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是今日中国的主体民族,其数量超过中国总人口的90%,是当之无愧的主体民族。而也正是因为如此巨大的数量,在中国历史上的大多数时期,占据中国核心地区的,都是汉族统治者所建立的政权。不过也有例外,盘点一下,如果不算辽朝的话。 占据中国核心地区的少数民族政权,大概有十个左右。这里面剔除那些五胡十六国时期的短命政权,也就北魏,金朝,元朝,清朝四个少数民族政权得以入主中原。而这些政权想要在中原地区进行长久统治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汉族人口数量实在过于庞大。

就少数民族的人口,想要驾驭远远多于自己的汉族,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中国历史上也有胡虏无百年国运的历史术语。当然你要说完全没有办法也有些言过其实,至少这四个朝代中,清朝实现了长期统治。如果将北魏北周隋唐的统治者皆视为关陇贵族集团,那北魏也实现了长期统治。 而想要实现长期统治,最核心的因素就是少数民族是否进行汉化。汉化顾名思义,就是让自身的民族融入汉族。这项政策执行彻底的清朝,在清朝末年已经几乎没有满汉之分。执行不彻底的北魏,也成功建立了不同于五胡十六国时期短命政权的长期政权。

从这一点上看,汉化对于少数民族似乎是一件好事?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汉化固然可以让少数民族建立长久稳定的政权。但对少数民族来说,也存在巨大风险。首先军事战斗力的下降,这是无法避免的。游牧民族人口少,却能够跟人口众多的农耕民族匹敌。 靠的就是战斗力,可是如果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融合,成为农耕民族,那战斗力几乎等同于农耕民族。其次进行汉化也会带来政治上的不稳定,拿北魏来说,孝文帝元宏进行汉化改革,引发了鲜卑贵族的六镇之乱。虽然元宏在世时,因为其大权在握。

汉化政策没有引起太大的震动,可他死后,只要北魏没有立即接上一个有能力的君主。那政权内部立刻会天下大乱。很多贵族不满意进行汉化,原因也情有可原。一旦汉化,自己的民族性就丧失了,原民族就不复存在。他们和统治者想的不一样,统治者在乎的只是政权是否长久,做哪个民族的皇帝对他来说都没差。 从这两点来看,汉化要想尽可能避免后遗症,尽量还是要提前做好布局。拿清朝成功的汉化来看,顺治完全是赌运气。如果康熙是个弱主,那汉化一定会倒回。好在康熙不弱,也巩固了汉化政策,并且选了靠谱的继承人雍正,在三代人的努力之下。

清朝的汉化才能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成功,相反北魏就没有这个运气了。各位网友对此又有什么看法?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与我交流。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