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数近些年美剧里的爆款,聚焦青少年性成长的题材很吃香。

比如网飞推出的《性教育》,黄爆台HBO的《亢奋》等等。

最近又挖到一部口碑不错的性喜剧,以四个大学女生为主角,剧名简单粗暴,毫不遮遮掩掩——《大学女生的性生活》

这部剧由敏迪·卡灵编剧。

她执笔的剧集《好想做一次》,之前我也和大家聊过。

这部《大学女生的性生活》是如出一辙的风格,有着个性鲜明的角色、抓马的剧情、幽默的台词,尺度全开但并不低俗,反而借由“性”这一话题触及到了青少年在由家庭走入社会过程中遭遇的各种困惑。

剧中的四名主角,家庭和教育背景各不相同。

其中,金伯利是个学霸,靠奖学金进入了顶尖学府,平日勤工俭学,到餐厅做兼职赚点生活费。

她的家教十分保守,性教育更是聊胜于无。

好不容易上了大学,父母送到校门口还不忘嘱咐她千万别跟“坏孩子”一块玩,耽于享乐荒废了学习。

贝拉是个印度裔姑娘,梦想成为喜剧写手。

在四人之中,她对性的态度最为开放,将其视为纯粹的肉体关系,只走肾不走心,还是个重度颜控。

为了进入学校的喜剧社团,她不惜“性贿赂”了几名社员。

室友们听到后大跌眼镜,贝拉却表示无所谓,反正对方长得不错,她也不亏。

惠妮是个“官二代”,母亲是华盛顿州的参议员。

母亲对她的唯一要求,就是在学校期间别搞出什么会上新闻的丑闻。

但偏偏惠妮是个恋爱脑,入学没几天就和足球队的助教搞在了一起。

最后一位蕾登,是个白富美,家里经济条件优渥。

她本来说好和闺蜜们住同一间宿舍,没想到对方嘴上同意,递交申请时却刻意要求不和她安排在一起。

蕾登兴高采烈地入学,推开宿舍大门的瞬间傻了眼。

被朋友背叛的感觉让她一整天对谁都没有好脸色,乍看之下是那种典型的金发mean girl形象。

但她其实是个深柜,拒绝和室友们一块去派对、拒绝身边男孩子的追求让人误以为她高傲不合群,实际上只是单纯不感兴趣而已。

可以想像,这样四个人住在同一屋檐下,产生摩擦是少不了的,毕竟大家的性格、观念,生活习惯都相差太大了。

剧集既然以“性”为题,故事自然围绕着主角们的情感生活展开。

比如家教严格的贝拉,其实是四人里唯一有男友的一个。只不过以前以学业为重,再加上有家长看管,两人从未发生过关系。

进了大学,贝拉瞬间感受到了离家的自由。

抱着对性的好奇,她着急忙慌地和男友初尝禁果,以为自己终于能过上正常的情侣生活,却没想到对方在第二天就甩了她。

随着这当头一棒而来的,还有大学生活处处不如她想象的地方。

她原本对结交新朋友充满期待,可看着身边的同学们有的才华惊人,有的家财万贯,有的社交智商超群,相比之下自己似乎没有一处出众,从小作为优等生长大的她忽然感受到了人外有人的落差。

她本以为法语是自己的强项,选了一门法语课程。

可到了课上才发现同学们都能用流利的法语和老师对话,假期实习履历不是奥运会志愿者,就是给修复卢浮宫做义工,自己跟他们完全不是一个段位。

课后老师也委婉地建议她去选更适合自己的课程。

可她反而被刺激到了,决心疯狂学习,赶上大家的进度。

不过,这并不是一个“小镇做题家”努力逆袭的故事。

为了恶补法语,她找到蕾登的哥哥尼可做家教。

在她沮丧至极的时刻,尼可始终帮助和安慰着她,似乎也能看到她身上非同寻常的闪光点。金伯利以为这次自己抓住了真正的爱情,两人一来二去越走越近。

可被激情冲昏头脑的她,似乎无法明确爱情在生活中的定位,将时间和精力全部耗费在和尼可的缠绵中,一度为此荒废学业……

又比如“官二代”惠妮,她是个极有主见的女孩。母亲为人强势,总想以自己的方式保护她,可越是这样,她越有逆反心理。

助教利用了这一点,隐瞒自己有家室的事实和她搞婚外情,即便破绽百出,但惠妮还是被他骗得团团转。

剧中的故事虽然发生在校园,整体风格轻松幽默,但每个人的遭遇都不乏糟心之处,人性里的自私、虚伪在情感关系中显得尤为刺眼。

值得一提的是,剧集对角色的刻画并不脸谱化,甚至能感觉到编剧在刻意打破传统校园喜剧的套路和人物刻板印象。

比如性观念开放的贝拉,其实有着清晰的底线。

她可以接受露水情缘,但面对骚扰会勇敢反击。

她最终是靠作品进入了梦寐以求的喜剧社团,然而当她发现社团二把手多次对自己和另一名同学实施骚扰时,不惜退团也要将此事闹大曝光。

还有开场时一脸“霸凌女”形象的蕾登,实际上对朋友十分仗义,还是个数学天才,并非同类作品中经常塑造的那种“无脑金发女”。

她对自我性取向的剖析也很有意思。她一直为此困惑和烦恼,不愿出柜,倒不是感到羞耻,而是觉得这事原本很自然,但却被搞得特别小题大做。

那些性少数群体,一旦发声,这个政治身份就突然变成了他们最主要的标签,言行举止都受到裹挟。可事实上,她没那么热衷政治,没那么在乎这个标签,也希望其他人不那么在乎,而只是把她当作寻常人对待。

虽然四个角色的主线都围绕着情感关系展开,但四人之间的友情、各自与家庭之间的纠葛也花了不少笔墨。

在我看来,第一季中最精彩的一集莫过于入学两周后的家长陪同周,这时新生的家长会来到学校,可以进入教室试听自家孩子的课程,去学校餐厅吃饭,参观宿舍,了解她们的一天是如何度过。

四名主角的家人也第一次在同一张桌上吃饭,每个家庭的问题被铺展开来,不同家庭之间的壁垒与差别也显露无疑。

尽管主角四人集齐了不同肤色、阶级、取向,乍看之下政治正确buff叠满,但剧集并没有空喊口号,而是用极为生活化的情节、一个接一个现实的难题让人看到尽管她们个性迥异,带有不同的身份标签,但本质上没什么不同,在遇到成长的困惑时也都需要彼此的提醒与扶持才能更好地走下去。

或许这就是为什么本剧设定并不新鲜,但第一季仍然大获好评的原因,在经历过第二季的滑坡后,年底开播的第三季又有了口碑回暖的趋势,喜欢校园喜剧的小伙伴可以放心入坑~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