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一句“俄罗斯是纸老虎”,让俄乌战场的外交迷雾更加浓重。
“俄罗斯是纸老虎。”9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纽约联合国大会期间,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会晤后,在社交媒体上发表了这一引发全球瞩目的言论。他前所未有地表示,“乌克兰在欧盟支持下,有能力战斗并赢回全部领土”。
这一表态与他过去一年间主张乌克兰“以土地换和平”的立场形成鲜明对比。就在不久前,特朗普还多次施压基辅政府在谈判中做出领土让步,甚至称乌克兰为“腐败、无法自立的国家”。
特朗普的转变令国际观察家们措手不及。美国国务卿鲁比奥,解释这一转变的原因时称,“俄罗斯拖延和平进程” 促使特朗普改变了对莫斯科的态度。
戏剧性转变:从施压乌克兰到称俄为“纸老虎”
特朗普对俄乌冲突的立场发生了180度大反转。过去几个月中,他对乌克兰的态度以“施压”和“贬低”为主,多次公开质疑对乌援助的必要性,称其为“无底洞”。
普在2024年总统竞选期间甚至表示,若自己当选,将迫使俄乌达成协议,否则北约可能解体。这些言论一度削弱了西方对乌支持的团结,助长了俄罗斯的强硬立场。
然而,在联合国大会期间,与泽连斯基和欧洲各国领导人会面后,特朗普的立场出现了戏剧性变化。他不仅明确支持乌克兰收复失地,更罕见表示美国将继续为北约盟国提供武器,并认同“击落侵犯领空的俄罗斯飞机”是正当防卫。
当被记者问及北约国家是否应“击落进入其领空的俄罗斯飞机”时,特朗普干脆地回答:“是的。” 这一强硬表态与他此前对北约行动的保留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态度转变背后的三重因素
特朗普的立场突变,绝非一时兴起,而是三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欧洲盟友的强力说服是首要因素。德国、英国、法国、波兰等北约核心成员国,不断向特朗普阐明:任何承认俄罗斯占领区的“停火协议”,都将是西方集体安全信誉的彻底破产。
近期俄罗斯无人机侵犯波兰领空,战机“擦边”飞越爱沙尼亚领空等事件,让欧洲展现出高度团结。这向特朗普传递了明确信号:如果美国继续推行“交易式和平”政策,它将沦为被盟友疏远的局外人。
对普京的失望则是另一个关键因素。特朗普原本期待,能在与普京的私人关系基础上,达成某种框架协议。他在与英国首相斯塔默的联合记者会上表示:“我本以为,得益于我和普京的关系,这是最容易解决的问题,但遗憾的是,这种关系毫无意义。”
阿拉斯加“特普会”后,普京在领土问题上寸步不让,使特朗普的挫败感日益加深。这种“被辜负”的感觉可能引发了特朗普的报复心理。
国内政治考量也不容忽视。随着2026年中期选举临近,特朗普急需塑造“外交胜利者”形象以巩固支持率。他转而强调乌克兰“收复失地”的可能性,既迎合国内鹰派势力,又通过施压俄罗斯和乌克兰,试图在谈判中占据主动。
战略考量还是个人赌气?
特朗普的态度转变引发了一个关键问题:这是战略考量还是个人赌气?
从战略层面看,特朗普可能确实意识到,一个“虚弱”的俄罗斯比一个“胜利”的俄罗斯更符合美国利益。支持乌克兰反攻,既能持续消耗俄罗斯国力,又能巩固跨大西洋联盟,符合其“美国优先”框架下的大国博弈逻辑。
特朗普的乌克兰问题特使基思·凯洛格,提出了更具战略野心的方案:切断俄罗斯的经济命脉。他主张封锁波罗的海,因为该海域承担了俄罗斯70%以上的石油出口运输量,这一措施将重创俄能源收入。
然而,也有人认为这更像是特朗普的个人赌气。特朗普是一个很自信,甚至过度自信的人。他对自己解决俄乌冲突的能力过于自信,但当普京未按预期妥协时,他可能感到面子受损。
于是产生了“好吧,我的话你不听,那我就让你倒霉”的心理。在很大程度上,这是一种赌气与报复心理的发泄,而非经过周密战略研判的结果。
实际政策转变有限
尽管特朗普的言论急剧转向强硬,但实际政策转变却相对有限。
在联合国大会期间,特朗普虽然表示,考虑向乌克兰提供美制远程武器,并解除其攻击俄罗斯境内目标的限制,但并未作出明确承诺。知情官员透露,特朗普回应泽连斯基的请求时称,“不反对这一想法”,但没有确认会改变现行禁令。
特朗普的立场转变可能如美国国务卿鲁比奥所说,是因为“特朗普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耐心,希望取得外交突破,但结果不只是和平进程陷入停滞,我们还进入了潜在升级的阶段”。
无论出于战略考量还是个人赌气,特朗普的表态已经给俄乌冲突带来了新的变数。唯有时间能告诉我们,这场“战略性赌气”会将俄乌冲突引向何方。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