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报道,伊朗证实在伊以冲突期间,伊朗高官在会议室遭遇“精准斩首”,六枚导弹封死逃生出口,若非紧急通道启用,与会的军政高层恐遭团灭。
在专访中佩泽希齐扬揭露了更惊人的细节:自己在此次袭击中腿部轻微骨折,可见以色列特工早已渗透伊朗决策层,连军官休假日程和开会地点都了如指掌,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
不同于哈梅内伊依靠封闭式安保系统,需要频繁露面的政府官员几乎处于"透明人"状态。
但伊朗总统受伤不过是中东这场大戏的前菜,真正的正餐是特朗普态度突变后,对新一轮冲突爆发的默许和以色列要面对的新对手。
参考消息报道,内塔尼亚胡在与特朗普会谈期间表示,只要伊朗恢复发展核武,以色列就会再次发起攻击,特朗普虽表面强调"外交优先",却未对军事选项说不,很明显,特朗普虽然不想短期内再次参战,但对于伊朗核问题的态度还是跟以色列保持一致的。
同时,以方高级官员放风称"无需美国批准即可行动",并咬定伊斯法罕核设施仍存有武器级浓缩铀,这样的表态既有威胁恐吓伊朗之意,又彻底撕碎了美国所谓“管控冲突”的承诺。
对于伊以而言,核问题根本就是无解的,因为谁也不会退让,以色列要彻底摧毁伊朗核能力,完全消灭对自己的最大威胁。
而伊朗则坚持“有合法利用核能的权利”,但任何书面承诺在特朗普“撕协议”的前科下都显得苍白。
如今,以色列声称能“实时监控铀浓缩活动”,伊朗则加速生产60%丰度铀作为反制,双方正陷入“行动-反应”的恶性循环,可以说中东这个火药桶再次被点燃只差一个火星子,就是不知道在如今这个局势下,这个“火星子”是伊朗的核武还是另有他人了。
就在这个时候,土耳其突然出手,库尔德工人党(PKK)在伊拉克北部焚烧武器宣布解散。
这场持续46年的武装抗争戛然而止,背后是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的“一石三鸟”:既拔了眼中钉,又腾出手来剑指以色列,更让中东权力格局彻底洗牌。
PKK创始人厄贾兰在土耳其监狱关押26年后,突然下令解散武装,表面看是“和平妥协”,实则是生存空间被挤压至绝境的无奈之举。
土耳其的军事围剿和叙利亚局势变化是压垮PKK的最后一根稻草。近年来,土耳其不仅跨境打击库尔德武装,更通过扶植叙利亚反对派,将势力范围推进至叙北部。
PKK失去根据地后,连游击战都难以为继。埃尔多安高调宣称“撕碎了血腥枷锁”,但明眼人都懂:这不过是土耳其腾出手来争夺中东主导权的第一步。
就在PKK解散前,以军通过12天的轰炸摧毁伊朗核设施、斩首多名将领,尽管伊朗嘴硬称“胜利”,实则元气大伤。内塔尼亚胡政府趁机扫清伊朗系势力,看似风光无限,殊不知真正的威胁正在逼近。
埃尔多安连续炮轰内塔尼亚胡“比希特勒更残忍”,指责以军在加沙实施“种族灭绝”。
土耳其会在这个时候调转枪口,打的什么算盘都不用多猜。库尔德威胁一解除,土耳其急需新的“道德高地”来扩张影响力。而反以色列,正是眼下中东最炙手可热的“政治正确”。
但这对以色列来说却不是很妙,土耳其可比伊朗难缠多了,作为北约常规军力第二大国,土耳其拥有F-16机队、国产无人机和现代化陆军,其军事实力远超伊朗的“人海战术”。
更棘手的是,土耳其游走于美俄之间的外交手腕:既能买俄罗斯S-400导弹,又能从美国获取F-35零部件,这种“左右通吃”的灵活性让以色列难以用对付伊朗的方式施压。
事实上,埃尔多安的野心早已藏不住。从插手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战争,到控制叙利亚北部,再到与希腊争夺地中海油气资源,土耳其的扩张路径清晰可见。
如今PKK覆灭,其陆军主力可直接部署到以土边境。若双方擦枪走火,以色列将首次面对一个拥有北约标准装备、且不受美国经济制裁的对手,这远比对付伊朗的“不对称战争”更凶险。
接下来中东的霸主是否会换人呢?那就要看“土以对决”的结果了。
不过,不同于伊朗依赖代理人,土耳其更可能亲自下场,在加沙问题上联合阿拉伯国家施压、在叙利亚与以军争夺势力范围,甚至利用其黑海舰队牵制以色列能源通道。
而以色列的困境在于:美国会为了“北约盟友”土耳其而对施压以色列吗?
此外,普京一直希望拉拢土耳其分化北约,若土以冲突升级,克宫大概率会暗中输送武器给土耳其。
届时以色列将陷入多线作战,不仅要面对土耳其正规军,还要面对黎巴嫩真主党、也门胡塞武装等。这种多维度围剿,远比伊朗的导弹威胁更难化解。
中东乱局从来都是“按下葫芦浮起瓢”。以色列击退了伊朗,却迎来更强大的土耳其;埃尔多安消灭了库尔德武装,却可能陷入与以军的消耗战;而美国若在两大盟友间摇摆,只会加速中东去西方化进程。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中东新的“火药桶”已被点燃,且看各国接下来如何出招。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