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热火朝天地筹划“商业代表团”赴华寻求合作,另一边却在短短三天内连续出台三项对华限制措施。华盛顿这种“前脚握手、后脚使绊”的操作,究竟在打什么算盘?
当教育、能源、农业接连被贴上“国家安全”的标签,中美关系真的还能像特朗普描绘的那样“相处融洽”吗?
自从中美元首通话后,特朗普就频繁放风,称将率领由数十名首席执政官(CEO)组成的代表团访问中国,而且还试图复刻沙特达成超过2万亿美元的交易。
今年5月,马斯克、黄仁勋等数十名高管陪同特朗普访问沙特
并且在8日,特朗普表示,中国在对美贸易协议中“非常公平”,并称自己最近与中国保持着良好关系。
但示好刚过去不久,特朗普就翻脸不认人,对华下狠手,连下3道禁令。
三道禁令“齐飞” 中企、土地、教育全部中枪
其一,7月9日,美国财政部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OFAC)发布制裁公告,指控22家企业协助伊朗销售石油,为伊斯兰革命卫队圣城旅提供资金支持。
其中18家为中国香港注册企业,涵盖石化、能源、航运等关键行业,全部被列入SDN清单。
制裁一经生效,这些企业在美资产被冻结,美国企业不得与其往来。
就在上个月,特朗普还表示中国可以继续从伊朗购买石油。
这种朝令夕改藏着特朗普的算计,第一是为伊朗可能发生的冲突切断经济命脉;第二是为即将到来的中美会谈攒点筹码。
此前被列入制裁名单的珠海振戎公司,涉足石化运输领域,早在2012年就因类似原因受到美方打压。然而近十年来,该公司与伊朗之间的液化天然气交易不仅未见缩减,反而持续增长。
其二,美国农业部长布鲁克·罗林斯宣布,新政策将全面禁止中国公民和企业购买美国农地,并考虑“收回”已购买土地。
美国舆论称这是“国家安全问题”,理由是部分中国企业购买土地靠近军事基地。
但数据打了脸,中国企业仅持有美国农地总量的0.5%,远低于加拿大的30%以上。
美方这种“作秀式立法”背后,无非是特朗普政府为了讨好民粹,最终买单的,却是那些本该被保护的美国农民。
特朗普总统与美国农业部长布罗林斯(左)
当政治作秀反过来砸了自家的饭碗,红州的选民还能忍多久?
归根结底,这一连串动作暴露了特朗普政府的底牌:先挥起大棒,转身再伸手讨甜头。
其三,美国众议院“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主席约翰·穆莱纳尔向7所高校下达“政治任务”,要求中止与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的合作项目。
美国众议院“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主席约翰·穆莱纳尔
美国给出了两个理由:第一,污蔑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留学,实际上是在“利用美国机构”转移美国技术。
第二,美方认为,中国奖学金项目要求受资助的学生在毕业后必须返回中国工作至少两年,这不符合美国的利益。
教育合作,本应是中美最温和的桥梁,如今也被当成了政治筹码。
这种打击暴露了美方的真实意图,也掐断了中美科技人才流动的通道。
约翰·穆勒纳尔
“杀敌三千,自损一千” 美方策略背后的焦躁逻辑
中美之间的制裁与反制,早已不是新鲜事,但三道禁令集中出台,时机格外微妙。
就在这些动作发生前不久,特朗普刚刚在“真实社交”平台发文,称中国在贸易协议中“非常公平”,还透露即将访华。
据《日经亚洲》6月28日报道,美方正筹备高规格访华行程,计划效仿5月沙特之行,带队数十名首席执行官企业CEO赴华谈合作。
这边喊着要合作,那边连出三招“敲打”中国,逻辑混乱吗?
恰恰相反,这是特朗普团队一贯的“谈判风格”,先打压,再开价。
制裁不是为了制裁,而是为了在访华谈判前营造“心理优势”,逼中方让步。
但这些套路,中方早已看穿。
中方出招:黄金、能源、技术三线出击
面对美方连环制裁,中方没有喊口号,也没有对抗情绪,而是按下了实实在在的“反制按钮”。
第一步,是金融调整。
2025年前五个月,中国减持美债950亿美元,持仓降至7654亿美元,是2010年以来最低水平。
与此同时,央行连续8个月增持黄金,外汇储备结构明显倾向“去美元化”。
这不是临时行为,而是有计划地规避美债信用风险。
美国财政赤字已突破36万亿美元,仅上半年赤字就高达1.1万亿美元。
美联储持续高利率,美债收益率突破4.5%,市场对其偿债能力越来越不安。
中国不是唯一担忧者。英国、沙特、日本也在低调调整美债结构。
美元信用的根基,正在被慢慢掏空。
第二步,是能源合作的脱钩。
美国指责中企“协助伊朗出口石油”,但中方并未退缩。
2025年6月,中伊在上海举行能源合作会议,确认以人民币与伊朗里亚尔进行原油结算,绕开美元与SWIFT系统。
几乎同一时间,中国与俄罗斯也加快推进卢布-人民币双边能源结算机制,天然气与煤炭交易已实现本币结算。
这不是搞金融操作,而是有计划地削弱美国制裁体系的根基。
过去美国靠“美元+制裁”维持全球规则,现在中国在中东、中亚、东南亚搭建去美元能源网络,正逐步突破这一“封锁线”。
教育战线也要打?中美学术信任基础被蚕食
回到第三道禁令。穆莱纳尔的信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这位密歇根州议员曾多次推动国会限制中美教育合作,指控中国留学生“背后有军方背景”。
2023年后,在他的推动下,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密歇根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等多所高校相继中止与中国机构的合作。
中国大陆赴美留学生人数变化趋势图
达特茅斯学院表示已决定退出,中国学生人数“不到10人”,圣母大学也已开始终止程序。
但真相是,中国留学生70%以上的费用由家庭承担,绝大多数并未获得政府资助。
真正被打击的,不是所谓“技术转移”,而是中美之间最基础的教育互信。
当科研被政治化、奖学金被污名化、签证被限制,美国高校正在失去全球最优秀的一批理工人才。
麻省理工前校长拉斐尔·莱夫曾警告:“阻止美国欢迎世界最聪明人才的举动,是极其糟糕的想法。”
麻省理工前校长拉斐尔·莱夫
“飞天-2”试射成功 高超音速导弹打破沉默
当外界聚焦金融和贸易较量时,另一场行动悄悄展开了。
6月23日,由西工大牵头研制的“飞天二号”进行了首次飞行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
中国成功试射“飞天-2”高超音速导弹,飞行速度15马赫,具备变轨能力,目标可覆盖关岛及太平洋美军基地。
高超音速武器,被视为打破美军反导体系的关键点。
而“飞天-2”的出现,正是在美方加强技术封锁与军演部署背景下推出的“硬回应”。
这不是炫耀武力,而是明确传递:中方有能力、有意愿守住底线。
三道禁令,是试探,更是施压。但中国亮出的杀手锏不是威胁,而是实力。
中美谈判能不能有成果,还得看美方能不能放低姿态,丢掉“空手套白狼”的幻想。
如果抱着施压就能换来妥协的旧戏码,恐怕连谈的机会都没有。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