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印度还是没撑住,被美国施压后果断和俄罗斯断了石油贸易,现在只剩下中国还在坚守了。
这几年,印度正在努力打造一个新兴大国的形象。可当真正的博弈来临时,表态容易,站稳却难。就在美国要求各国停止进口俄罗斯石油的关键时刻,曾高喊战略自主的印度,悄悄地选择退出,多家印度国有能源公司暂停了俄油采购。这一次,莫迪政府没再坚持。
而另一边,中国面对相同的美方压力,却依然维持自己的能源进口政策不变,外交部也明确表态:不会接受他国干预。
印度撤出俄油采购,现实妥协了
7月下旬,印度最大的几家国有炼油企业,包括印度石油公司(IOC)、印度斯坦石油公司(HPCL)以及巴拉特石油公司(BPCL),相继暂停从俄罗斯进口原油。这一决定并没有通过公开声明对外宣布,而是从交易端默默开始调整。
路透社率先披露了这一变化,并指出背后主要原因是来自特朗普政府的直接施压。
特朗普再次使用了他惯用的策略:要么合作,要么制裁。他在多个场合公开批评印度在国际事务中“骑墙”,一边维护与俄方的合作关系,一边又希望从美方获得贸易红利。
特朗普团队随即宣布,将对印度商品加征25%的关税,并考虑对继续采购俄罗斯能源的行为施加“二级制裁”。
印度能源市场对外依存度高,超过80%的原油需求依赖进口,而俄罗斯原油在过去两年快速增长,仅2025年上半年就占据了印度进口结构的三分之一。
之所以选择俄罗斯,一是因为价格便宜,二是交易灵活。可一旦美国将制裁延伸至金融、保险和运输环节,印度的能源链条就面临实质性风险。
莫迪政府虽然在国内仍在强调“战略自主”,但在实际操作中已开始为断供做准备,要求能源企业研究来自中东、非洲的替代方案,甚至考虑增加本国炼厂的储备使用率。这一切说明,印度虽然没有高调宣布政策转向,但已经在实质性地脱钩俄罗斯原油。
这并不是灵活应对,而是现实妥协。印度很清楚,一旦美国真的动手,其国内市场、技术引进和对美出口将全面受限。相比之下,俄罗斯原油虽然便宜,但带来的地缘风险已超出印度承受范围。
这一次,特朗普对印度下手的时机选得非常精准。其一,印度在去年至今与俄罗斯的能源联系变得紧密,成为俄油最大买家之一,受打击的效果显著;其二,印度国内刚结束一轮选举,莫迪政府虽然获得连任,但政策空间和国际信誉正处于敏感期;其三,美印之间的贸易摩擦已经积压多年,特朗普正好借题发挥。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日前的公开讲话中直言不讳:“印度不是一个可靠的合作伙伴”,并称其在关键议题上态度不明、动作迟缓,与其全球角色并不匹配。这种公开批评不仅让印度在国际舆论场难堪,也明确了美方态度:不想再容忍印度在中美俄之间左右逢源。
而特朗普本人更是直接点名印度一边进口俄油,一边向美方要技术、要投资,这种双面行为他无法接受。于是,关税、制裁、舆论夹击一并上阵,不止是逼迫印度在能源问题上表态,更是要敲打印度此前的战略。
印度最终选择妥协,这恰恰说明特朗普策略的现实效果仍在。虽然这种方式争议不断,但对一些国家而言,没有足够的国力和战略独立,就很难在这类博弈中坚持自己的初衷。
中国坚持俄油进口,是在守住自主权
与印度迅速作出调整不同,中国在面对相同压力时,选择了继续坚持既定路线。美方在7月于瑞典举行的中美谈判中,明确要求中国减少对俄罗斯和伊朗的能源进口,但中方代表团当场拒绝,并强调这是中国的主权事务,美方无权干涉。
随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公开表态,坚决反对美国对第三国实施单边制裁,并强调“长臂管辖”不符合国际法。这种态度不仅是一种外交立场的延续,更是中国在能源领域底线的体现。
中国的能源战略布局一直强调“多元化、安全性、长期合作”。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后,虽然面临美欧压力,中国并没有削减俄油进口,反而在支付方式、运输路径、仓储容量等方面做了充分准备,确保即使美方施加金融封锁,也不会对国内能源供应造成实质影响。
2025年上半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总量同比上涨,同时还扩大了与伊朗、沙特、阿联酋等国的能源合作。
中国已经构建起“能源抗压体系”,不仅能应对美方压力,还能在供应中断时快速切换。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这种坚持,并不意味着对抗,而是一旦接受对俄制裁的逻辑,中国未来在与其他国家的能源、金融、技术合作中也将不断遇到同样的门槛。因此,守住这个口子,是对国家长期利益的保护。
战略自主这个词,这几年被很多国家频繁使用。印度是最典型的例子之一。它提出“不选边、不结盟”,强调“全球南方”的话语权,试图在中美之间左右平衡。
然而,当真正的压力来临时,印度的选择显示出,所谓“自主”,如果没有足够的经济、技术、外交支撑,其实是一种脆弱的姿态。
印度的退场,不只是对俄罗斯的一次抛弃,也是对自身战略定位的一次修正。它在关键时刻选择服从美国的规则体系,说明印度在全球能源安全上,并不具备独立决策的能力。
反观中国,虽然也面对美方施压,但依然能坚持按自身利益行事,这才是真正的战略自主。一个国家是否崛起,不在于喊得多响,而在于能否在关键节点上维护自身利益不被动摇。
这一次,中国没有选择低头,印度却选择了避险。
参考资料:
消息人士:过去一周,印度国有炼油商因折扣减少和特朗普的关税威胁而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
2025-07-31 18:28·和讯网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