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请勿转载
文/么思齐 方晨宇
编辑/漆菲
美国总统上任后的首次出访,通常代表了外交优先级。5月13日至16日,特朗普先后对沙特阿拉伯、卡塔尔和阿联酋等三个海湾国家进行访问。这是他继上个月前往梵蒂冈出席罗马教皇方济各的葬礼之后,首次正式外访。
特朗普本次中东之行的最大亮点是签订了巨额的经济与投资协议:沙特承诺未来四年对美投资6000亿美元,并签署了1420亿美元的美国军火采购协议,刷新了美沙军售纪录;卡塔尔与美国达成总额2435亿美元的合作协议,涵盖波音飞机采购、高科技和无人机等领域;阿联酋则宣布未来十年对美投资1.4万亿美元,并与美国签署了超过2000亿美元的合作协议,涉及航空、能源与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三国合计投资承诺突破2万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
5月15日,特朗普在阿布扎比总统府与阿联酋总统穆罕默德·本·扎耶德·阿勒纳哈扬进行会晤。
在地缘政治层面,特朗普此行未访问以色列,同时宣布解除对叙利亚的制裁,并与叙利亚政权领导人艾哈迈德·沙拉举行了25年来首次会谈。伊朗问题上,特朗普采取“以压促谈”的策略,力图迫使伊朗在核问题上作出让步,同时维护美国及其盟友在中东的安全利益。
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教授王晋向《凤凰周刊》解读说:“这次特朗普中东之行有两大亮点:一是取得了丰硕成果,签署了大量历史规模的协议;二是涉及重要地区议题,如伊朗核问题和宣布解除对叙利亚的制裁,皆具备重要意义。”
5月14日,特朗普在利雅得与叙利亚政权领导人艾哈迈德·沙拉握手。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在总结特朗普此行成果时说,尽管特朗普在行程中不断庆贺经济外交成果,但他不得不直面加沙与乌克兰两场战事还在持续的现实——这两场他曾誓言解决的冲突,如今依旧硝烟未散。
“一场大型投资交易会”
由于特朗普此次中东行以经济合作为核心,随行阵容极为庞大,涵盖多名政商界高层,包括国务卿鲁比奥、财政部长贝森特、国防部长海格塞斯和商务部长卢特尼克等。
随行的企业领袖包括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尔特曼、贝莱德首席执行官拉里·芬克、亚马逊首席执行官安迪·贾西、波音公司首席执行官凯利·奥特伯格、谷歌总裁鲁丝·波拉特以及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等人。这些人共同出席了沙特—美国投资论坛,推动多项大型高科技合作协议的达成。
为了赢得特朗普的青睐,海湾三国东道主使出浑身解数,争相在接待礼遇上“卷”出新高度。
在沙特,特朗普在皇家紫地毯上接受军乐迎宾与21响礼炮致敬,场面气派非凡。在卡塔尔,美方车队由特斯拉Cybertruck开道,仪仗队由骆驼和阿拉伯战马组成,引得特朗普连连称赞。到了阿联酋,少女们伴随鼓乐跳起“甩发舞”,迪拜地标哈利法塔映照出象征美国国旗的三色灯,为特朗普献上夜色中的盛大致敬。
特朗普抵达阿联酋时,当地少女们伴随鼓乐跳起传统“甩发舞”。
更让特朗普感到满意的是,此次中东之行收获了价值达2万亿美元的投资协议。白宫形容,这是特朗普第二任期的巨大经济胜利。离开中东返回华盛顿时,特朗普不忘叮嘱媒体:“未来会有人为这场访问邀功,但你们要记住,是我完成了这一切。”
事实上,特朗普早就将这场出访定位为一场大型投资交易会。在沙特的一场演讲中,他宣称:“新一代领导人正在超越陈旧的冲突与分歧,为中东塑造一个由商业而非混乱定义的未来。”
在沙特投资峰会期间,特朗普进一步提出“现实主义”的中东战略,主张美国减少干预、专注经贸。他直言,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是“灾难性误判”,美国的军事介入带来的破坏远大于建设。
