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桃李面包因中秋月饼广告文案“觉得不好吃是还没遭社会毒打”引发轩然大波,紧接着被曝产品菌落总数显著超标,双重危机下品牌信任跌至冰点。

惊爆!一国产巨头“塌房” 细菌严重超标,市值蒸发,央媒点名怒批


惊爆!一国产巨头“塌房” 细菌严重超标,市值蒸发,央媒点名怒批

央媒《中国青年报》等点名批评,而企业2025年上半年营收26.1亿元同比下滑13.6%、净利润2.04亿元同比减少29.7%的财报数据 ,更暴露其营销投入与管理失序的深层矛盾。

惊爆!一国产巨头“塌房” 细菌严重超标,市值蒸发,央媒点名怒批

一、价值观争议:冒犯式营销触怒消费者

这则电梯广告将“不喜欢五仁月饼”与“人生阅历不足”强行捆绑,被网友痛批为“爹味说教”。

惊爆!一国产巨头“塌房” 细菌严重超标,市值蒸发,央媒点名怒批

北京盈科(合肥)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杜成祥指出,该文案涉嫌违反《广告法》第九条关于“不得妨碍社会公共秩序或违背社会良好风尚”的规定,属于对年轻群体的人格否定。

惊爆!一国产巨头“塌房” 细菌严重超标,市值蒸发,央媒点名怒批

截至9月6日,京东平台该产品已显示无货,淘宝客服称“因销量好暂时缺货”,但消费者抵制情绪可见一斑 。

惊爆!一国产巨头“塌房” 细菌严重超标,市值蒸发,央媒点名怒批

尽管桃李面包火速下架广告并致歉,称“全是领导责任”,甚至调侃“领导正在接受现实毒打”,但这种自黑式公关未能平息舆论。《极目新闻》等媒体尖锐指出,企业试图通过“甩锅管理层”转移矛盾,实则暴露内部审核机制形同虚设 。

惊爆!一国产巨头“塌房” 细菌严重超标,市值蒸发,央媒点名怒批

二、质量危机:菌落超标折射管理漏洞

与广告风波同步发酵的,是山东省市监局通报的醇熟切片面包菌落总数超标问题。专业检测显示,菌落总数异常偏高易导致食品变质并引发健康风险。

惊爆!一国产巨头“塌房” 细菌严重超标,市值蒸发,央媒点名怒批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首次质量事故:2024年4月生产的同类产品也曾因同样问题被通报,2022年“飞虫门”事件中企业仅被罚款5万元。更讽刺的是,2025年上半年桃李面包广告及宣传费用同比激增40%至4296万元 ,这种“重营销轻品控”的策略,最终反噬品牌根基。

惊爆!一国产巨头“塌房” 细菌严重超标,市值蒸发,央媒点名怒批

面对监管通报,桃李面包起初对检测结果提出异议,直至被市场监管部门驳回才公开致歉。这种“先抵赖后认错”的态度,与2023年消费者吃出带锈刀片事件中“生产环节不可能有异物”的回应如出一辙。法律界人士强调,若此次菌落超标涉及食品安全犯罪,企业负责人可能面临刑事责任。

惊爆!一国产巨头“塌房” 细菌严重超标,市值蒸发,央媒点名怒批

三、信任崩塌:从消费抵制到资本用脚投票

双重危机下,桃李面包市值从2021年峰值450亿跌至90.86亿,蒸发超350亿。资本市场的恐慌情绪,折射出投资者对其长期竞争力的担忧。

惊爆!一国产巨头“塌房” 细菌严重超标,市值蒸发,央媒点名怒批

2025年半年报显示,企业研发费用同比减少30.81%,而广告投入却逆势增长,这种资源错配导致产品创新乏力,主力仍为高糖高油的传统切片面包,难以满足健康消费趋势 。

惊爆!一国产巨头“塌房” 细菌严重超标,市值蒸发,央媒点名怒批

在销售终端,28万个零售网点的覆盖优势反而放大了危机影响。消费者在社交平台发起“避雷桃李”话题,部分超市已将其产品下架。更严峻的是,其“短保面包”的核心卖点因多次食安问题遭到质疑,有消费者发现所谓“7天保质期”产品竟含有脱氢乙酸钠等防腐剂。

惊爆!一国产巨头“塌房” 细菌严重超标,市值蒸发,央媒点名怒批

四、行业警示:质量与尊重是食品企业生命线

这场危机暴露出食品行业两大隐忧:一是部分企业过度依赖营销噱头,忽视产品本质;二是现行处罚力度(如此次菌落超标罚款仅1万元)与企业年利润(2024年净利润5.22亿元)严重失衡,难以形成有效震慑 。业内人士呼吁,应建立“惩罚性赔偿”机制,将违法成本与企业市值挂钩。

惊爆!一国产巨头“塌房” 细菌严重超标,市值蒸发,央媒点名怒批

值得关注的是,桃李面包并非孤例。近年来某外卖平台、某白酒品牌均因价值观误导广告被处罚,而烘焙行业整体增速放缓(2024年中国市场规模2536亿元,同比仅增3.2%) ,更凸显合规经营的重要性。专家建议,企业应建立“消费者体验委员会”等第三方监督机制,在产品研发、营销策划等环节引入用户参与。

惊爆!一国产巨头“塌房” 细菌严重超标,市值蒸发,央媒点名怒批

当市值蒸发350亿的现实摆在面前,桃李面包的教训深刻警示:在食品行业,任何试图用营销掩盖质量问题、用话术消解消费者信任的行为,最终都将付出惨重代价。

惊爆!一国产巨头“塌房” 细菌严重超标,市值蒸发,央媒点名怒批

正如《中国青年报》所评:“食品企业的敬畏心,不应只体现在危机后的道歉声明里,更要贯穿于每一个生产环节、每一句宣传文案中。”在消费主权觉醒的时代,唯有将“安全”与“尊重”刻入基因,才能在市场浪潮中站稳脚跟。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