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中国男篮离亚洲杯冠军就差一球。
但比成绩更重要的是,我们很久没在国际大赛上看到这样意志坚定、从上至下团结一心的男篮了。
时隔10年重返亚洲杯决赛,我们总算走过了中国篮球的至暗时刻。
而这是男篮主帅郭士强的功劳。
队长赵睿说,如果不是郭士强叫他回来,一度心灰意冷的他可能不会再想打国家队了。这届中国男篮几乎每个人都认可郭士强,从队长赵睿到新入选的雷蒙、李祥波、高诗岩,再到年纪最小的新星王俊杰,他们都愿意为郭士强肝脑涂地。
刚满50岁的郭士强培养了一支铁军,让中国男篮得以走出低谷。同时,也弥补了十六年前的遗憾。

2009年8月天津亚锦赛,中国男篮在家门口惨败于伊朗丢冠,并且开赛前就传出更衣室内将帅不和,主力球员和教练存在巨大的矛盾。
在颁奖仪式上,孙悦、朱芳雨、杜峰三人捂嘴聊天、幸灾乐祸偷笑的一幕也被镜头诚实的记录了下来。
这是郭士强第一次带中国男篮的样子。那年他才34岁,是中国男篮历史上最年轻的主教练,也是他单独执教的第三年。
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足篮排三大球国家队都在启用年轻的少帅,2009年,蔡斌、高洪波、郭士强先后成为中国女排、男足、男篮的领军人。
郭士强,是其中年纪最小的那个。
很多人说,退役后在蒋兴权身边学习的郭士强有前者的风骨,辅佐过闵鹿蕾、孙凤武和尤纳斯也让郭士强的履历相当好看。
但当时才三十出头的郭士强不具备师傅们多年摸爬滚打积累起来的街头智慧以及江湖地位。
在当时,他手底下的不少球员都和郭士强交过手,比他打得好。在这种情况下,你很难说球员们会真的服这位资历和能力都不如自己的菜鸟教练。
年轻的郭士强,当年可镇不住更衣室。
长沙亚锦赛的“偷笑门”是更衣室失控的信号,该年斯坦科维奇杯2胜2负屈居第3的糟糕战绩则让郭士强感到力不从心。
虽然领导层仍然对郭士强保有信心,甚至支持他继续留任国家队主帅,但郭士强已经有些心力交瘁了。
在强顶压力备战土耳其世锦赛期间,郭士强前往美国与姚明会面,召回这位中国男篮的领袖人物,是他挽回国家队声誉的最后一棵稻草。但当他得知姚明决定不参加世锦赛时,倍感压力的郭士强还是选择主动请辞。
郭士强曾经说过,“做教练和做球员不同,要做很多事情,各个方面都要做得好”,而第一次执教国家队,他就被现实上了一课。
34岁的郭士强,还应对不了国家队更衣室那复杂的局面。

但篮管中心的领导并没有唯结果论,反而对这位少帅青睐有加。黯然下课,但篮协对郭士强的培养并没有停止,他先后多次得到前往美国、西班牙、澳洲学习深造的机会,这全都是因为郭士强工作上的态度有口皆碑。
“勤奋、好学、爱钻研”,这是当时圈内人对郭士强的评价。
并且,这三个形容前还加了一个,“非常”。
郭士强第一次担任国家队主帅的4个月时间里,足足瘦了20斤。甚至因为要备战大赛,郭士强错过了儿子出生的重大时刻,甚至满月的时候都没能回家看孩子一眼。直到亚锦赛和斯杯打完,郭士强才从北京匆匆赶回沈阳与家人相聚。
但他当时脑子里想的还全是国家队的“烂摊子”,“无论是亚锦赛还是斯杯,球队都暴露出很多问题,我也会好好总结,争取以后在训练中改进”。
2011年,回到辽宁男篮的郭士强还是一心扑在工作上。那年,由于聚少离多,郭士强与第一任妻子离婚。
当时辽宁男篮的队长边强坦言,虽然郭士强执教严格,但他确实有这个“资格”,因为郭士强不双标。他作为辽宁男篮主帅的日子里,从来就没有早过晚上12点睡觉,研究比赛录像基本上成为他每天入睡前做的最后一件事。
“我是一个枯燥的人,没有什么爱好,绝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郭士强这样形容自己的生活。

