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遇新华书店

上个世纪60年代末,12岁的我走出闭塞的偏居一隅的半山区的高二庄,来到了算是繁华开放的王舍人庄的济南第十八中学,尚未完成小学学业就匆匆进入了中学时代。

比起小学时代的环境,王舍人一代算是有了相当浓厚的城市氛围。大片的工厂,林立的商店,还有医院学校集市,真是大开眼界。而最最令我感到耳目一新,并最最吸引我的注意力,使我第一次感到了人生境界豁然开朗的,便是新华书店。

十八中附近,大的工厂就有济南铁厂济南化肥厂济南钢铁厂,中小工厂更是不计其数。北边有市立三院,南边有历城火车站,这些场所在入校后的不太长的一段时间内就几己熟悉殆尽。大概是在入校后的第二年,也就是进入70年代后的第一年,准确地说就是1970年吧,我们校外活动的触角开始向四周扩展。在历城火车站的南边稍远的一个叫做筹备处的所在,进入了我们这些四处游荡的少年学子们的视野。那里虽稍显偏僻,但繁华程度并不亚于王舍人一代,各种商店应有尽有。只所以叫做筹备处,后来知道,原来那里就是济钢建厂的最早的筹备基地,故此,一应现代工业所需的基本的生活设施也就一直沿袭了下来。就在这个筹备处的大街的显眼处,一个我自幼从未接触过的商店样式进入了我猎奇的眼帘,只见门头大书四字“新华书店”,记得乍见时很是驻足端详纳罕了许久。

因为在半山区乡村环境长大的我,从来就没见过这种商店,“它是干什么的?”一个疑问悬上心头,于是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几个孩子就走入了这个给我们这些毛头孩子带来全新感觉的特种商店——新华书店。

记得那书店现在看来不算大当时应该还不算小,双开门,进门半圈玻璃柜,里边摆的全是书,沿墙有书架,满满的也全是书,面积回想起来也就三四十个平方。有来过的大孩子们说,这里卖书。哦,疑惑的心似有所明又不甚明,卖书?为什么要卖书?疑问写在脸上。大孩子们继续解释说,你想看什么书,这里都有,买回去看。以前看的多是小画书,现在尽是些满眼都是字的书,又惊诧,又骇异。买书?看书?带着巨大探奇动力,便围着柜台一本一本的逐一看去。记得现在回思起来那时最冒傻气的一件事是,柜台里有一本书叫做《柳公权字帖》,不知就里,很是难解,大孩子们便指着打开的页面上那大黑字说,就是柳公权写的字,让你比着写,练字用的。闻言,便傻气浓浓地想,柳公权是干嘛的?他写的字就好,比我们语文老师成老师写的还好?看了几眼那大黑字,也没觉得有什么特别好的,遂不再深理之。后来知道了柳公权,也知道了楷书三大家四大家,回想彼时真是傻得可以,但不管怎么说,那是我认识新华书店的第一遭,虽然是傻,但毕竟为后来的见识留了一大大的伏笔。

记得那次与新华书店的初遇,临了还是买了一本书,虽然那书后来我怎么找也找不到了,但那书名《砸断锁链的奴隶》我至今记得很清晰,因为那本书被我几乎翻烂了,它还曾被我借给许多同学看。说来列位可能不知,那时的书店里是没有如今的书店里有着繁杂的古今中外典籍的。

虽然后来我成了日后那些华丽的附加名目繁多的大的小的众多的新华书店的常客,而这个藏身于一隅的现在看来是那么不起眼的小小的新华书店,却是我与新华书店的生命交响中的初遇,着实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迹。

顺便说一下,这个新华书店的寿命颇长,大概到了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末,我有了汽车,一次兴起欲旧地重游,便来到了筹备处,令我惊奇的是,这个新华书店仍在,老门头老地方,唯一新鲜的是招牌下贴了许多卖书或是卖什么学习用品的广告,如同当年初遇它时一样,我不禁下车驻足朝着那个新华书店观察感慨了许久。

2024.6

壹点号 朱翕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