不少分析认为,美国中东政策发生了以工具主义、现实利益为导向的重大转型。这一过程中,最引人关注的是中东国家与美国之间浮现出“以技术换资本”的新合作模式。海湾国家对前沿技术的迫切需求,与特朗普推动美国投资和拉动订单的目标一拍即合,成为美国同海湾国家关系新的推动力。
在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重申了一项高达6000亿美元的投资承诺,其涵盖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医疗科技、科研合作,以及国防安全等多个领域。此外,沙特将豪掷1420亿美元采购美制武器。特朗普对此大为赞赏,甚至称“美国没有比沙特更强大的伙伴”——这一称谓过去只属于以色列。
5月13日,特朗普和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参观沙特王室在德拉伊耶的祖居。
与以往不同的是,特朗普对沙特示好时没有提出任何附加条件。之前,美国会要求沙特与以色列尽快实现关系的“正常化”。特朗普说,王储可以在准备好时再做这件事,无需承受来自美方的压力。
在卡塔尔,特朗普宣布达成一项总额高达1.2万亿美元的经济合作协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卡塔尔航空公司计划以960亿美元购买多达210架波音飞机。这项被称为“787梦想客机史上最大订单”的交易,预计将在生产周期内,每年为美国提供15.4万个就业岗位,累计创造近100万个就业机会。
此次出访前夕,卡塔尔提前为特朗普送上一架价值4亿美元的波音飞机,意图替换“空军一号”。此举在美国国内炸了锅。马萨诸塞州民主党参议员埃德·马基(Ed Markey)讽刺称,“这将把‘空军一号’变成‘贿赂一号’……“国会必须介入,因为这关系到国家安全。”
但特朗普对此毫不在意,甚至在旗下社交平台Truth Social发文回应,表示这架波音747是赠给美国空军、国防部的礼物,而非其个人的。“卡塔尔是我们多年来坚定支持的国家,只有傻子才不会接受这份代表国家利益的礼物。”特朗普说。
5月14日,特朗普在卡塔尔多哈的埃米尔官邸出席签约仪式,波音公司首席执行官奥特伯格也在场。
阿联酋则瞄准科技领域,力图借助美方合作,成为中东人工智能的核心枢纽。两国签署框架协议,美国允许阿联酋每年进口数十万个英伟达先进AI芯片。同时,阿联酋承诺在美国的能源与制造业领域投资数十亿美元,以进一步深化两国经济联系。
可以说,海湾三国以“真金白银”赢得特朗普的青睐,更在地区安全及巴以问题上撬动了美方的战略支持空间。“在特朗普的账本里,海湾国家勾选了所有正确的选项。”美国国际战略研究所中东政策高级研究员哈桑·阿勒哈桑(Hasan Alhasan)如此评价。
专门研究海湾事务的阿曼学者阿布杜拉·巴布德教授(Abdullah Baabood)向英国广播公司(BBC)表示,“特朗普深知与海湾领袖建立牢固关系能带来可观的政治与经济利益,因为后者不仅在地区乃至全球具有影响力,亦有能力向美国注入大量投资。”
在谈及海湾国家与美国的合作前景时,王晋向《凤凰周刊》指出,当前美方与中东国家签署的系列协议,确实显著强化了海湾阿拉伯国家与美国在经贸、科技及新兴产业领域的纽带,这种合作态势短期内或将持续深化。
“不过,这些协议很大程度上带有特朗普政府的特殊政治印记。”王晋提醒说,“若未来美国国内政治发生变动,或是地区冲突再度冲击双方关系,这些合作协议能否延续是一个未知数。”
满载而归的特朗普一直在自我标榜,他在5月16日播出的福克斯新闻节目中不忘吹嘘称,这些国家曾被中国极力拉拢,打算靠拢中国,但这种情况不会发生了,他“确信”自己已经改变了这一局面。
美国莱斯大学贝克研究所国际事务专家克里斯蒂安·科茨·乌尔里希森(Christian Koch Ulrichsen)指出,美国政府可能希望看到海湾国家降低与中国之间的关系,“但实际上不太可能发生这样的情况”。
“特朗普的外交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修复了美国与海湾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对中国而言,这既是挑战,也可能带来新的机遇。”王晋解释说,“通过深化与海湾国家的合作,中国不仅有望拓展与美国的沟通渠道,还可与相关国家探索新的合作机制。因此,应理性、客观看待此次特朗普中东之行的成果。”
