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大自然里有些植物特别稀有,稀有到全世界就剩一棵野生个体,这听起来像科幻故事,但现实中还真有这么一种树,叫普陀鹅耳枥。

它被称作“地球独子”,因为野生状态下就那一棵,位于浙江舟山普陀山的佛顶山慧济寺西侧,树龄大概250到260年。

地球独子:全世界曾仅剩一株!为拯救它,我国用火箭把它送上太空

这棵树不是随便长在那儿的,它是中国特有种,属于桦木科鹅耳枥属,树皮灰色,小枝棕色,叶子椭圆形,边缘有不规则的锯齿,两面都有绒毛。

雄花和雌花同株,但开花时间错开,雄花先开,雌花后跟上,重叠期就那么几天,授粉难度大,加上当地季风气候,风大雨多,种子容易被吹走,成熟率低得可怜。

地球独子:全世界曾仅剩一株!为拯救它,我国用火箭把它送上太空

这棵树的发现挺有意思,1930年,植物学家钟观光去普陀山考察时注意到了它。当时他采集了标本,但没马上命名。

两年后,林学家郑万钧仔细鉴定,确认这是个新种,就取名普陀鹅耳枥,因为产地在普陀山。

钟观光是北京大学教授,早年在中国现代植物学上贡献不小,他率队采集了很多浙江植物标本,建立标本室。郑万钧留学美国,回国后在中央大学教书,专攻树木分类,还发现了金钱松等物种。

他们俩的工作让普陀鹅耳枥进了科学视野,但那时谁也没想到,它会成为全球仅剩的野生一株。

地球独子:全世界曾仅剩一株!为拯救它,我国用火箭把它送上太空

为什么会这么稀少?

一方面是自然条件限制。普陀鹅耳枥耐阴,对土壤要求高,喜欢深厚肥沃的中性或微酸性土,石灰性土壤也行,但舟山岛上亚热带季风气候,四月开花期常遇大风和雨,雄花散粉期和雌花可授期重叠才6天左右。

雄花序分布均匀,雌花序偏上部,花粉传上去难。种子产量低,100粒里饱满的就2到4粒,还容易被台风毁掉。

地球独子:全世界曾仅剩一株!为拯救它,我国用火箭把它送上太空

另一方面,人为因素加剧了问题。上世纪50年代末,普陀山周边毁林开垦,植被破坏严重,本来就不多的普陀鹅耳枥种群锐减,只剩慧济寺西侧那一棵。

国际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把它列为极危等级,1999年我国定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列入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名录,现存植株最少的一个。

地球独子:全世界曾仅剩一株!为拯救它,我国用火箭把它送上太空

面对这种局面,科学家们没坐视不管,早早就开始抢救。最初试人工授粉,爬上树冠用刷子帮雄花粉涂到雌花上,但成功率低,只有2.5%。

后来转到克隆繁殖,扦插、组织培养,效果好点。从1978年杭州植物园先采集种子,育出15株实生苗开始,南京、上海、庐山等植物园陆续跟进。

地球独子:全世界曾仅剩一株!为拯救它,我国用火箭把它送上太空

到2000年,舟山市林业科技团队系统介入,搞了10多个项目,建立了播种、扦插、嫁接、组培技术体系。

2008年,人工苗破万株;2015年,累计超4万株,还建了专类苗圃和人工种群基地,比如腾坑湾和马岙。

地球独子:全世界曾仅剩一株!为拯救它,我国用火箭把它送上太空

但这些苗木基因都来自同一母树,单一性高,抗病能力弱,一旦遇病虫害或环境变,可能全灭。科学家想出大胆主意:用太空环境诱变基因。太空无重力、高辐射,能改变种子基因,提升多样性。

2011年,我国航天事业正火热,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搭载了4种中国特有树种种子,包括普陀鹅耳枥的。

9月29日,长征二号FT1火箭从酒泉升空,种子在轨飞15天,暴露在宇宙射线下。

返回后,送航天育种中心监测,发现基因变异,部分种子发芽率和抗逆性提高。这些变异苗被培育,移植到全国植物园,丰富了种群遗传。

地球独子:全世界曾仅剩一株!为拯救它,我国用火箭把它送上太空

这个太空育种不是心血来潮,早有基础。普陀鹅耳枥种子小坚果状,卵圆形,无毛有肋。太空之旅后,变异包括花期调整、授粉效率升。结合地面克隆,种群逐步稳定。

2017年,舟山林科院项目推动野外回归,在普陀山周边选坡地,挖坑栽苗,围网保护。台风季加固支架,清除入侵植物。结果,部分回归苗天然更新,落种长出幼苗,不再全靠人工。

地球独子:全世界曾仅剩一株!为拯救它,我国用火箭把它送上太空

到现在,保护成效明显。2022年,上海辰山植物园的普陀鹅耳枥首次结果,标志迁地保护成功。

2025年,国家林草局数据,被发现时仅1株,现在野外回归4000余株,人工苗数万株。分布扩展到昆明、北京、杭州等地植物园,建立基因库,冷冻保存种子,分析基因变异。

母树周围设保护区,铁栅栏、监控,24小时巡逻,土壤酸碱度和湿度定期测,施有机肥防烂根。每年春季,专家检查花序,辅助授粉,确保健康。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