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桦加沙台风席卷我国南方部分地区。一时间多个词条冲上热搜,其中一条桦加沙的“外眼结构”引起热议。

桦加沙的“双眼皮”有什么特殊之处

不少人感到好奇:台风的外眼结构在哪里?难道还有别的眼吗?多了眼的台风是不是威力更大?其实,台风的双眼结构并不算罕见,今天我们就来解读一下这种台风的“双眼皮”现象。

什么是眼墙?

首先,一个较强的台风自外向内,依次为外侧下沉气流区、螺旋雨带区、眼壁云墙区和中心被眼壁云墙围成的台风眼(见图 1/图 2)。其中,眼壁云墙区(眼墙区)台风中心附近、由环绕台风眼的对流云组成,往往也是风雨最激烈的区域,通常所说的“中心附近最大风力XX级”就是指这一区域。

桦加沙的“双眼皮”有什么特殊之处

图一:台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桦加沙的“双眼皮”有什么特殊之处


图二:台风水平方向上的结构分布。

不过,台风在海洋上的发展是动态的,眼墙也不是一成不变。当出现不利的环境,眼墙也会对应着一定程度的调整。

例如,台风中心区域强烈的气旋风场,会促进深层较冷的海水上涌到海表(这一过程称作 Ekman 抽吸);由于较冷的海水蒸发的水汽较弱,从而不利于台风利用水汽凝结释放的潜热能发展,甚至导致台风减弱。

如果台风移动速度较快,这些冷水不会产生明显影响;但如果移动较慢以至停滞,中心附近的冷海水就会削弱眼壁云墙的强度,反而由于外侧螺旋雨带处风力相对较小,下方冷海水上涌不明显而仍然能够发展。此时如果存在发展较强的外侧螺旋雨带,就可能在增强的过程中进一步阻断向内侧眼壁的水汽与能量输送,甚至直接抑制眼壁对流发展,导致眼壁进一步衰弱。

螺旋雨带在发展过程中会进一步收缩,在原有眼壁的外侧形成新的眼壁,就可能出现“双眼皮”一般的两层眼墙现象。如果这个新眼壁完全取代旧眼壁,就是“眼壁置换”现象——如同台风的“蜕皮”换新。这在较强台风里非常普遍,并非罕见现象。

桦加沙的“双眼皮”有什么特殊之处

2024 年 9 月的超强台风“摩羯”登陆海南岛前的双眼结构(红圈-外眼墙,蓝圈-内眼墙)


台风出现“双眼皮”,

会带来什么?

在双眼墙状态出现时,多数时候伴随中心附近的旧眼墙(内侧眼墙)明显减弱,而外眼墙未完全发展,因而台风中心附近能量相对向外分散,总体也进入减弱期,此时外眼墙比起先前身为“螺旋雨带”时风雨明显增强。但眼壁置换完成后,如果环境仍然适合台风发展,台风仍可能会重新增强。

桦加沙的“双眼皮”有什么特殊之处

2019 年超强台风“利奇马”登陆浙江前的多层眼墙结构

最近的台风“桦加沙”在周二早晨起就有明显的双眼墙结构,并在昨天凌晨到上午接近珠三角沿海时依然出现了这样的结构。不过,由于先前路径略微偏南而稍远离了珠三角地区。

严格意义上,外眼墙(下图黑圈)只抵达澳门和珠海部分地区(包括万山群岛),香港、深圳以及更内陆地区则还是内侧螺旋雨带影响(下图灰色斜线),但当时的影响依然强烈。昨天下午台风桦加沙在广东阳江登陆,登陆地和附近地区也受到了眼墙区影响,有着最为剧烈的风雨。不少居民在网络上发布视频,可以看到台风登陆后对整个城市的破坏程度。

桦加沙的“双眼皮”有什么特殊之处

昨日上午 10:54 时的华南雷达,黑圈为台风桦加沙的外眼墙,灰色阴影是影响珠三角和粤东等地的螺旋雨带。图片来源:中央气象台

桦加沙的“双眼皮”有什么特殊之处

图源:某社交平台

今天(25日)早晨,台风桦加沙由强热带风暴级减弱为热带风暴级,早晨 5 时其中心位于广西北海市东偏南方向约 25 公里的近海海面上,就是北纬 21.4 度、东经 109.4 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 9 级(23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 990 百帕。

桦加沙的“双眼皮”有什么特殊之处

大风预报: 25 日 8 时至 26 日 8 时,南海北部、北部湾、广东沿海及西南部地区、珠江口区、广西沿海将有 6 至 7 级、阵风 8 至 9 级的大风,台风中心经过的附近海域或地区风力可达 8 级、阵风 9 至 10 级。

桦加沙的“双眼皮”有什么特殊之处

降水预报:25 日 8 时至 26 日 8 时,广西中南部、云南东南部、贵州南部、广东西部和北部、海南岛东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其中,广西西南部、云南东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暴雨(100 至 200 毫米)。

桦加沙的“双眼皮”有什么特殊之处

策划制作

作者丨风云梦远 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博士生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审核丨信欣 中国气象局高级工程师

策划丨张一诺

责编丨张一诺

审校丨徐来、张林林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