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他走后,中国影坛,就再未出现过能出其右的作曲大师了。


       谁都听过他谱的歌,不信你来——
       听,《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响起来了,那冰山上的来客,你是否遥遥看见?


       唱,一首《婚誓》,脑海里有没有云南拉祜族姑娘小伙,谱写的芦笙之恋?


       播放《蝴蝶泉边》,苍山洱海似乎就在眼前,“金花”和“阿鹏”的爱恋你是否听见?


       哼起《世上哪有树缠藤》,漓江上撑船的男女,会否真在那奈何桥边等了三年?


       来到80年代,那个《青春多美好》,朋友们,有没有想起《小字辈》的纯真情节……


       为太多电影创作过太多插曲,且每首插曲都在当时代得到久唱,流传至今。
       再没有哪个作曲家能像他一样,在中国电影行业中,比电影明星还要光彩。
       被尊称为“中国电影音乐大师”,他就是雷振邦,一个让人们服膺和尊敬的著名作曲家!


       01
       北京胡同里走出个作曲人
       新疆那座海拔平均5000米,罕有人至的冰山上,有道被战士们誓死守卫的边界线。
       年轻的战士歼灭匪特后,像钢铁堡垒一样坚守洞口。
       他们于冰冷彻骨的大雪中,即使被冻没了生命,手中仍紧紧握着不能松开的武器。


       如此悲壮的画面狠狠冲击人们心灵时,凭空高起一首具有新疆塔吉克族风味的歌——
       “啊——亲爱的战友,你也再不能听我弹琴听我歌唱——”
       心,瞬间被揪住;痛,盈满胸腔;悲伤与崇高的敬意一同升起。


       此后多年,不管在什么地点听见《怀念战友》,人们都会不自禁地热泪盈眶。
       看过《冰山上的来客》的观众,都忘不掉《怀念战友》。
       而从《冰山上的来客》之后,观众们都记住了能谱出这样直逼心灵的作品的雷振邦。


       雷振邦的电影音乐,在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无人不知。
       他在20多年的时光里,为中国影史送上了超过百首堪称经典的作品。
       歌曲烘托电影,为电影添彩,雷振邦与音乐、与电影的缘分,仿佛上天注定!


       1916年出生于北京,满族小伙雷振邦,自小在一个相当优渥的家庭中成长。
       好的家庭条件让他自小接受着好的教育,也开发了音乐兴趣。
       雷家父母相当开明,没有觉得孩子8岁迷上京剧,是“不堪造就”“玩物丧志”。


       他们送出一把京胡,找来一位音乐老师,鼓励孩子:“去做你喜欢的事!”
       京剧打开了雷振邦的音乐大门,多种多样的乐器学习,丰富了他的音乐世界。
       1939年,23岁的雷振邦坐船去了日本学习音乐作曲与指挥。


       4年后,他回到祖国,想要创作一些激发国人斗志的、给人民希望的歌曲。
       只是那时他身轻言微,音乐没有得到传递的途径。
       1949年,33岁的雷振邦被人举荐进入中国电影乐团任作曲人员,他的事业才迎来转机。


       将自己放于电影里,将能体现电影情节、升华电影情感的歌词,用恰如其分的曲调烘托。
       让观众对歌词、对电影产生共鸣,让歌曲与人心合二为一。
       雷振邦只觉得自己的工作是那么富有意义。


       于是将一腔激情泼洒在作品里,从1949年末到1955年初。
       他通过作曲为《抗美援朝》《成渝铁路》等作品增光添彩,小有了名气。
       1955年2月,有着“新中国电影摇篮”之称的东影厂,更名为了长春电影制片厂。


       更名后,厂里一些表演成熟的演员听从领导之后,去往各大电影厂做建设支援。
       还有一些演员,如王家乙、林农、苏里、武兆堤、王炎等改行做了导演。
       为了壮大己身、快速开展工作,长影厂也从其他单位抽调了人才。


       雷振邦就是这年4月被调入长影厂任作曲,且一来就被委以了重任。
       02
       抬手挥就脍炙人口的歌曲
       以作曲人员的身份在长影厂扎下跟。
       雷振邦在这里成就了自己,也用自己的音乐才华,成就了长影厂的太多电影。


       先被厂里安排为故事片《董存瑞》作曲。
       再为秦怡、高博主演的《马兰花开》,创作歌曲《快快走上幸福路》。
       用这首歌极大地带动了当时期人们对劳动的积极性后。


