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你这个办公室比我的部长办公室还气派,搞得这么大这么豪华,现场工人还能进来吗?进来往哪里坐?”
1987年的一天,素有“铁面部长”之称的丁关根,正在严厉地训斥一位段长,而这位段长在一旁大气不敢出。
因为再狡辩也是多余,事实摆在那儿。原来,丁关根在途经徐州站时,突然想下车视察火车站工作状况,下车后,他直奔段长的办公室,看到办公室装修如此的奢华,段长翘起二郎腿,正老神在在看着报纸。
于是,便有了刚才的一幕,随行陪同的分局领导大感不妙,连忙打电话给分局的机关,要他们赶紧把常委会议室的地毯撤掉,把原来准备的接待方案,全部一律从简。
丁关根,56岁任铁道部部长,58岁官至副国级,仅过一年时间,他被迫引咎辞职。
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这位一身正气的“铁面部长”饮恨铁路线?他最后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
丁关根,1929年出生,江苏无锡人,17岁考入上海交通大学运输管理系,1951年大学毕业。
建国初期,国家百废待兴,急需大量各种人才,丁关根一毕业,便被分配到与他专业对口的铁道部门工作。
1951-1958年这期间,他从一名实习生,技工开始做起,摸爬滚打七年,一路做到铁道部运输总局工程师。
丁关根的政治生涯自此起飞,相继担任多个部门的领导职务,先后担任铁路部部长室秘书、铁路部外事局副处长,铁路部计划局局长助理、教育局局长等职务。
1985年,56岁的丁关根成为共和国第八任铁道部部长。
铁道部在当时是名副其实的“铁老大”,拥有职工的数量达320万人,固定资产上千亿元。
面对如此庞大的铁道体系,丁关根作为新任掌舵人,并没有选择躺平,而是在1986年,决定在铁道内部实施“大包干”方针。
丁关根之所以实施这个大方针,就是想铁道部在财政方面摆脱对国家的过度依赖,进而获得更多的自主权,激发创新和积极性。
若“大包干”方针能顺利实施,铁路不再将全部运营收入上缴中央,而是以承包制的方式每年上缴5%的营业收入,其余的全归铁路系统。
如此大的改革,可以想见,丁关根有多么大的魄力和勇气,这是一条前无古人之路,他只有一往无前,才能减轻国家的负担。
邓小平在听取他的改革汇报后,稍作沉思片刻,立刻拍板:让铁路闯一闯;有了“总设计师”发话,丁关根没了后顾之忧,“大包干”方针开始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
丁关根的大刀阔斧改革和一身正气的作风,也给他带来了一个称呼“铁面部长”,从1986到1988年,一年多的时间,“大包干”方针就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国铁路货运量增长13%,达到13.69亿吨。
1987年,因丁关根的卓越表现,他被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官至副国级。
就在丁关根高歌猛进时,然而,在1988年,铁路线发生了一件震惊中外的大事,也使他永远的离开了为之奋斗一生的铁路战线,“大包干”方针也戛然而止!
1988年1月24日,是一个寒冷的冬夜,在乌蒙山区,一场震动全国的大灾难发生了。
从昆明开往上海的80次特快旅客列车,运行到贵昆线且午至邓家村站间,发生颠覆事故,造成88人死亡,62人重伤,昆贵铁路中断运行44小时33分钟。这是中国铁路史上最严重的一起事故。
事故发生后,调查委员会对事故现场和当事人做了大量的调查、取证等工作,最后,事故的直接原因有两种意见:
一,80次列车在下坡弯道上超速行驶,受到瞬间的重大阻力所致。
二,电力机车的接触导线自然断落后缠绕机车车体所致。
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是管理水平低下,执行制度不严,劳动纪律松弛,设备管理维修跟不上所致。
3月5日的事故讨论会上,专家们一致认为,是“文革时期”遗留下来的历史隐患问题,才导致了事故的频发。
丁关根内心十分痛苦,虽然人们没有责怪他,但他觉得自己管理无方,才导致今天悲惨事故的发生。
于是,当天事故讨论会结束后,丁关根便引咎辞职。
铁道部部长辞职,再次轰动了全国,各大报刊争相报道。
这是建国以来,他开创了省部级高官辞职的先河,丁关根在当时勇于担当的做法获得了外界的一致好评。
更为可惜的是,丁关根的离开也让“大包干”方针成了泡影,大好的改革春风荡然无存。
那么,丁关根去哪儿呢?
