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新中国成立后,上级划分13个大军区,很多军区设有多位政委,有地方干部兼任,也有专职政委。论数量最多的非南京军区莫属,1963年设有7位政委,其中4位是地方负责人,剩下三位负责军区工作。

大军区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他是独一份?职务排序第七,视司令为上级


我们先来看看七位政委都是谁:柯庆施、唐亮、江渭清、肖望东、江华、李葆华、杜平。其中柯庆施、江渭清、江华、李葆华分别是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地方负责人。只有唐亮、肖望东、杜平为专职政委。

此时的唐亮身体不是很好,军区日常工作主要由肖望东负责,而杜平虽然是政委,但兼任政治部主任,工作中心在政治部。

杜平过去担任沈阳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战争年代长期在机关任职,担任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秘书长、四野组织部长、13兵团政治部主任、志愿军政治部主任、沈阳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善于处理具体政治工作。

从1963年调任南京军区到1965年之间,虽然职务从大军区副政委提拔为政委,可排在前面的有多位政委,按照在党委的职务与几位政委的分工,实际上的工作没有太多改变。担任政委可经历在政治部,只是名义上的职务提拔了。

直到1964年唐亮离休,1965年肖望东调离,军区三位专职政委只剩下他,安顺位来说,军区日常政治工作由他来抓。

放眼当时大军区中,大军区政治部主任的或是副政委兼职,或只是政治部主任,没有大军区政委兼主任的。不仅在同时期没有,就是在此前和此后的大军区中也没有过。他可以说是独一份。

大军区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他是独一份?职务排序第七,视司令为上级

军区司令许世友是一位老将,说话说一不二,俩人在工作上,杜平更多是迁就对方,这或许也是一直团结的方式。

单位主官有分歧、矛盾都是正常的,因为军政的职责不同,角度不同。尤其在六十年代提出突出政治,又提出军事大比武等,这明显是两条侧重点不同建军路线,一个以政治为主,一个以军事训练为主。如果不能达到一致意见,争执分歧必不可少。

对于杜平与许世友达到,无论是上级还是同级都认为他是不容易的。在杜平的工作中让步更多,他曾经说自己视许司令为老领导。

许司令脾气大、执拗也是出门的。尤其在大运动早期受到冲击,他可不惯着造反派。在北京开会住在京西宾馆,有人要揪斗他,表示要采取武力措施自卫。上级赶紧让徐老总来劝慰,也让一些人做造反派的工作才平息。回到军区后,带走部队到大别山划军事警戒线,胆敢有人来闹事,就毫不客气还击。

像王必成、林维先、鲍先志等副司令、副政委处理与造反派问题中,与他的意见不一,最终三位副职调离南京军区,后重新分配工作。

大军区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他是独一份?职务排序第七,视司令为上级

杜平在南京军区任职10个年头,1975年因身体不好,上级对他进行免职休养。

虽然免职,可并不是没有一点好处,在此后的反击右倾翻案风中,他没有被卷入其中。1977年,在历史转折时刻重返复职,担任第二政委。按照在军区时间长短,按说应该排第一,或许因为身体不是很好,后调来的廖汉生为第一政委。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