       雷振邦又来到《芦笙恋歌》,让作品通过歌曲常年流芳。
       当宋丽娟饰演的“娜娃”双眼布满想念,唱起:“月亮和那年一样,阿哥呦,不知你在什么地方……”


       当浓眉大眼的演员汪杰,饰演着猎手“扎妥”。
       抬头也是悲伤歌唱:“月亮还能从云里爬出来,阿妹几时才能回到我身旁……”


       再当拉祜族人迎来美满结局,一起为“娜娃”“扎妥”欢聚高歌:
       “阿哥阿妹的情意深,好像那芭蕉一条根……”
       《怀念》《思念》与《婚誓》三首歌先后在故事片中响起。
       雷振邦通过《芦笙恋歌》中的三首歌,展示了云南拉祜族的音乐特色。


       走进《花好月圆》创作出山西人民爱极了的歌曲《三里湾》。
       来到《五朵金花》交出《太阳一出云雾散》以及《蝴蝶泉边》。
       1956年之后,敢问有几人,是不会唱那首《蝴蝶泉边》的?


       时间进入60年代,导演苏里要将《刘三姐》做成电影。
       让全国人看见广西的美丽风光,壮族姑娘的独特风采。
       要拍电影,选角不是最头疼的事,能以歌智斗,用歌传情的“刘三姐”。
       她的“歌”才是影片的精髓,是苏里最重视的存在。


       完全相信雷振邦的能力,苏里将雷振邦带到了广西。
       让他沉浸在漓江的山水里,体会广西的风情,创作广西的歌。
       不得不说,雷振邦是真的才情满满,他能将所见之景,所感之情完美融进音乐里。
       《采茶歌》《山歌好比春江水》《只有山歌敬亲人》《山顶有花山脚香》《渔船虽小能安身》《莫让年华付水流》……


       漓江河上闻歌声,《刘三姐》整部影片中一共有35首山歌。
       你敢相信?这35首山歌,全部出自雷振邦之手!
       他在这些歌中用朗朗上口的旋律,铿锵有力的曲调。
       几乎原汁原味地呈现出壮族民歌特有的善用比喻、以小见大、幽默讽刺,又纯真质朴的特点。


       1961年电影《刘三姐》上映,还不到20岁的黄婉秋一跃成为炙手可热的影视明星。
       黄婉秋在电影中是那么美丽,付锦华天然“野性”的唱腔是那么动听。
       那么会唱的“刘三姐”,那么美的漓江水,那么纯真的壮族人。


       《刘三姐》这部影片的成功,离不开雷振邦所谱的那些极优秀的插曲。
       而这些插曲随着电影《刘三姐》撞进无数歌迷的耳朵,一直流传至今。
       03
       风暴侵袭下的不忘初心
       60年代后,雷振邦,成了长影厂的一块金字招牌。
       许多导演想拍电影,还会先看雷振邦得不得空,能不能为自己的电影进行谱曲。


       这个时期的雷振邦也是真忙。
       从给《达吉和他的父亲》谱写歌曲《心儿飞北京》。
       到给郭振清、蒲克、贺小书主演的《万木春》做配乐。


       被导演赵心水点名“我需要雷振邦给我的电影做曲”后,1963年,他们合作的《冰山上的来客》上映。
       《冰山上的雪莲》《高原之歌》都是雷振邦为这部电影着上的红妆。


       以塔吉克族的舞曲为素材创作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丰富了一代人的耳朵。
       至于“天山脚下是我可爱的家乡”,这首《怀念战友》更是被无数人流泪传唱。




       只是时间来到1965年,与王家乙导演合作完电影《景颇姑娘》后。
       雷振邦的艺术生命遭到了重创。
       1966年到1976年的那场堪称至暗的浩劫。
       裹挟着雷振邦以及他的家人,悄悄沉寂在了“不知名的地界”。


       有人嫉妒雷振邦的才华,有人见不得雷振邦的音乐响彻四方。
       他们折断雷振邦作曲的“弦”,将他喊作“狗崽子”,给他戴上遭人唾弃的“高帽子”。
       将他拉至街角市口接受“教化”,将他的自尊踩在地上,将他拖进公社进行劳动……


       在那个人妖难分的年代里。
       50多岁的雷振邦作出了证明自己无罪的“正义之歌”。
       他想用音乐感化麻木的人,唤醒残忍的人的良心,可惜那时候的人们都不愿意静下心来听。
       于是他只能在无数个快要坚持不下去的黑夜里,偷偷将浮上心头的音符牢记。


