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避寒
编辑|避寒
1953年2月7日,全国政协会议上,毛泽东站起来,说了一句让全场安静的话:"他们要打多久,就打多久,一直打到完全胜利。"
这不是宣战书,这是新中国向世界宣告的底线,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谁也别想吓唬谁。
鸭绿江边的18天
1950年10月1日晚上。
两封电报几乎同时送到中南海,一封来自朝鲜金日成,一封来自苏联斯大林,内容只有一个意思,请中国出兵。
当时的中国什么样?钢产量60万吨,美国呢?8772万吨,一个零头都不到。
你说这仗能打吗?
10月2日下午,中央书记处开会,屋里烟雾缭缭绕,谁也不说话,多数人的态度是不赞成出兵。国内土匪还没肃清,土地改革还没开始,老百姓刚放下枪,你又让他们拿起来?
10月4日,政治局扩大会议,气氛更沉重。
有人算账,美军一个军1000多门火炮,咱们一个军才36门,人家有空军,咱们连飞机都是刚组建的,这不是鸡蛋碰石头吗?
毛泽东听着,一支接一支抽烟,他心里清楚,美国不是冲着朝鲜来的,是冲着中国来的。
你看看地图,三把刀已经架在脖子上了,朝鲜插在头上,台湾插在腰上,越南插在脚下。今天你不打,明天人家就从三个方向打进来。
10月5日上午。
彭德怀从西北赶到北京,他对这次会议毫无准备,进门就懵了,毛泽东把他叫到一边,两人聊了很久。
彭德怀说了一句话:"打烂了,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
就这一句,把事定了。
当天下午会议,彭德怀公开表态愿意挂帅,政治局的意见开始统一,出兵,保家卫国。
10月8日,周恩来飞往苏联。
谈判桌上,斯大林答应提供武器,可空军支援呢?斯大林犹豫了。他怕苏联飞机和美国飞机在朝鲜上空交火,会引发苏美直接冲突。
10月13日,毛泽东收到消息,苏联不派空军了。
怎么办?政治局又开会,这次没人退缩,没有空军照样打。当天晚上,毛泽东给周恩来发电报:"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10月18日,美军占领平壤。
同一天晚上9点,毛泽东签发命令,19日黄昏,渡江。
志愿军26万人,昼伏夜行,秘密进入朝鲜,美军的侦察机飞来飞去,愣是没发现。一直到11月1日云山战斗打响,美国人才知道中国军队来了。
麦克阿瑟傻眼了,他之前还跟杜鲁门说,圣诞节前就能撤军。
帐篷里的冷战
1951年7月10日,开城来凤庄。
停战谈判开始了。
说是谈判,其实是斗气。
帐篷正中,一张桌子正好摆在三八线上,朝中方代表从北门进,美方代表从南门进,双方见面,脸上没表情,连握手都省了。
谁先发言?看谁先到。
有一次,中方代表故意早到,趁美方还没坐稳就开口,美方代表气得脸都绿了,起身就走,说"等我们准备好再谈"。
谈判桌上什么都谈,军事分界线怎么划?战俘怎么遣返?每个问题都能扯上几个月。
最短的一次谈判,只用了25秒,双方坐下,谁也不说话,互相瞪着。25秒后,美方代表说:"今天没什么可谈的。"起身就走。

最长的一次沉默,132分钟。
两边代表就这么坐着,谁也不说话,空气都凝固了,最后还是美方沉不住气,先开口。
1952年10月,谈判陷入僵局。
美国人想在战场上找回面子,他们选了一个地方,上甘岭。
上甘岭只有3.7平方公里,美军调来3000架次飞机,170辆坦克,发射了230万发炮弹,土都被炸翻了3米深。
志愿军守住了。
靠什么?坑道,志愿军在山体里挖了密密麻麻的坑道,美军的炮弹打上去,外面炸得天翻地覆,里面的人照样能战斗。
43天,志愿军击退美军900多次进攻,美军伤亡2.5万人。
上甘岭战役结束后,美军再也不提进攻了。
