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中结尾
提到邓文迪,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才华横溢、野心勃勃、名利双收的成功女性,然而还有位女性,她的人生经历一点都不亚于邓文迪。
邓文迪
她就是18岁被保送清华、27岁博士毕业,6年时间从职场新人成为合伙人,替前“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花钱的李一诺,如今她在四年里生了三个娃,可谓家庭事业双丰收。
他是怎么做到这些的呢?又是怎样一步步成为人生赢家的?
李一诺
“普通女孩”逆袭成“人生赢家”
1978年,李一诺出生于山东济南,她的父亲是一名普通工人,母亲是一名化工技术员,家庭并不富裕,但也算是小康。
按理来说,像李一诺这样的家庭背景,她未来大概率是循规蹈矩地完成基础的学习和工作,但从12岁那一年起,李一诺的人生转折接踵而来。
当时,李一诺发现母亲经常偷偷流泪,敏感的她揣测到了家里的问题,父母的婚姻已经亮起了红灯,在那个年代离婚是被人议论的“丑事”,而12岁的李一诺,做出了一个极少有人敢做的“大人决定”,她对母亲说:
“如果过得不开心,就跟爸爸离婚吧。”
这句话让母亲心头一震,随后,在她的劝说和鼓励下,母女俩共同面对了婚变的局面,最终走出了艰难的日子。
从那时起,独立和成熟就成为了李一诺身上最鲜明的特质。“妈妈是我人生中最大的榜样”,李一诺曾在公开场合提到,这位从生活重压中扛起家庭的母亲,成为她日后高压环境下坚持不懈的一大支柱。
家庭的波折让她早早学会了如何与挫折共存,这种特质不仅体现在生活里,在学业上更是突出。
李一诺小时候并非“完美学霸”,也有过成绩卡在80分难提升、焦虑得睡不着觉的经历,但她母亲的一句“每一份努力,都会在未来找到回报”牢牢影响了她。
18岁那年,李一诺以优异成绩保送清华大学生物系,从那一刻开始,她用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证明了什么叫“人生没有白走的路”。
从博士到麦肯锡合伙人
大学阶段的李一诺不仅忙着学术,还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这也让她在学术与社交两方面得到平衡。
毕业后,她拿到全额奖学金,前往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攻读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更惊人的是,她3年时间就成功拿下博士头衔,当时她年仅27岁。
博士毕业后,她转行进入全球咨询顶级公司麦肯锡,成为一名职场新人。
2004年入职时,李一诺面临的是“无数全球精英竞争”的高压环境,但她以不服输的性格,在短短6年内逆袭难度最大的职场升职之路:
从一个职场新人,到成为麦肯锡北京办公室的合伙人和首席代表。
行业里流传着一个说法,能够晋升到合伙人,每个人身上都至少顶着三项特质:高效、抗压、与众不同,而这些李一诺全部都具备,然而在麦肯锡取得显著成就后,李一诺并没有满足于现状,2008年,她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
转向盖茨基金会,出任中国区首席代表。
这一决定,让她开启了一段全新的职业生涯,也让她有了一个令人羡慕的经历,那就是替比尔・盖茨花钱。
替“世界首富”花钱
作为盖茨基金会北京办公室的负责人,李一诺帮助基金会在中国进行了诸多变革。
她将资金用于全球健康、发展和政策领域的项目,同时推动覆盖贫困地区的教育与医疗事业,在她的努力下,基金会在中国农村教育方面增加了投资力度,许多项目直接影响了数百万欠发达地区的儿童。
基金会统计显示,在李一诺的任期内,盖茨基金会共向中国投入了超过15亿美元,直接或间接改善了3000多万人口的健康和教育条件。
但是管理慈善,从来不是简单的“花钱”,李一诺也曾多次感慨资源有限,而需求总是无限的,如何在责任与需求之间找到平衡,是她做这份职业常常思考的问题。
而“用一分钱办三分事、追求社会影响力最大化”,是她对外公开提到的理念。
家庭与事业齐头并进
与事业上的耀眼成就一样,李一诺的家庭也非常幸福,她在事业巅峰期选择了婚姻,并在短短4年间生下三个孩子
有人觉得,“女强人”不需要生育这样“耗时耗力”的事,但李一诺不仅打破了这种观念,还活出了职业与家庭双成功的现代女性榜样。
李一诺并不认为兼顾事业与家庭是一种“个人牺牲”,她把教育孩子的经历与自己所学结合起来,注重中西教育观念的融合。
2020年她从盖茨基金会离职后,还建立了一所名为“一土学校”的教育机构,探索个性化教育的新模式,帮助更多孩子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获得全面发展的机会。
她常常在社交平台分享育儿经验,比如“如何让孩子不沉迷电子屏幕”、“10分钟课件演示法则”等,得到了不少家长的追随。她用自己的教育理念打造了一个“责任感+独立性”的家庭模式,将母亲传递给她的坚持与爱,又延续到了孩子身上。
结语
李一诺的故事让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很多人都觉得她是一个天生的天才,但如果仔细了解她就会发现,并不是天才定义了她,而是由始至终的坚韧和强大信念成就了她。
她从一个在困境中成长的普通女孩,到后来以学业冲刺到最顶峰,再到实现职场跃升,最终致力于慈善和教育的复合型思考者。
她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但她总在困难里找到那个“不放弃”的自己,也在告诉大家,成功没有模板,只要找到自己的方向,坚持去做,就可能实现超乎想象的改变。
信息来源:
李一诺个人微博账号
新京报2022.02.25《女足夺冠、谷爱凌夺金,李一诺谈女性力量:活出了职业和生命价值》
澎湃新闻2021.03.03《李一诺:不活在别人的打分表里》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