对叙利亚解除制裁,对伊朗松口
5月14日,在利雅得举行的有关叙利亚局势前景的多边会谈期间,特朗普出人意料地与叙利亚政权领导人沙拉会晤,成为25年来首位与叙利亚领导人面对面会谈的美国总统。
沙拉去年12月还因涉嫌与“基地”组织有关联被美方悬赏通缉,金额高达1000万美元,如今摇身一变,成为特朗普口中“年轻、有魅力的硬汉”。
特朗普说,正在探索与叙利亚恢复正常关系的可能性。白宫表示,特朗普呼吁沙拉与美国合作,以阻止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卷土重来。沙拉的具体回应尚未披露,但这场会晤释放出美国在中东政策上谋求重大调整的信号。
自2024年12月阿萨德政权倒台以来,美国对叙利亚新政府的态度一直很暧昧,而沙特、卡塔尔、土耳其等地区国家早已抢先一步与沙拉政府建立联系。很多人原本以为,叙利亚问题不太可能在此访期间被提上议程。
然而,会谈前一日,特朗普突然宣布将解除对叙利亚实施逾十年的制裁,从而“为叙利亚提供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此举震动华盛顿——一位美方高官透露,白宫并未提前通知国务院或财政部,相关机构是在总统公开宣布后才着手研究应对方案。
更为复杂的是所谓《凯撒叙利亚平民保护法案》的存在。该法案由特朗普在2019年签署,2020年6月由国会通过后生效。按照该法案,美国除对阿萨德政权实施全面制裁外,还对与其合作的外国实体施加“次级制裁”。解除该法案需经国会立法程序,但总统可援引国家安全理由启动临时豁免机制。
特朗普宣布撤销制裁后,大批叙利亚民众走上街头庆祝。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对此表示,政府将首先对部分制裁进行临时豁免,永久解除需经国会批准。特朗普称,鲁比奥将与叙利亚外交部门负责人希巴尼近日举行会晤。分析人士指出,美方或将要求叙利亚在经济或政治上对美国有所让步。据英国《泰晤士报》披露,叙方的让步可能包括给予美国在叙境内的矿产开采权等。
对于美叙关系的走向,王晋认为,特朗普的外交风格一贯是“先做出表态、后通知执行”,因此,这次对叙利亚的“松绑”承诺大概率会付诸落实。不过,他也指出,“叙利亚问题牵涉各方利益、错综复杂,未来政策落地过程中势必会面临阻力。”
除了解除对叙利亚的制裁,特朗普对伊朗的态度也有明显松动,一改其第一任期“极限施压”的作风。
在他重新入主白宫前,外界普遍预期,特朗普将迅速重启对伊朗石油出口的全面制裁,以切断其对地区恐怖组织的资助,并阻止其发展核武器。
但在阿拉伯湾合作委员会领导人会议上发表讲话时,特朗普却释放出缓和信号。他直言,希望“迅速与伊朗达成协议”,让伊朗成为一个“美好、安全的国家”,前提是其不得拥有核武器。他虽然警告“若伊朗拒绝,将再次施加极限施压并封锁其石油出口”,但未再动辄提及军事打击,更多强调会通过谈判施压。
此次出访期间,特朗普还公开请求卡塔尔担任美伊之间的中间人。他在演讲中盛赞卡塔尔“在伊朗问题上发挥了关键作用”,甚至称伊朗“非常幸运能有这样的盟友”。
5月14日,特朗普在飞往卡塔尔的“空军一号”上向随行记者发表讲话。
对此,伊朗方面迅速作出回应。5月14日,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高级顾问沙姆哈尼表示,伊朗愿在合适条件下立即签署新的核协议。他称若协议达成,伊朗将不制造核武器,浓缩铀库存将限制在民用所需水平,并允许国际核查,作为交换,伊朗要求全面解除经济制裁,条件达成即可立即签署。
5月15日,特朗普在多哈参加商业圆桌会议时透露,美国中东特使威特科夫正与伊朗外交部长阿拉格齐展开“非常严肃的磋商”,双方“接近达成核协议”,或能避免军事冲突。
考虑到美伊积怨深重,谈判前景充满变数。“特朗普一方面谈和平,一方面又用最先进的杀伤性武器威胁我们。我们该相信哪一点?”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5月17日在德黑兰的一场海军活动上如此说道。他还提到,“我们不寻求战争,但也不会放弃我们的合法权利。”
以色列的重要性降低?
