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个田氏家族的故事,得从明朝那会儿开始聊。田好谦这个人,1610年出生在河北广平府风正村,现在叫邯郸鸡泽县。家里祖上是山西洪洞迁过来的,到了明朝晚期,田家在当地挺有名气,出过御史大夫田应弼和兵部尚书田应扬这样的高官。
田好谦是田应扬的孙子,他爸没走官路,而是做生意,和朝鲜那边有来往。田好谦自己也聪明,读过书,但不喜欢科举那套,偏爱经商,性格老实本分,没啥纨绔气。
1637年,明朝快撑不住了,清兵入关闹得乱七八糟。田好谦那时28岁,被家里派去朝鲜要账,结果半路遇上清兵,被抓了当俘虏。清兵虐待他们,扔饭在地上让抢着吃,大伙儿都饿坏了去捡,就田好谦站着不动,说自己是中国人,不吃这种东西。
清将看他气度不一样,就放了他一条生路。他没钱没路,流落到朝鲜境内,先靠卖字维持生计,后来被当地兵营管事看中,带到将军具公那儿。
具公见田好谦和其他人不一样,赏识他的才学,让他帮忙。没多久,将军手下闹叛乱,田好谦帮着平了事儿,具公更看重他,推荐给朝鲜国王。田好谦起初不想留,推说不懂当地话,但明朝灭亡后,他没辙了,就接受了官职。
一步步升上去,当了通政大夫和龙骧卫副护军,地位不低,生活富裕,有田有奴仆。他娶了从浙江义乌来的张氏女子,生了四个儿子三个女儿,在朝鲜安了家。
不过田好谦心里一直惦记中国,从没忘本。他教孩子用汉字,说汉语,过中国节日,像春节包饺子、贴春联啥的。逢年过节,全家朝着中国方向跪拜。他老想着回广平府风正村看父母兄弟,但朝鲜那边不放人,怕他跑了不回来。他多次求也没用,只能把这事儿托付给后代,说咱们是广平府田氏,根在中国,得记住。
晚年他思乡太重,哭瞎了双眼。儿子们为了安慰他,按他的描述在汉城西北建了个假风正村,有家庙、槐树、关帝庙啥的。他摸着那些东西,多少有点安慰,但没多久,1687年就去世了。
田好谦死后,他的后代记着他的话。次子田会一后来当了朝鲜遣中使,1706年出使清朝京城。他一到中国就打听鸡泽县田氏,听说有新科举人田思齐和胡御枚是同乡。田思齐正好回家守母丧,没见着面。
田会一时间紧,只能把父亲的画像、书信和家谱留给胡御枚转交。东西辗转送到风正村,田氏族人一看,确认是失踪多年的田好谦一支,就把他们加进族谱,但缺了后代细节,只能留白等着补。
从那以后,两边田氏都立了规矩。朝鲜那边,田氏墓碑上必须刻“广平府田氏”,提醒大家根源。中国这边,风正村田家也口头传,说海外有支族人,将来条件好了得帮他们认祖。清朝中前期闭关锁国,联系难,后期又乱,基本断了音讯。
康熙年间有过书信往来,但没见面。两百年过去,中间有战乱啥的,越来越难。
到了20世纪,情况更复杂。日本侵占朝鲜,消息堵塞。风正村田氏在上世纪20年代凑钱,派两个年轻人去朝鲜寻亲,带家谱徒步走,但路上受阻,过不去边境,只能空手回来。抗日战争前后,朝鲜田氏来信说日寇统治残暴,想集体迁回中国,但战火连天,没成。解放后,朝鲜分成南北,田氏那支成了韩国人。他们经济条件好些,很多人做生意或从政,但一直没忘祖训。
韩国田氏中,田文峻是高丽海运株式会社的CEO,有钱有资源,成为寻亲主力。他翻老家谱,查祖辈线索,2004年联系上邯郸风正乡书记田连平。两人约在山东青岛见面,9月5日,各拿家谱一对。中国这边谱完整,就缺田好谦那支;韩国那边从田好谦开始往下续,正好补上。合起来就是完整的广平府田氏家谱。
见面后,两边族人都激动,韩国田氏陆续来风正村拜祖坟,补族谱。381年的漂泊,到此算结束了。
后续发展呢,两边联系紧密了。风正村建了田氏宗祠,韩国那边也办活动纪念。科技发达,现在用网络、DNA啥的,更容易确认亲缘。田氏家族还出书,讲这个故事,激励其他华人寻根。
381年不是短时间,中间有明清交替、朝鲜王朝变化、日本占领、朝鲜战争啥的,每一步都可能断掉,但没断。
整个事儿有内涵,中国人重家族、讲根源,这不是空话,是实打实的行动。漂泊海外的人,多多少少有这种感觉,族谱就是锚,定住身份。田氏成功寻根,说明坚持有回报。现代社会流动大,很多人忘祖了,这故事提醒大家,别丢了来路。韩国田氏现在混得不错,但还记着中国根,挺真实的。总的来说,这家族的经历,像一面镜子,照出中国人骨子里的那股劲儿。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