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民国时期大帅张作霖家的厨房有多讲究吗?有人说他家吃饭像办宴席,也有人说大帅最爱啃窝窝头。今天咱们就跟着一位曾在大帅府干了 6 年的厨师,看看这深宅大院里的餐桌秘密。
我叫朴丰田,1905 年生在辽宁开原的穷人家。爹靠几亩薄田养着七八口人,能供我念完小学已经拼尽全力。16 岁那年,我被送到开原华兴楼饭店学徒,揉面切菜颠勺,熬了好几年才算摸清了烹饪的门道。
1923 年 8 月,爹走了。我回家奔丧时,大嫂的哥哥赵发也来了。他当时在奉天大帅府卫队三连当连长,跟厨房的赵连璧厨师长是熟人。闲聊时我随口说不想在饭店干了,想换个安稳地方。赵发大哥愣了愣说 “帅府厨房正好缺个人,我帮你问问”。
后来我才知道,那会儿帅府有个叫刘海的厨师,跟着张学良的姐姐张冠英嫁去了营口,厨房空出个名额。赵发回去跟赵连璧一提,赵师傅觉得我饭店出身,燕翅席能做,刀工灶上都拿得出手,立马就同意了。可这事还得庶务处郝鹤龄副官长点头,郝副官一开始不乐意,说 “饭店出来的小子流里流气,帅府丫鬟小姐多,容易出乱子”。还是赵师傅劝他 “咱们要的是手艺,饭店里也有懂规矩的年轻人”,郝副官这才松了口。
1924 年正月十六,我揣着赵发寄来的信,坐马车到了奉天大帅府西辕门。门卫都是卫队三连的人,一听我找赵发,没一会儿他就出来了。把我领进厨房见了赵连璧师傅和其他师傅,中午饭刚吃完,我想搭把手,50 多岁的霍万里师傅指着我帽子说 “朴丰田,把你帽子上的白疙瘩用墨水染黑,衙门口不许戴孝”。第二天我就正式接了刘海的活,才算真正进了大帅府的门。
大帅府在奉天大南门里,雕梁画栋青砖青瓦,气派得很。分东西两院,西院是三层四合院,70 多间房。大门外有石雕抱鼓石,一对石狮,还有上下马石,对着六七米高的影壁墙,上面是 “福” 字。第一层住卫队,有厨房、宿舍、储藏室;第二层是办事的地方;第三层是内宅。东院是小花园,有假山荷花池,中间是小青楼,五太太住那儿,最北边是大青楼,两座楼之间有座石山,石洞门上刻着 “天理人心”“慎行”,是张作霖亲手写的。
刚上班没几天,我就见到了张作霖和张学良。一开始我就干杂活,赵师傅嘱咐我 “去里院要目不斜视,别多嘴,问啥说啥,送完就回来,衣服要干净”,还让我把平头剃成光头,说帅府厨师都这样。我年轻手脚勤快,没多长时间就得了赵师傅信任,郝副官也夸 “这孩子挺懂规矩”,我才算在这儿安了心。
大帅府厨房在四合院第一层东厢房南端,西厢房是我们厨师的宿舍。整个厨房 13 个人,有做西餐的姜化南、杨师傅、郭师傅,我来没多久姜化南就被提拔去当差了。做中餐的除了赵连璧师傅,还有高阁臣、霍万里、李老虎三位老厨师。高师傅管送饭摆台,霍师傅是农村来的,专做庄稼院的菜,大帅特别爱吃他灌的香肠和鸳鸯肠,就是他烟瘾大,脸黄瘦,不敢跟大帅照面。李老虎专做高粱米粥、小米粥,人老实干活不偷懒。剩下的都是年轻人,大家都挺本分。
赵连璧师傅是天津人,40 多岁,高个子挺胖,眼睛有点毛病。他家在奉天,有两个女儿,老伴也是天津人。他以前是奉天 “得意楼” 的厨师,张作霖常去那儿吃饭,爱吃他做的菜,就把他请到帅府,后来当了厨师长。赵师傅总跟我们说 “谁爱说啥说啥,咱们主要盯紧大帅这桌饭”。
厨房用的是砖砌炉灶,烧土煤,不用时能封火,那会儿已经有自来水了,还有人专门管水和电。帐房门口左边有口洋井,压水用的。冷藏食物靠木制土冰箱,两米多长,一米宽一米高,里面有隔板,夏天用的冰都是冬天从浑河采的,存在冰窖里。餐具也讲究,盘碗是江西景德镇的蓝花细瓷,酒杯果碟是银的,筷子是象牙的。饭做好了有人专门送,用木制方盘,菜碗都有盖。各房都有煤气灶,菜凉了自己热,从来不用送回厨房。做菜用的味精是日本进口的瓶装货,还常用三清汤调味,素菜有特制汤汁。
我们厨师没休息日,每天开完饭留两个人值班,随时准备给大帅和夫人们做吃的,连各房夫人小姐养的小猫小狗,也得值班的给做吃的。不值班的能休息上街,有人请假大家就帮着带活。家里来人了,得去门口接,能在厨房吃饭,但不能住帅府,得去外面旅店。
帅府吃饭分 “上饭” 和 “下饭”。上饭是张作霖、卢夫人、许夫人、寿夫人、岳姑娘、于凤至、张学铭媳妇,每人一桌,共七桌;下饭是上差和帐房的人,两桌。赵师傅对每天做什么上饭下饭门儿清,哪个菜吃几顿了就换新鲜的,要是哪桌剩菜多,知道大帅不爱吃,下顿就不做了。到了季节有新鲜菜,比如新鲜活鲫鱼,晚饭就做蒸卷子熬鱼,大帅准高兴。要是五太太、六太太跟大帅同桌,就临时加几个菜。