当卡塔尔向特朗普赠送豪华飞机时,以色列民间流传着一个笑话:“给特朗普在特拉维夫这个交通噩梦般的城市专门留一个停机位。”这个玩笑凸显了一个现实:与海湾邻国相比,以色列能为特朗普提供的经济利益并不多。
特朗普此行没有访问以色列,成为其中东政策转向的一大信号。外界普遍将其解读为对以色列政府、尤其是内塔尼亚胡的某种“冷处理”或战略疏远。

一些媒体指出,内塔尼亚胡沦为特朗普中东之行的旁观者。
特朗普的“交易型外交”风格,突出对实际物质利益的追求。因此,“冷落”以色列反映出当前美国的中东政策更侧重于与海湾国家深化经贸和科技合作,推动投资以带动美国经济和就业。
伦敦国王学院安全研究教授安德烈亚斯·克里格(Andreas Krieger)评价说,“此访排除以色列并非巧合,而是一种战略信息。特朗普的外交政策正在逐渐摆脱自动迎合以色列偏好的局面。”
“特朗普将海湾地区视为一股稳定力量,而将以色列,尤其内塔尼亚胡领导下的以色列视为动荡的根源。”克里格直言,“如此背景下,以色列不再是其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换句话说,海湾地区成为美国在该地区影响力的积极贡献者,以色列则成了美国影响力的消极利用者。这不符合‘让美国再次伟大’的目标。”
特朗普将海湾国家视为一股稳定力量。
内塔尼亚胡是特朗普重返白宫后首位获邀访美的外国领导人,当时的美以关系处于高峰。特朗普一度誓言美国将接管加沙,并承诺将“清空”该地区、驱逐巴勒斯坦人,这一立场不仅加大了对以色列的支持,也突破了国际常规,引发全球指责。然而好景不长,通过此访能看出来,以色列的地区重要性在特朗普心中明显降低了。
自1948年5月美国成为第一个承认以色列的国家以来,美以关系可谓坚若磐石。但当海湾国家向美国注资,而以色列每年接受美国数十亿美元的武器援助,消耗纳税人的钱的时候。民调显示,美国民众对以色列的支持态度正在减弱。
盖洛普今年3月的一项调查发现,仅有46%的美国人支持以色列,创下25年来最低记录,同时有33%的人表示同情巴勒斯坦人,创下历史新高。
其他调查也显示出类似趋势,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2022年至2025年,对以色列持负面观感的共和党人的比例从27%上升到37%,其中以49岁以下的年轻人改变最大。
5月16日,以色列空袭过后,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逃离家园。
虽然长期来看美国对以色列的支持势必会延续,但民意变化正在潜移默化地产生影响。王晋指出,“近期的美以关系正面临考验。一方面,特朗普此次中东之行主要聚焦加强与沙特、卡塔尔和阿联酋等海湾阿拉伯国家的合作,避免公开讨论巴以问题,以免影响与这些国家的关系。”
“另一方面,地区政策上,美以两国存在不同的战略目标:以色列希望美国继续对地区施压,美国则倾向于通过一定让步推动地区局势缓和。这些分歧使得未来美以关系或将面临新的挑战。”王晋进一步说。
受到最新巴以冲突的影响,沙特早就把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的计划搁置。沙特多次重申,只有在建立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的独立巴勒斯坦国并永久结束加沙冲突的前提下,才会考虑与以色列建立外交关系。
加沙北部贝特拉希耶,一个拥挤的救援物资分发中心。
美国前驻以色列大使丹·夏皮罗(Dan Shapiro)告诉美国政治新闻网(Politico),在特朗普的领导下,以色列官员“应该为一种更具交易性的谈判做好准备,重点关注以色列将为美国做些什么”。
内塔尼亚胡也意识到,阿拉伯国家的影响力可能越来越大。有消息指出,内塔尼亚胡在5月12日告诉该国议员,以色列需要摆脱对美国每年约40亿美元军事援助的依赖。这么做可能会取悦特朗普,也会迎合共和党内的部分势力。
不过,白宫始终否认美以关系存在裂痕的说法。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詹姆斯·休伊特在一份声明中称:“以色列历史上最好的朋友莫过于特朗普总统。我们将继续与我们的盟友以色列密切合作,确保加沙剩余的人质获得释放,确保伊朗永远不会获得核武器,并加强中东地区安全。”以色列驻美国大使馆也表示,以美关系“建立在共同的价值观以及对地区与全球稳定的承诺之上”。
5月14日,特朗普在“空军一号”上回应说,以色列不会因为他的中东之行而被边缘化,“因为这对以色列有好处”。他也提到:“我们正密切关注加沙局势,必将妥善处理,那里正经历严重的人道危机。”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