       好在1972年,各大电影厂先一步走出阴霾,呼出一口浊气。
       长影厂找到机会就将56岁的雷振邦从改造地接回,让他走进电影《战洪图》里。
       拿到了笔,作起了曲,雷振邦只觉得浑身的细胞都在诉说着高兴。


       将《辛勤夺得丰收年》《一定要根治海河》《让洪水缴械投降》送进群众的耳朵里。
       雷振邦之后又迫不及待地到了《钢铁巨人》《暗礁》中去。
       70年代末,雷振邦为《吉鸿昌》做出激昂慷慨的《恨不抗日死》《大别山上杜鹃开》。
       为《小字辈》做出轻松欢快的《青春多美好》后。


       他的艺术生命基本画上了句号。
       80年代,虽然雷振邦还有《幽谷恋歌》《明天回答你》等电影中的插曲被大众听见。
       但这时候他的歌曲传唱度,已经明显没有60、70年代那么高了。


       不过也有个例外,那就是1984年电视剧《四世同堂》赢得的满堂喝彩。
       04
       有人虽走,但至今仍被牢记
       1984年,导演林汝为找到68岁的雷振邦。
       希望他为正紧张拍摄着的电视剧《四世同堂》策划所有音乐。


       毫不推辞,雷振邦不仅接了这活儿,他还点了中央歌剧舞剧院的温中甲来帮忙。
       另外把自己那从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的三女儿雷蕾叫到身旁。
       选择最具老北京韵味的京韵大鼓,作为主题曲的基本曲调。


       主题曲的初稿,由雷蕾挥笔完成后,接下来就是找歌手演唱的问题。
       怕找来流行歌手唱不出京韵大鼓的味儿。
       又怕京韵大鼓演员唱得味道太足,偏离歌曲原意。
       经过反复讨论,雷振邦将目光放在了年逾古稀、德高望重的艺术家骆玉笙身上。


       叫来自己在东北师范大学古典文学系任教的女婿易茗,他写得一手好字。
       雷振邦口述,易茗写,一封长达千字的信落笔后,雷蕾带着信前往天津曲艺团。


       忐忑地面见骆玉笙先生,道明邀请之意。
       骆玉笙答应了,她感动于雷振邦言辞恳切的信,也被那首主题曲的曲谱所吸引。
       带上两位琴师,骆玉笙到了北京。


       电视剧《四世同堂》播出后,随着老舍的故事一起风靡的那首《重整河山待后生》。
       唱出了中国人的骨气和信心,这就是骆玉笙对雷振邦最好的回信。
       而《四世同堂》,也是雷振邦隐退之前,对继承了自己衣钵的小女儿雷蕾的指引。
       雷蕾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她是音乐圈里少有的,接住了父亲荣光的“创作二代”。


       同样为影视作品配曲,雷蕾走进过《便衣警察》《编辑部的故事》《渴望》《上海一家人》《大宅门》等诸多优秀作品。
       她谱写的《少年壮志不言愁》《投入地爱一次》《渴望》《每一次》《好人一生平安》等歌。
       至今传唱不衰!而到了今年,雷蕾也快有72岁了。


       雷振邦的一生里,给40多部影片配出经典音乐,一生谱写的电影歌曲多达100余首。
       于淑荣、李世荣、姚仲儒、蒋大为、赵履珠、吴影等十多位歌手,都曾因唱他的歌而走红。
       他是名副其实的高产且优秀的作曲家,他是广大影迷的青春记忆。
       他喜欢在创作前深入生活去采风。


       他在广西的风光中解读“刘三姐”。他在新疆帕米尔高原上,为《冰山上的来客》搜集素材。
       他倾听塔吉克族战士讲唯美而伤感的爱情故事。


       他看白族姑娘将心爱的花,放在高高的山尖……
       1997年,81岁的雷振邦,将他的流水日记放在心头,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而翻开厚厚的好几本流水日记,30多岁的雷振邦,再现于人们眼前。


       他曾跋山涉水,在边疆的恶劣天气下追求地方音乐。
       他曾到过最边远的山区,听一个个民间歌手哼唱,记录下那些日渐失传的少数民族音乐。
       他曾用好听的旋律,将白族、壮族、彝族、拉祜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的音乐送进世人脑海。
       他谱写的那些脍炙人口的影视歌曲,没被久远的岁月磨灭……


       雷振邦——永远的“冰山上的来客”!
       即使离世已有27年,也被人们永远记忆在脑海……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