来客人要办宴席,都摆在楼下客厅,上菜从窗口递,上差接过去摆桌,我们厨房的人都不进餐厅,连赵师傅和郝副官长也只在窗口站着,回答客人问话或者听夸奖。
大帅府的菜跟别处不一样,有自己的特色。常做的菜 400 多种,不算素菜,既有燕菜、鱼翅、熊掌这些高级菜,也有白菜豆腐这样的粗菜。我后来回忆整理出 300 多个菜谱。
这特色是打张作霖当 27 师师长时慢慢形成的。1912 年他进奉天,地位高了,吃穿用也讲究了,但他出身苦,就爱吃农村菜,尤其是红白喜事上的菜,炸丸子、灌肠这些。所以厨房专门让霍师傅做农村菜,就算后来菜讲究了,过年过节还让他做面肠、鸳鸯肠。
后来应酬多了,请客摆宴席,就需要好厨师。张作霖在 “得意楼” 发现了赵连璧师傅,会做燕菜鱼翅,还会来事,就把他请来了。赵师傅当厨师长后,一方面留着大家爱吃的农村菜,一方面加新菜。人手不够时请 “明湖春” 的王庆棠师傅来主勺,赵师傅从他那儿学了不少手艺。大家一起研究,还挖出 “东坡鲫鱼” 这样的传统菜,慢慢就有了 400 多道荤菜、300 多道素菜。
帅府的菜在原料上特别讲究,基本都是贡品。燕窝是雪白的大官燕,半透明还肥厚;鱼翅是 4 斤左右的皮刀鱼翅,发好的翅针跟绿豆芽似的;海参是上等西凡参,黑翅参一斤约 20 个;鱼肚是广肚,片大纹直;干贝是嫩珠金黄色,粒圆有亮光。山珍也讲究,熊掌是鲜前掌,还得成双,挑右掌给张作霖,左掌给夫人或请客用。冬天有进贡的野鹿,鹿肉鹿尾都是新鲜的,山猪山鸡也收拾得干净。人参鹿茸木耳常用来做菜,蛤什蚂油是滋补的好东西,鸡鸭鱼都是现宰现做。
蔬菜都是菜行临时送的新鲜货,还有人检查,不合格就退。郝副官长管得严,特别注重卫生。油类有白油、植物油、材料油,汤分一煮二墩三清四拨,比如张作霖每天早上喝的燕菜粥,就用四拨汤,其他菜用三清汤。而且做菜不计算成本,用料大方。
我们做菜还有规矩:得跟着季节换菜,四盘四碗要下功夫;张作霖的菜得有农村红白喜事的味儿;办高级宴会要合大帅和客人的口味,有南方客人就做几道南菜;大宴会比如张作霖五十大寿,要请外面厨师,我和赵师傅打下手,还有监督员查卫生防投毒。
帅府的夫人们不少爱吃素,卢夫人和五太太寿夫人更是常吃素,所以素菜也得换花样,有的素菜做得跟荤菜似的,能以假充真。
帅府吃饭等级严,什么人吃什么饭不能乱。上饭里,几位夫人是四盘四碗,少奶奶是四盘两碗,下饭是四碗。要是总参议杨宇霆、郑秘书长这些人临时在帅府吃饭,得提前说,还得自己添钱。
不同季节的菜也不一样。春天有炒豆芽、木须肉、麻婆豆腐;夏天有炒青椒、虾仁、甜口红烧肉;秋天有炒芹菜、熘三样、鸡蛋糕;冬天有红焖鸡、姜丝炒鹿肉、炖肉。
张作霖吃饭挺随意,有时自己吃,有时跟五太太或岳姑娘一起吃。他自己吃就简单,几个青菜碟,鸡蛋酱、肉酱、豆腐,再炒个土豆丝或萝卜丝。就算跟五太太一起吃,有鸡鸭鱼肉,也得有粗菜。帅府每顿都有高粱米饭、小米饭,夏天常吃水饭,大帅早上必喝高粱米粥。每年还做两大缸大酱,炒粗菜都靠大酱炸锅。
大帅家爱吃的粗菜花样也多。豆腐就有九转豆腐、箱子豆腐、雪里红炖豆腐等十几种;白菜有荷花白菜、酿白菜卷、醋熘白菜等;萝卜也有海带萝卜丝、牛肉炖萝卜、宫保萝卜丁等,还有鱼香茄子、红烧茄饼这些家常菜。
就算规矩再严,这么大一家子,时间长了也会有闲话。有次早饭后,我跟赵师傅在厨房商量下顿菜,郝副官长进来了,表情挺严肃地问 “听说厨房给夫人们的菜不一样?” 赵师傅说 “大帅跟五太太同桌,给五太太多加了两个菜,别的夫人按规定来”。郝副官说 “以后除了大帅同桌,其他时候夫人们的菜得一样,三少爷张学曾都找过你吧”。
赵师傅说的是实情,前几天因为给五太太多加菜,张学曾气冲冲跑到厨房喊 “凭啥给夫人们的菜不一样?” 赵师傅解释 “卢夫人吃素,四太太的菜是单做的”,可他不听,说 “不管吃素不吃素,以后不能这么干”。郝副官说 “这事大帅都知道了,让我来问问,以后多注意”。
我在大帅府从 1924 年待到 1930 年,看着张学良离开奉天去北京,这 6 年里,大帅府的厨房就像个小江湖,藏着规矩,也藏着烟火气。那些精心烹制的菜,既有大人物的讲究,也有普通人的口味,大概这就是大帅府餐桌最特别的地方吧。
参考文献:《朴丰田口述:我在大帅府当厨师》,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 年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