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

年纪越大,越要懂得给自己留一点体面。

《增广贤文》有云:“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

有些门能进,有些门要绕道走。

尤其这四种人的家门,踏进去容易,走出来难堪。

人老了后,不要去这四种人的家里,尤其是最后一种!


一、不去子女当家的家

孩子成家后,那个家就是他们的主场。

客厅玩具满地,冰箱贴满便签,阳台晾着年轻夫妻的衣裳……

颜之推在《颜氏家训》道:“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当子女开始拍板决定三餐吃什么、空调开几度时,父母就成了客人。

父母的家永远是孩子的家,孩子的家只是孩子的家。

白居易有诗云:“老眠早觉常残夜,病力先衰不待年。”

身子乏了别硬撑,该回自己窝就起身。

留点距离,反倒让孩子念着你的好。


二、不去老情人的家

三十年前的月光,照不进今天的窗台。

洪应明在《菜根谭》有言:“事穷势蹙之人,当原其初心。”

她端出的龙井还是旧时味,可墙头却挂着全家福。

他夸你气色好,手里却转着婚戒,说往事像翻旧账,提近况又显的生分。

桌上那盘桂花糕,咬一口甜得发腻,早已不是当年校门口的味道了。

往事如茶凉,续水也暖不回。

苏格拉底说:“我们需要的越少,越近似神。”

念想断干净,神清气爽晒太阳,何必用白发去换一句客套的“常来坐坐”呢?

人老了后,不要去这四种人的家里,尤其是最后一种!


三、不去爱攀比的旧友家

推门就是晃眼的水晶吊灯,泛油光的红木家具…

儿子给买的,闺女从国外捎的……每句话都挂着价签。

庄子在《逍遥游》中云:“鹪鹩巢林,不过一枝。”

你夸阳台花养得好,他立刻比谁家的院子大。

你提孙子考了九十,他撇嘴说自家孙女跳级。

连咳嗽声都要分个高低:“咳!我家孩子非让做三千块的体检。”

攀比是裹着糖衣的钝刀子。

寒山子曰:“多少天台人,不识寒山子。”

穿惯布鞋的脚,别往金砖地上踩,回家喝小米粥,比咽燕窝舒坦。


四、不去势利眼的亲戚家

这种门最累心。

进门时热络倒茶,听说你退休金不高,话题就转到别家孩子出息。

宋代佚名诗集《名贤集》道:“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你提乡下养老清闲,他撇嘴说城里才有医疗资源。

聊起子女近况,他手机响个不停:“哎呀王总找我谈项目!”

亲情的秤杆歪了,称不出真心。

林逋在《省心录》中曰:“以势交者,势倾则绝。”

走出门时风一吹,才觉出后背发凉。

人老了后,不要去这四种人的家里,尤其是最后一种!


朱柏庐在《治家格言》说:“家门和顺,虽饔飧不济,亦有余欢。”

自己的老藤椅,胜过硬板凳,自己的粗茶碗,好过金边杯。

人活通透就明白,不必挤进谁家的热闹,独坐清风也是福。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