虽然执教广州龙狮之后,经历过婚姻失败的老叔也学着抽时间陪伴家人,在周末带着女儿去喝早茶。但他每一刻都在为重返中国男篮国家队做着准备。
从杜峰执教国家队开始,曾经带过杜峰的郭士强是他的智囊团。而乔尔杰维奇上任时,郭士强被任命为中方教练组组长。
2024年6月,随着中国篮协大换血,和姚主席捆绑的乔尔杰维奇下课。48岁的郭士强重新回到中国男篮主帅的位置上。

历经中国篮球的至暗时刻,无缘巴黎奥运会之后,篮协高层再一次示意推动“年轻化”。但和14年前郭士强第一次执教中国男篮相比,他的头发都白了。
执教的球员年轻了,可老叔不年轻了。
但48岁的郭士强,做到了34岁的自己没能做到的事情。丰富的履历给予他更大的更衣室声量,国家队再也没有能和他叫板的“前队友”或者“前对手”,隔着一辈人的年纪让他有了长辈的威严。
更重要的是,郭士强并没有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得守旧古板。
在中国篮协宣布郭士强接替乔尔杰维奇执教中国男篮的那一刻,我的第一反应是质疑。
我起初完全不相信郭士强有乔尔杰维奇的理念和眼界,能实现对中国男篮的现代化改造;当初我觉得郭士强只是篮协在新老过渡的困难时期用来安抚球员,让大家先从乔尔杰维奇的专断和偏执中解脱出来的选择。
可是现在看来,郭士强不仅解决了乔尔杰维奇当初内部“一言堂”的问题,更是继承了姚主席和乔尔杰维奇当初未竟的事业,把“现代化改造”的思路保留了下来。
这是意外之喜。

2025年亚洲杯,中国男篮准的令人陌生,三分球命中率41.2%排在赛事第一,78.4%的罚球命中率则是赛事第二。
其实从亚洲杯前的热身赛开始,我们的投篮手感就相当滚烫。4场热身赛,我们的三分命中率依次是43.5%、34.8%、48%、40%,只有一场低于四成。
而这完全源自于郭士强对于投篮训练的重视。从国家队集训开始,郭士强就下定决心狠抓全队的投篮基本功。

郭士强当初执教辽宁男篮的时候,他和队员们打了个赌,只要队员们能提升罚球和三分命中率,那么就可以罚他跑步。因此,他总是会在训练时备着一双跑鞋。
为了激励球员们重视投篮基本功,有一次他和辽宁队的投手们打赌,只要能连中7个三分球,那自己就罚一趟折返跑。然而那一天状态兴奋的投手们连续中了42个三分球,罚了郭士强六趟折返跑,累得他满头大汗。
在怎么挖掘球队训练积极性这件事情上,郭士强从来不马虎。在他的篮球哲学里,日积月累的练习是上场比赛的底气。而投篮这件事符合所谓的1万小时法则,你只要把量堆上去,准度就会提升。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说穿了,只有平日里私下练得多了,在比赛里才有出手的底气。
所以,当“缺练”的中国男篮把训练量提上去之后,效果立竿见影。

2023年菲律宾世界杯,我们的三分命中率只有31.3%。但现在我们不仅比从前准,而且每个人的出手都更加坚定自信。
去年夏天,刚上任的郭士强带队到萨克拉门托打夏季联赛,表现只能用一泡污来形容,以至于当时杨瀚森赛后采访时直接爆粗,“打得真他妈烂”,也成为荧幕上的经典。
而场边观赛的一位美国训练师看完中国队的比赛也相当迷惑,为什么国字号的球员会打得毫无自信呢?
“我注意到中国队的球员不会利用对抗,没有什么接球投篮,出手很犹豫,也把握不住稍纵即逝的攻击机会”,训练师拉希德-凯恩说,“他们看起来像在死板地在体系里执行指令,都害怕出手投篮”。
但现在,我们终于不再是这样的落后球队了。

郭士强虽然老派,但他相当重视现代篮球所需要的对抗和速率。
所以你看,他选的球员,也都是在这两件事上做得好的人。
郭士强从二进宫的第一天就给自己的用人设置了五个标准,“强烈为国效力的意愿、最优秀的球员、最适合的球员、真正的斗士,以及身体和竞技状态最佳的球员”。
但最精髓的还是这一句,“要选12个拼命的球员,然后5个玩命的上场”。

