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评论员 常少华

据封面新闻报道,近日,河南信阳一名快递员坚持在高温天气送快递,不幸突发热射病,经抢救无效逝世。此事触动公众神经。

经了解,逝者为一位37岁男性,在近四十度的高温下送了一上午快递,中午已经感到身体有点不舒服,没怎么吃饭,喝了些冰饮料,因还挂念有几单快递没送,十二点左右就又出门送货了,下午晕倒在电动车上,直到下午五六点才被路人发现并报警送医院,最终没有抢救过来,第二天凌晨四五点走了。

近期全国已发生多起热射病案例,户外劳动者和家中老人是最易受到热射病威胁的人群。生命的悲剧或受到的威胁,提醒我们升格对“高温”的认识。

炎热是夏天的节令性特征。不像龙卷风、暴雨、寒潮、雹灾等气候现象,过去很长时间,高温天气较少出现在气象灾害的分类中。这些年,如何认识和对待高温,已经在发生一些变化。比如气象部门有明确声音:高温天气是一种气象灾害,高温预警信号黄、橙、红不同等级对应何种影响或风险,也都有提及。

一直以来,“战高温、冒酷暑”的说法很常见,而且被赋予精神意志、敬业精神方面的美好含义。社会正常运行需要一些人在高温中做事,但总的来说,高温是恶劣的工作环境。如果高温天气是灾害,对大多数人而言,高温就不是要去战斗的对象,不是拼耐力的场合。免受极端天气的伤害,应该被看作一种权利,必须受到尊重和保障。

这起案例敲响警钟。户外工作者的不容易,不是我们坐在空调房、办公室就可以凭空想象出来的。很多基层工作者也是在体验了送外卖后,才知道外卖员的工作有多艰辛,才知道他们真正需要什么。

升格对“高温”的认识,得升格对新业态群体的认识。快递小哥、外卖员从事的是新兴职业,他们身上,有活力之“新”,也有面临的问题之“新”。后者就包括,夏天到来时,他们穿行在小区、大马路、写字楼、餐馆、街巷等场所,身体时刻感受着炎热室外和凉快室内的剧烈温差,停不下来,在紧张的服务过程中,自我防护可能根本没时间或没意识展开。笔者留意到,即使是40度高温,很多外卖员身着的工作服还是长袖外套,他们多数时候汗流满了全身也来不及擦拭。我们坐在空调房里,一出门就热得发慌,他们一直在烈日下奋战,免受高温天气伤害,不能不说是一个突出的现实问题。

升格对“高温”的认识,也得升格对保障措施的认识。35℃以上、37℃以下,37℃以上、40℃以下,40℃以上,“高温”有这么几个槛。从过去的情况看,温度到什么级别,应当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哪些情况下,用人单位全天安排劳动者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小时,有规定,但落实的还不理想。快递小哥、外卖员们在权益保障上遇到的问题,和其他户外工作者还有些区别,因为他们的劳动方式在灵活、机动中更显奔忙。很多城市在地铁站开放了纳凉区,设置了休息驿站,并设点提供公共医疗救助服务,这是值得肯定的。除此,平台作为外卖员、快递员的雇佣企业,也应主动承担好社会责任,了解和关心员工的工作状态,在绩效评价、相关补贴、安全教育等方面都考虑得更周到一点。再进一步,还有什么可以做的?需要有升级版的思考和行动。

很多时候,过去的经验、老一辈的经验已经不太适用未来的天气变化,从根本上意识到高温天气的严重性,不要“没苦硬吃”,更不要怀有侥幸心理,完善知识普及,让预防保障和劳动者的工作实情适配好,才能筑牢生命健康“防护墙”。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