10月初,美方首席代表哈里逊单方面宣布无限期休会,谈判桌被掀了。
这一休,就是6个月。
1953年的那句话
1953年1月2日。
艾森豪威尔亲自跑到朝鲜前线,他看了一圈,得出结论,这么耗下去不行。
可他嘴上还硬,回到华盛顿,艾森豪威尔公开说要"以行动而不是言语打破僵局",美国甚至开始计划对开城使用战术核武器。
2月7日,北京。
全国政协第一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毛泽东走上讲台,他不讲客套话,直接说:"时间要打多久,我看我们不要做决定。"
台下安静得能听见呼吸声。
"过去是由杜鲁门,以后是由艾森豪威尔,或者美国将来的什么总统,由他们去决定。"
毛泽东停顿了一下,声音提高:"就是说他们要打多久就打多久,一直打到完全胜利。"
掌声响起来。
这话传到华盛顿,美国人听懂了,中国不会主动求和,你要打就奉陪到底。
2月22日,克拉克坐不住了。
他给金日成和彭德怀写信,提议先交换伤病战俘,这是试探,看看中国还愿不愿意谈。
中国同意了。
4月26日,停战谈判重新复会,中断了6个月零18天。
美方代表刚坐下,还没来得及提条件,5月13日,志愿军突然发起进攻,这是1953年夏季反击战第一阶段。
美军懵了,谈判桌上谈着,战场上打着,你不是要打吗?那就打给你看。
美方代表赶紧回到谈判桌,态度软了一大截,之前提的那些无理要求,都不提了。
有意思的是,这次谈判,韩国代表李承晚没来。
为什么?美国人怕他捣乱,李承晚一直想统一整个朝鲜半岛,坚决反对停战,美国人做决定,提前一小时才通知他。
李承晚气得跳脚,没用。
无声的签字
1953年4月底。
志愿军在鸭绿江沿线完成了反登陆准备,20个军,130万人,8090条坑道,总长720公里。
这是什么概念?从北京到上海的距离。
美军的情报部门完全没发现。
6月,志愿军发起金城战役,这次打得美军真疼了。
美国国内反战声音越来越大,《纽约时报》发社论说:"这场战争已经看不到尽头。"
7月27日上午10点整。
板门店,一座新建的木结构大厅,前一天晚上才搭起来的。
朝中方代表南日大将从北门进,美方代表哈里逊中将从南门进。
两人在桌子前坐下,桌上摆着用朝、中、英三种文字写的《朝鲜停战协定》,一共18份。
南日拿起笔,签字,哈里逊拿起笔,签字。
9分钟,签完。
两人起身,谁也没看谁一眼,转身就走,没有握手,没有寒暄,连句话都没说。
当天下午,协定送到汶山里,克拉克签字,随后送到平壤和北京,金日成和彭德怀签字。
停战协定生效了。
克拉克后来在回忆录里写:"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将军。"
这话说得没错。
1957年11月,毛泽东在莫斯科开会,他回忆起朝鲜战争,说了一段话:"开始的时候,美国1个师有800门炮,中国志愿军3个师才50多门炮。一打就像赶鸭子一样,几个星期把美国人赶了几百公里。"
台下的各国代表都笑了。
有人问毛泽东你当时怎么敢做这个决定?
毛泽东说:"我们虽然摆了五个军在鸭绿江边,可是政治局总是定不了,这么一翻,那么一翻,最后还是定了,你不帮,怎么办啊?"
这就是那个年代的中国,不是不怕,是没得选。
有人欺负到家门口了,你躲得了吗?躲不了,那就只能站出来,硬碰硬。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这句话,今天听起来,还是那么有力量。
参考资料:
观察者网:《毛宁分享毛主席当年这段讲话,至今仍振聋发聩》(2025年4月10日)
人民网党史频道:《毛泽东决策抗美援朝》(2020年10月19日)
共产党员网:《战史 | 1953年7月27日,抗美援朝胜利结束》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