之前不少人说郭士强用人保守,但这次亚洲杯我们可以看到郭士强对于阵容名单的选择,以及实际的轮换都相当大胆。
半决赛对阵强敌新西兰,郭士强首节就用了12人大轮换。赵嘉义打不好就果断弃用,高诗岩防守好就重用,程帅澎手感差就立刻拿下来,哪怕他是小组赛得分王。
相反的,即便有球员状态不佳,但只要时机合适,该信任的也毫不怀疑。
郭士强曾经在更衣室内部向队员们说过这样豪情万丈的话,“人是我选的,战术是我布置的,所有的一切都是我做的,你们只要上去证明我的眼光没问题”。
试问谁不愿意为这样的教练打球呢?
就算亚洲杯揭幕战被老叔劈头盖脸骂一顿摁板凳的王俊杰,如今对郭士强也是死心塌地。
这也是为什么,对阵韩国队7中0、状态稀烂的胡明轩,以及半决赛前场均只有4分的廖三宁,这两个在中文互联网已经被剥夺呼吸权的“罪人”,能在关键战爆发的原因吧?

亚洲杯热身赛期间,郭士强就一直在进行着自己的阵容试验,而他一直都在贯彻自己定下的用人标准,“防守”、“对抗”、“速率”。
在外界看来,放弃张宁和徐杰,带上不被看好的高诗岩、雷蒙,以及根本够不上国家队资历的李祥波非常冒险,但这却是言行一致的决策。
事实也证明,郭士强的眼光没有错。高诗岩和雷蒙都在淘汰赛阶段有强度的对局中证明了自己的价值,第三替补中锋李祥波也在相当局促的出场时间里打出了小球中锋的风采——半决赛对阵新西兰他只有30秒的时间,但在这30秒里他送出了一次抢断,完成了一次快攻,给对手添了一次犯规,得到了两分,并把对手的士气打下去了一截。
而郭士强敢给李祥波机会,离不开热身赛时每场都特意留那么2分钟,演练他打五号位的小球阵容。
谈到这里,我必须给郭士强一点赞美。他做的工作其实远比想象中困难。
周琦和曾凡博受伤,杨瀚森休战,在人员捉襟见肘的情况下,通过合适的选材、充分的训练、延续不断的精神文明建设,把一支长期以来萎靡不振的球队,改造成符合现代篮球审美的铁军,这可不是一件谁都做得来的事情。
这支中国男篮自组建起来,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缩小中国男篮与世界强队的差距。
郭士强第一件事就是向篮协的领导提出,“要多找强队打,多和高水平的队伍比赛,向他们学习。所以我们不应该怕输给强队,而是要在比赛中学习东西,打出一些东西”。
他也一直在和球员强调团队的重要性,“一起进攻,一起防守,打团队篮球,打无私奉献的篮球”。

郭士强非常清楚他想要怎样的球队,同时他也没有忘记中国篮球的三个目标:短期是2025年的亚洲杯,中期是2026年的亚运会,长期是2027年世界杯和2028年奥运会,以及为2032年奥运储备人才。
影响球队发展的前朝遗老,扶不上墙的张镇麟,国际大赛不实用的赵继伟和杜润旺,该清理的清理,该弃用的弃用。而符合现代篮球审美,匹配中国篮球长期计划的曾凡博、王俊杰,该重用的也给足机会。
在这短短一年的时间里,郭士强已经把那些水平不够、强度不够、也不够无私的球员清除出了球队。相较于乔尔杰维奇最后一次带队的14人阵容,除去受伤的崔永熙和缺席的杨瀚森,郭士强只保留了其中的6人,不到一半。

但这一次,50岁的郭士强没有让将帅不和的“偷笑门”再现。
当我看到,因时隔10年重返亚洲杯总决赛舞台止不住泪水的赵睿,埋在老叔怀里喜极而泣的那一幕,我就知道,这支中国男篮是属于郭士强的球队。

这是他通过无数个凌晨伏案工作,无数个嗓子喊哑的训练,无数次和队员将心比心,打造出来的球队。
一支能让人看到希望的,有血性的中国男篮。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