总督和直隶一职,显然两者的差距不是一般大。据悉马欣怡初到江宁督军府曾收到一封信,画的内容是一只箭射死一匹马。暗寓不然而喻有警告恐吓的含义。

而能够把警告信送进督军府,这件事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马欣怡有慈禧做靠山,明白是和曾国藩做对,自然没被恐吓威震到,依然处罚了湘军头目里的违法之徒。他一方面给李鸿章的淮军提供重饷,买李鸿章的支持,一方面削减湘军水师的饷银,对湘军的打击有目共睹。 郑敦谨觉得“刺马案”的张汶祥,这个人的来历也不可能是简单的海盗歹徒。尽管他说是为了报私仇,但是郑敦谨心眼俱明。他把案子的详情报给慈禧,并且建议不要再查了。

再查下去逼得曾国藩无路可退,可能真会发生湘军叛逆谋反朝廷,这样的情况下,大清就真的完了。于是乎马新贻案就这样草草了之结了案。 马欣怡惨案成为清朝四大奇冤案,说白了就是清廷和地方军事势力的明争暗斗,是另一种削藩的牺牲。曾国藩的形象也因为马新怡案,有了不太光彩的一个暗点。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