由于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急需创新型的干部人才,像丁关根这样愿意为人民办实事的领导干部,中央更是求贤似渴。
于是,丁关根的仕途生涯并没有因此终结,退出铁路系统后,他先被中央任命为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
接着在1989到1990年出任国务院台湾事务办主任,随后两年,又被任命为中央统战部部长。
1992年党的十四大召开后,丁关根被正式任命为中央宣传部部长。
丁关根除了工作作风强硬,有党性、有原则外,廉洁自律也是尤为出名,在中宣部期间,他制定了两条不成文的规矩:
一,招待外客一律四菜一汤,主食还是吃炸酱面。
二,中宣部的领导干部尽可能不到地方出差。
第一条或许大家还能理解,可第二条,有些人就看不懂了,出差不都是为了工作么?
时间久了,大家才明白丁关根的良苦用心,他是怕地方招待太隆重,中宣部的领导干部又不好拒绝他们的美意。
去的次数多了,会给当地带去不必要的麻烦和开销,而丁关根是一个最怕给别人添麻烦的人。
这些看起来,似乎有些“吝啬”,甚至是“不近人情”的规定,恰恰说明了丁关根的廉洁和自律。
但是在该花钱的地方,他表现得极为的慷慨,按丁关根的话说:把钱花在刀刃上。
有一次,中宣部的一位小干部到宁夏出差,常务副部长跑来机场接机,看到副部长亲自陪同,搞得这位小干部不好意思,连忙推脱。
这时,宁夏的一位同志告诉他:“我们这是感谢中宣部,感谢关根同志,他每年都把节省下来的宣传经费分给老、少、边地区宣传部的同志。”
小干部一下恍然大悟,难怪宁夏的同志这么热情,原来是我们享用关根同志的人情啊!
小干部返京后,向丁关根汇报了这一情况,丁关根严肃地说,你转告宁夏的同志,如果他们把钱花在这些地方,以后就不给了。
小干部还真把话带给宁夏那边,没想到的是,春节时,他们给中宣部送来两卡车的大米,可以看出地方对中宣部,对丁关根是有感激之情。
最后,大米接受了,丁关根下令必须按价付钱,他还叹息说,我们本来是表达一下心意,没想到做成一笔生意。
丁关根不仅是铁面无私、廉洁奉公的领导干部,还是一位桥牌高手,他还是邓小平的牌友,两人在打牌过程中配合默契,“无人能敌。”
2002年,已经是73岁的丁关根,从领导职务上退休下来后,并没有闲着,而是担任了中国桥牌的顾问工作。
2006年,世界桥牌联合会还给丁老颁最高荣誉奖,感谢他一直以来对桥牌的贡献。
要知道,在17年前,该奖项曾颁发给邓小平,可以说这两位桥牌老搭档,兴趣相投,都获得相同殊荣,不得不说是一场别样“缘分”。
晚年的丁关根,一直牵挂着我国京剧艺术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传统艺术逐渐没落。
为了不使京剧艺术失传,2009年,他亲自推动“京剧流派班”,让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进来,让他们有机会得到流派前辈传授技艺。
丁老到了晚年,心系民族艺术的传承发展,真可谓煞费苦心!
结语:
2012年7月22日,丁关根同志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追悼会那天,国家重要领导人全部到场,来送别这位贡献卓越的优秀共产党员,正如人们所言:“丁关根就是一面永不熄灭的火炬,用毕生照亮他人的前程。”
纵观丁关根的一生经历,虽然在铁路战线上,因一场事故而败北,但他敢于亮剑的精神,敢于承担一切责任的勇气,在当今社会,有哪个位高权重的高官,敢有如此大的魄力?
参考资料:
丁关根 百度百科
丁关根部长二三事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丁关根:从铁路技术工人到中宣部部长 共产党员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